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设计例析

2020-10-09 03:41庄海滨林观海
英语教师 2020年17期
关键词:刘宇语篇教学活动

庄海滨 林观海

引言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承担着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冯利 2020)。近年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观念得到改变,教师比之前更注重对文本的分析,但教学活动仍然表层化、表面化和模式化(庄海滨、李琼 2019),具体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其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对语篇中的词汇和句型的学习,语言输出活动自然也停留在词汇和句型的训练上;其二,一堂阅读课,教师设计了读前、读中和读后活动,但是活动之间常常缺乏关联性,活动中的大多数问题属于展示型问题,问题之间缺少层次性,缺乏高阶思维训练,难以完全激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难以提升语言输出活动的教学效果;其三,教师缺乏语篇意识,未能较好地把阅读文本与创新写作联系在一起,导致学生读写学习效率不高。

从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看,读写结合教学有着现实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王蔷 2020)。虽然阅读与写作有很多可以共享的知识基础,但两者还是两个不同的技能领域(Shanahan 2006),只教授阅读技能或写作技能并不能自动带来另一项技能的增长(About&Berninger,et al.2010;Foorman&Arndt,et al.2011)。因此,阅读与写作的发展需要同时进行,两者结合的教学会更为有效(Fitzgerald&Shanahan 2000;转引自王蔷,2020)。基于学生读写能力发展的应然需求,开展了聚焦读写教学的实践研究,深入理解英语课程内容和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尝试语篇分析下的以读促写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读写活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含六个要素,即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教育部 2018)。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课程标准》下的学习体,并指向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构成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又是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教育部 2018)。活动是课堂中学生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的基本依托形式,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钱小芳、王蔷,等 2019)。

课程内容六要素整合并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提出为阅读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了教师变革教学方式和学生变革学习方式的发生,是实践与促成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在主题意义引领下,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开展阅读语篇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发展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创新性思维,最终实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转化为素养的学科育人目标。

二、以读促写的内涵

阅读是读者、作者、文本之间互动的过程,写作是融合语言、内容和思维的过程。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是学生获取词汇、获取语言结构与功能知识、获取技能等的重要途径之一;写作是语言输出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表现(姚旭辉、周萍,等 2013)。输入和输出是语言习得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环节;在语言技能中,听和读为理解技能,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说和写为表达性技能,是语言输出的重要环节;读写结合是输入与输出结合的方式之一(林舒迪 2016)。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读写实践中,阅读是起点,写作是延伸,读与写相辅相成,实现互动与协同,为写而读,以读促写(魏小平 2020)。通过阅读与写作结合的专项训练,将读与写有机联系在一起,能让学生在阅读中积淀写作技巧,在写作中汲取阅读文本的营养,有力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王洪波 2016)。

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需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阅读和写作指导,为学生提供可理解的阅读材料,使其通过阅读相关材料为写作打好扎实的基础(林舒迪 2016)。学生要做到有效的写作必须有充足的语言材料作铺垫。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主题语境、语篇类型、文体结构和语言知识,让他们有效地通过阅读达成写作的目的。学生通过读的技能获取、梳理信息,应用、实践所学语言知识,通过写的技能达成学习目标。因此,英语阅读课的以读促写教学活动应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通过阅读获取与梳理文本信息,内化和运用所学语言知识,通过写作迁移应用所学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实现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积极质变。

三、以读促写英语教学实践

基于精准的学情分析、深入的文本解读和明确的教学目标,借助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灵活的实施过程,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才有可能实现阅读教学中以读促写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下面,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7 Section B 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为例,探讨开展“以读促写”的教学活动。

(一)学情

所授课的班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阅读技巧,养成了比较自觉的阅读习惯,能独立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但是学生使用结构图梳理语篇信息的机会少,欠缺在理解和整合知识、逻辑推理及评价方面的能力。另外,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喜欢自己作决定,然而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清楚,也不善于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学生对于类似本课这样题材的文本比较感兴趣,也希望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二)文本解读

教师做好语篇研读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前提,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有效教学方法、实施有效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师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王蔷、钱小芳,等 2019)。以读促写必须以阅读为前提,阅读材料的解读是以读促写的起点。教师首先理解文本和把握文本的主题意义,通过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what(主题和内容)、why(深层含义)、how(文体和语言)的问题,确定文本的主题和内容、深层含义、价值取向及作者为了恰当表达文本的主题意义采用了什么样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法,从而为更好地围绕主题意义探究开展以读促写教学活动作好准备。下面拟对Unit 7 Section B 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进行文本解读:

【What】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的主题语境属于人与自我——认识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的范畴。该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文,论证“青少年是否应该尽可能多地练习爱好”。语篇介绍一个叫刘宇的男孩儿,他非常喜欢跑步,梦想自己长大后成为职业运动员,而他的父母担心他的梦想难以实现,希望他长大后能找一份安定的工作。刘宇和父母因此展开了讨论,各抒己见,最后留给读者思考“刘宇是否应该尽可能多地练习跑步”这个问题并说出理由。

【Why】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通过提出的问题——青少年通常认为应该允许他们尽可能多地练习爱好,引出刘宇与他的父母展开的讨论,却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引发读者思考。希望学生能从读者的角度学习本文,体验青少年的烦恼,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学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理性地表达个人诉求;在遇到问题时,学会用沟通的方式与父母协商解决,使家庭和谐美满。

【How】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是一篇议论文,由引论和本论构成,采用主张、反主张的语篇模式展开论证,要探讨的主题是“青少年通常认为应该允许他们尽可能多地练习爱好”。文章共分为五段,为“总—分”结构。首段使用一般现在时交代了主题,并通过“Do you agree?”这个问题引发读者思考,自然地引出下文的讨论。第二段至第五段主要使用一般现在时、现在完成时描述现状和陈述理由。第二段介绍刘宇的年龄、籍贯、爱好、梦想等基本情况,以及交代刘宇父母对他的爱好与梦想所持的态度。第三段至第五段是第二段的延伸,分别是刘宇、刘宇父母、刘宇关于自己的爱好与梦想的论述。文章最后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留给读者思考、议论的空间。作者在展开论述时使用了不同的句型,如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并列句、感叹句、倒装句、直接引语等,句型多样,语言丰富,说服力强;在表达具体观点时使用了should do,should be allowed to do,won’t allow sb.to do 等语言结构,重现了本单元的重要句型;在发表不同意见时,使用了but,and,so,because,however,Liu Yu doesn’t really agree,his parents believe that,but Liu Yu still disagrees等词和句子来衔接或过渡,语意连贯、语言生动、行文流畅。文中还使用了always,really,ever,still,maybe等副词不同程度地表达了作者或说话者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明确一堂课的教学重难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准确设定,以及教学活动的合理设计。基于以上学情分析与文本分析,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刘宇父母不支持刘宇的爱好与梦想的观点,以及刘宇坚持爱好与梦想的观点;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体会刘宇追求梦想的心情和做父母的担心。

突破方案:根据本课的语篇结构,采用结构图让学生梳理信息,形成清晰的结构化知识图,然后依据结构图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内化与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难点:分析与评价刘宇是否应该尽可能多地练习爱好;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就自己练习爱好的理由及父母的想法在新情境中进行写作迁移。

突破方案:设计适当的分析与评价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其根据新情境进行写作迁移,表达个人观点,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合理的教学目标需要遵循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即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体现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及思维发展的过程(张秋会、王蔷2019)。基于学情分析、文本解读及教学重难点梳理,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理论,先读后写,以读促写,将读作为输入,为写的输出作好充分的准备和铺垫,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1.通过阅读,获取刘宇的基本信息(如身份、爱好、梦想等),梳理刘宇父母不支持刘宇的爱好与梦想的观点,以及刘宇坚持爱好与梦想的观点;

2.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体会刘宇追求梦想的心情和做父母的担心;

3.分析与评价刘宇是否应该尽可能多地练习爱好;

4.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就自己练习爱好的理由及父母的想法在新情境中进行写作迁移。

后一个教学目标是前一个教学目标的进阶,体现主题意义探究过程中认知的发展及教学逻辑的关联。

(五)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由众多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转引自王洪波,2016)。本堂课是一堂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实践,学生在完成了前面阅读任务后自然过渡到写作环节。

1.学习理解类教学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18)。通过该类活动,学生可以学习语言知识,梳理文本信息,初步获取新的知识结构,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为应用实践类活动作好语言知识的准备。基于文本理解与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本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利用图片由己及彼,创设情境,谈论爱好,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让他们感知与注意本课的话题,形成阅读期待。提出的问题如下:

What’s your hobby?

How often do you practice it?

其次,教师从关注文章的标题入手,引出文本;接着,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第一段提出的论点,引发学生思考,并以此引出下文;据此设计了以下问题:

Look at the title and predict:What are we going to talk about?

What do teenagers think of their hobbies?Do you agree?

然后,教师通过课文中出现的图片提出一个问题,并就第二段提出两个具体的、事实性的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刘宇身上,使学生明白本课要讨论的话题是基于刘宇的事例的,为下面获取与梳理相关观点作好背景铺垫。问题如下: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guess:What hobby is talked about?

Who is Liu Yu?

What’s his dream job?

本文的语言结构特点是:第二、四段内容主要是刘宇父母不支持刘宇的爱好与梦想的论述,第三、五段内容主要是刘宇坚持爱好与梦想的论述。以上内容体现了议论文主张与反主张的特征。为了向学生呈现这一特征及方便学生提取、归纳、概括、整合基本信息,理清相关的语言知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以下结构图(见图1)帮助他们形成结构化知识,并为后面的实践活动提供充足的语言素材(由于学生刚接触和使用结构图梳理语篇信息,因此,教师提供了结构图框架让其填写。待学生对结构图的使用熟练以后,再转为根据阅读篇章结构自主设计结构图框架)。教学活动如下:

Finish the following structure map by reading paragraphs 2—5 carefully.

图1

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建立起信息之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图2是其中一名学生根据结构图框架梳理出的结构化知识图:

图2

最后,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梳理刘宇不同意父母看法的表达方式,为下一步的输出活动作好语言铺垫。问题如下:

Does Liu Yu agree with his parents?

How to express disagreements in the passage?

以上活动是文本处理的基础,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信息的逻辑结构和信息关联,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张秋会、王蔷 2019)。

2.应用实践类教学活动

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18)。严婉华(2019)指出,内化与运用活动是指将新学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行内化、吸收,通过角色扮演、讨论、采访等活动巩固新的知识结构,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这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阶段。综合学习理解类活动中所获取的语言知识,本环节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分别体会刘宇追求梦想的心情和做父母的担心,引导其加深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并学以致用,为写作输出作好语言铺垫,据此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Make a conversation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map to role-play Liu Yu and his father.

下面是两名学生角色扮演时所编写的对话(L:Liu Yu;F:Father):

L:Hello,dad!I want to be a professional runner when I grow up.So should I be allowed to practice running as much as I want?

F:I don’t really agree.You need to think about other possible jobs.You’re getting older now,so you need to think about what will happen if you don’t end up as a professional runner.

L:I’m serious about running.It’s the only thing I’ve ever wanted to do.I should be allowed to decide for myself.

F:You should study hard in the evenings.So we don’t allow you to practice running at night.You need to spend more time on your homework because it is difficult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sports star.

L:I disagree.I’m a quick runner!I think I should be allowed to make this choice myself.Only then will I have a chance to achieve my dream.

为使学生在写作时有清晰的篇章结构,教师再次引导他们快速阅读文本,并根据之前获取到的信息,用下画线标出相应的句子,使之形成一篇以议论文为体裁的语篇,为其后续的写作输出活动作好写作框架铺垫。

3.迁移创新类教学活动

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18)。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本环节设计了两个相互关联的教学活动。首先,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价活动,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深化主题意义,发展他们的文化意识,提出了以下问题:Do you think Liu Yu should be allowed to practice his hobby as much as he wants?Why or why not?其次,围绕主题,联系生活,教师创设超越阅读语篇的新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在新情境中通过写作的方式解决新问题,实现以读促写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What’s your hobby?What is your dream job?Do your parents support your dream?Why or why not?学校决定于下周星期五召开“心连心”主题班会,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与父母之间相互理解。请各位同学就上面的问题准备好发言稿,谈谈自己与父母的态度与想法。

通过写作,把课本上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知识,使所学知识在课堂上得到进一步使用,真正做到以读促写,发展创新思维,实现深度学习,将能力向素养转化。这是文本主题的拓展升华,在新情境下解决新问题,迁移所学知识,发展创新思维(张秋会、王蔷 2019)。

结束语

以读促写将语言输入与输出紧密结合,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切实结合,是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好办法。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以读促写教学活动,改良了传统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猜你喜欢
刘宇语篇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快乐的事
不怕打针
我没有不听话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