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情的地域课程开发与实施

2020-10-09 10:51林秋菊
关键词:校本课程创新教学

林秋菊

摘   要:针对答嘴鼓的价值和基本特征,通过创编教材、创新教学、创意传承进行实践探究,形成富有闽南地域特色的学校校本课程,起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校本课程;答嘴鼓;开发教材;创新教学;特色传承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9/22-0006-03

答嘴鼓艺术是闽南地区的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我校被授予厦门市首批闽南文化艺术——答嘴鼓特色校称号。我校教师前后历经若干年,基于校情开发与实施答嘴鼓校本课程,形成富有闽南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值得各校借鉴。以下结合实践经验例谈之。

一、答嘴鼓校本课程价值与基本特征

(一)答嘴鼓校本课程的价值

答嘴鼓是闽南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艺术瑰宝,是以闽南方言表演的说唱艺术,类似于北方的相声。因其诙谐幽默、寓教于乐赢得不少人喜爱,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群众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项国家级“非遗”逐渐被边缘化,面临消亡的危机。作为闽南人,保护和传承闽南文化责无旁贷。拯救答嘴鼓艺术的重要途径就是“从娃娃抓起”,把答嘴鼓艺术请进校园,编成教材,形成课程。因此,我校开发与实施的答嘴鼓校本课程具有开创性和传承性的价值。

(二)答嘴鼓校本课程的基本特征

1.过程特点:趣味性。答嘴鼓艺术注重说、学、逗、唱四大技能的培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会利用更丰富的视频、音频、课件、道具等辅助工具带领学生实操,时时课课有不同、时时处处有惊喜,并且具有浓厚的趣味性。

2.形式特点:表演性。艺术离不开展示和舞台。本课程相对语数英等国家课程,最大特点就是教材既是“教本”“读本”,也是“剧本”。教师精选答嘴鼓校本课程中的片段,引导学生在演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感悟为人处世的道理。

3.学科特点:综合性。本课程融合音乐、美术、建筑、人文、历史、时政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引进闽南童谣、闽南歌曲、闽南戏曲、闽南舞蹈等地方特色艺术,包容性强,涵盖面广,从多层面、多角度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理解社会。

4.价值特点:传承性。课程存在必有其价值所在。本课程存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传授答嘴鼓的表演技艺,还在于培养学生对闽南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从而树立文化自信。

二、答嘴鼓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一)创编教材,推陈出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答嘴鼓艺术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民间小贩招揽生意、戏曲舞台丑角“念四句”、百姓间闲聊,而后形成答嘴鼓艺术在闽台两地广为传播。因为闽南方言没有文字,答嘴鼓的书面记录极少,所以能收集到的作品很有限,而且良莠不齐。要么语言太过成年化,学生难以理解;要么内容陈旧过时,不适合学生学习。因此,教师组建团队,自主开发答嘴鼓校本教材。一方面立足我校校情,创编答嘴鼓作品。我校是外国语特色校,重视外语教学,同时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比如,2016年作品《闽南语,阮厝的好声音》,通过闽南语和英语的PK,展示学校“中西合璧”的办学特色,引导学生不仅要学好外语,更要掌握闽南语,从小要做大气的闽南人。另一方面关注时事热点,创编答嘴鼓作品。根据社会发展,创编符合时代特点,反映社会热点的作品供学生学习。比如,基于厦门市是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的大背景下,先后创编了《环保四兄弟》(2017年)和《环保四兄弟2.0》(2019年),通过答嘴鼓艺术形式,使学生在表演中学习垃圾分类,同时生动形象地向百姓们宣传垃圾分类实施办法与革新。正因为答嘴鼓校本教材接地气,充满正能量,深受学生喜爱。

(二)创新教学,与时俱进

1.学好闽南方言,夯实教学基础。答嘴鼓是语言类艺术,但凡听得到闽南语的都能听得懂答嘴鼓。我校学生不光来自闽南地区,还来自其他省份,语系众多。因此面向全体学生从“零”开始,采用“字——词——句——段——篇”的教学模式,先普及简单的闽南语字词发音,初步学习闽南的注音规则“七声八调”。然后过渡到简单句的训练,再节选片段合作对话(闽南人带外乡人),最后通篇理解答嘴鼓作品的精神内涵。巧用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教授地方文化课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一步步引领学生走进闽南天地,为答嘴鼓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夯实基础。

2.借汉字搭平台,降低教学难度。①直述+标注:首先教师在创编答嘴鼓作品时尽量选用与闽南语读音相近的汉字来表述,学生可以看着汉字能直接读出来。比如“来”——闽南语和普通话的读音一样。其次网络新名称、专业术语或外来语直接用普通话或其他语言表达。比如“BBS”“菜鸟”。再者无法用汉字替代的字,学生可以在原文中标注拼音。比如“你好”——标注“li hè”。②普及+个性:每届五年级必上答嘴鼓校本课程,普及常识。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专长选修答嘴鼓特色班,教师还会选拔人才组建答嘴鼓表演社团。③线下+线上:线下教学是常态,线上资源来补充。利用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平臺,创建答嘴鼓校本课程网络平台推广经验,分享学习资源,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线上学习,这在疫情期间发挥很大作用。巧借汉字拼音和网络平台牵线搭桥,降低学生学习答嘴鼓作品的难度,实现文化迁移。

3.跨学科找交集,拓宽教学领域。要想答嘴鼓艺术广泛传播,单凭开发和实施一门校本课程远远不够。学科之间都有交集点,教师可以在答嘴鼓艺术与学科融合上找一条新出路,拓宽答嘴鼓校本课程实施的新思路。比如,在音乐课上学唱闽南语歌曲,提高答嘴鼓表演技能;在美术课上制作答嘴鼓手抄报,宣传答嘴鼓常识;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结合家乡主题,了解答嘴鼓特色;在综合实践课上开展关于答嘴鼓艺术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少先队活动中献演《环保四兄弟》,宣扬垃圾分类新时尚;在英语课上通过闽南语和英语比赛逗趣,感受我校“中西合璧”的办学特色。此外,在地方课上可以理直气壮地讲授答嘴鼓校本教材;在答嘴鼓特色班、闽南文化拓展课、闽南文化夏令营、闽南语延时辅导等课上,可以创造各种机会上答嘴鼓专题课。跨学科融合,让答嘴鼓教学领域更加广阔。

4.善用评价指标,促进教学相长。合理的评价有利于促进课程的有效管理和顺利实施。可以采用评价指标对师生进行评价量化。①问卷+评析:课程实施前通过问卷调查,评析学生的闽南文化基础和学习潜力。②自评+他评:实施过程中利用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和提升空间。③考查+考核:每一期课程实施后,对学生进行“笔试”和“演试”的考查,对教师进行实施进度和成效的考核,采用表格量化,总结学期教学经验,调整新学期课程实施计划,促进教学相长。

(三)创意传承,丰富课程

开发和实施答嘴鼓校本课程最大的意义在于传播闽南文化种子,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因此,答嘴鼓校本课程不局限于校内实施,还关注校外拓展。各级各类比赛和汇演给学生搭建展现答嘴鼓艺术的舞台。比如,厦门电视台承办的每年一届的海峡两岸读册歌广播电视大赛,学校将传统的答嘴鼓对话形式改编为答嘴鼓小品、答嘴鼓舞台剧等,先后荣获一二三等奖。再比如,学校答嘴鼓社团经常参演周边街道、社区村落举办的公益活动,用群众熟悉的答嘴鼓艺术宣传疫情防控,深得群众好评。创意展示,让答嘴鼓校本课程更加丰富。创意传承,让答嘴鼓艺术别具特色。

总之,答嘴鼓校本课程有效提升了我校办学特色和社会影响力,既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又给学生提供学习答嘴鼓艺术的机会。我校将一如既往地探寻答嘴鼓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之路,让答嘴鼓艺术的火种撒遍校园内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参考文献:

[1]苏伟毅.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9):22~24.

[2]叶人奇,洪志忠.童年不应错过的“童话”——校本特色童话课程的创设实践与优化评析[J].福建教育,2020,(18):25~27.

[3]杜春燕.基于科技创新项目的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以“纳米防晒化妆品创新课程”为例[J].基础教育参考,2019,(19):37~39.

[4]程   郑,邬   江,王维令.“一班一世界”: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德育,2020,(05):68~70.

[5]周长楫.答嘴鼓曲艺艺术的特点[J].艺术研究,2016,(04).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创新教学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创新教学,打造幼儿英语多彩课堂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基于身体与职业素能的中职体育创新教学研究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