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后作业”:为中高年级学生核心素养补位

2020-10-09 10:51刘维华
关键词:人际沟通基础知识核心素养

刘维华

摘   要:当前中高年级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因此,依托语文课后作业,对中高年级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补位是当前需要迫切探索并解决的问题。例如:可以从“智趣作业”“自主导航作业”“实践作业”和“网络微作业”进行尝试,除此之外,设计语文课后作业时还须遵循多元智能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并辅以合作性的完成方式,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人际沟通;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9/22-0013-04

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核心素养”这一名词一下子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而研究者认为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语文课程才能体现出新时期语文课改的方向。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本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生字、词语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及运用;基本能力主要是理解文本的能力、人际沟通的能力、语文表达能力等;综合素养主要是正确的价值观、热爱祖国的情怀等。语文核心素养不仅体现在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充分了解上,还要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的学习能力与习惯以及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了语文学科深化发展的核心任务。

一、现实原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现状

长期以来,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一直在原点徘徊,甚至可能导致学生不能全面发展,所以这不得不引起所有语文教师的深思。

(一)语文知识学习水平整体不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减负”为主题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小学的课后作业大幅“减少”,学生知识积淀问题日益突出。教师要探索的是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设计出能有效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补位的作业。当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由于缺乏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他们驾驭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较差,以至于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节奏。有时为了解决特定的知识点,还要“回过头”来为学生“补讲”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因此,利用语文课后作业来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为中高年级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补位具有重大意义。

(二)语文基本能力有待提升

随着课改的逐渐推进,大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提高语文能力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是通过平时的课堂观察,中高年级学生的语感能力、解读文本的能力、倾听能力以及一些语文学习方法等各种能力都还普遍欠缺,亟需通过课后作业的辅助来提高,进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三)语文综合素养两极分化

中高年级的学生自身素质和家庭环境不一,致使他们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态度也不相同。语文综合素养发展不均衡是当前小学中高年级各班的常态现象,两极分化态势正在加剧,如不及时扭转,必定会影响教学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中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不强,学习习惯不科学,他们学习水平分层明显,这些现象均不利于教学的有序开展,更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因此,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作业设计,如何充分发挥作业的功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二、美丽相遇:“后作业”的语文实践

(一)“后作业”的内涵

“后作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后作业”指的是知识习得后应用习得知识完成的作业。不能仅指教师布置的课后作業,还应包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各类问题。要培养学生善用习得知识到生活中去应用的能力,以提高他们广域意义上的语文核心素养。由此看来,广义上的“后作业”是服务于生活的作业。狭义的“后作业”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旨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作业。根据定义不难看出,狭义的“后作业”是服务于学习的。

学生由于生活经验欠缺,需要通过广义的“后作业”来拓展他们的生活经验,为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奠定基础,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后作业”可以以广义的“后作业”为主,以狭义的“后作业”为辅,在不增加学生作业负担的前提下设计一些“话题作业”“智趣作业”等,利用语文课后作业来切实提高中高年级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他们来一场美丽的“相遇”,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后作业”的实践姿态

1.智趣作业:转换“新形态”。每次语文阶段检测完都会听到老师们发出这样的抱怨:“这个字、这个词语我都不知道讲过多少遍了还错!作业到底有没有用心写?”其实不是学生用不用心写作业的问题,而是千篇一律的抄写式作业致使学生对作业产生抵触情绪,更谈不上对作业有兴趣,因此记忆理解的效果自然低下。因此,把原有的作业形式转换成各种丰富的活动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这类作业抱有期待,自然可以事半功倍。

研究者尝试着用游戏的方式来重新设计作业:每篇课文学完之后,把课后的词语贴在墙上,让学生注意观察并用自己的办法记下来,晚上回家动手把它们制作成词语卡片。除此之外还告诉他们,第二天早上来上课的时候,要进行评比,看谁的卡片做的最好、最漂亮,并把这些卡片贴在教室的后黑板上,直到学期结束。

通过这样的游戏形式,学生对词语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他们做的卡片充满了童趣、充满了生机、充满了自己的特色。在听写词语的时候,错误率也非常低。

2.实践作业:增强“实创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得再多不如亲自付诸实践,学生对于一些动手操作类的作业还是比较期待的,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多动动手,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拓展与应用。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就是“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这个单元的课文主要讲了秋天的落叶、秋天的雨和秋天的声音,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秋天,体会秋天与众不同的美,同时提高自己的语文审美,笔者曾给学生布置“寻找秋天”这一作业,学生有的用秋叶作画,有的用相机记录秋天的颜色。

这金秋的落叶在手里美出了新高度,你看:它们摇身一变成了美丽的秋姑娘、森林医生啄木鸟、展翅的孔雀和伟大的天安门……

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让学生真正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此过程中,学生丰富了情感体验,领悟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享受作业带来的乐趣。

3.网络“微作业”:拓宽多样性。网络“微作业”就是依托网络和多媒体设备而设计的作业。他可以是一个语音、一张图片乃至一个微视频等。由于手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和便携的优势,手机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电脑,使得人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处处离不开手机,语文学习也应紧跟信息技术变化,实现超时间限制的学习。教师可以基于上述现实设计作业,通过手机把作业分享在QQ(微信)群或其他网络平台里,实现共同评价与交流。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情节性比较强的课文,研究者经常让学生在QQ群发送朗读语音,锻炼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教师实时评价,学生也可以在群内互评。

网络“微”作业有着传统纸质作业没有的及时性与便捷性,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完成作业。通过微信、QQ等进行相关作业的交流、讨论、评价,既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利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而这样的一种作业形式也体现出新形势下课后作业的时代性,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在方寸之间就能看到大世界。

三、要义编码:让“后作业”补位中高年级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语文课后作业对中高年级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要积极而成功地落实,还需要将先进的理论依据和完成方式建构组织起来,这就是所谓的“要义编码”。

(一)理论是基础

1.多元智能理论。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加德纳提出每个儿童的身上都具有多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所以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课后作业就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来设计作业,关注并重视他们的个性差异,为他们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作业,让他们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同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最近发展区理论。苏联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具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实际水平,叫做实际水平;另一种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达到的水平,称为潜在水平。实际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个差异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因此在设计语文课后作业时,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他们的学习能力与作业内容难度之间的关系进而为他们设计一个合理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尽可能达到其能力的最高水平,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就可以获得满足感。

(二)协作是关键

实践发现,以往的作业都是学生单独完成,缺少与同学、父母的沟通与合作,这样就容易导致一个极端,好的学生更好,差的学生更差,而且好的学生往往带着一种优越的眼光来审视那些“差生”,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感情的培养,对那些弱势群体也关注不到,所以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作业要改变这样一种模式,鼓励学生大胆与人交流,与同伴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1.公平分组,团队捆绑。根据学生的特长、能力、个性等,按照公平分组的原则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教师以小组的形式来布置作业,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由于任务驱动,小组成员间互相配合,发挥自己的优势,一起完成作业。这样的捆绑方式可以激发部分后进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待作业的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为了团队积极努力,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2.荣誉至上,赶学赶超。除了团队捆绑外,还可以通过发放一些奖励来激励学生。每次最快完成作业的前3组可以分获冠亚季军,这三组的每个成员都可以获得一个奖品,这一规定更是激起学生团队合作的高潮。作为小组的一份子,每一个人都竭尽全力、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作业内容,在个人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综合素养也得到全面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语文课后作业能够弥补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知识漏洞”,而在设计语文课后作业时,紧紧围绕“核心素养”这一理念,保障语文课后作业的趣味性、自主性、实践性、多元性,让学生在语文课后作业中学会思考,拓展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知识,提升其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端正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袁思思.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研究[D].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15.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2014.

[5]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6]维果斯基.思维与语言[M].李维,译.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人际沟通基础知识核心素养
人际沟通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技工院校幼师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
浅谈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