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抒写人生情怀

2020-10-09 11:06万安贺小青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托物常春藤言志

万安 贺小青

“托物言志”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比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以不贪恋溪涧而奔向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的豪情壮怀。如果我们将这种手法移植到写景叙事的文章中,以物写人,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我们的文章就会摇曳多姿,熠熠生辉。这里,我们以陆蠡的《囚绿记》为例,来谈谈如何運用这种手法。

《囚绿记》是现代散文家陆蠡先生的代表作品,文章写于1938年秋,当时正处于抗战时期,全国人民需要紧密团结起来进行抗争。作者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看着“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自己暂住北平之时,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房间里窗外的常春藤。“绿”是生命、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的象征,是真正自然的颜色。常春藤的绿枝条也象征着作者本身的品格。作者赞美常春藤绿枝条“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借以歌颂中华儿女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表达自己对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信念、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那么文章是如何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呢?

一 找准物与志的“依托点”

依托点就是指所用之物与所抒发的情感、表达的志向之间有相同、相似之处,即“物”与“志”,“物”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时,自己的“志”要以物的特点为核心,物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在《囚绿记》中,作者通过描述在阴暗潮湿房间外生长的常春藤,赞美常春藤绿枝条“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借以歌颂中华儿女在国家危难之时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表达自己对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信念,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作者寄情于物,将纷繁复杂的人生感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予以体现,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即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

二 抓住事物的特征“状物”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物是基础,不能很好地描绘物,志就无从谈起,文章也就失去了站起来的基础,志向表达肯定就苍白无力。所以描绘物时,我们要把所描摹之物摹神传形,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囚绿记》中,作者抓住常春藤的具体特征,“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作者抓住常春藤的具体特征,运用一系列的动词、形容词对常春藤进行丰富而细腻的描写,并在这种描写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赞美了常春藤倔强和崇高的品格,阐述了生命的内涵就是坚强不屈,启示我们要对理想充满希望。

三 运用描写手法“言志”

描写是托物言志的一种重要方法,这要求作者善于观察、精选角度、善用描写手法、语言传神。这里的描写手法主要有象征、联想、比喻、拟人、直抒胸臆等,它们是物与志联系的纽带。在《囚绿记》中,作者采用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的手法渲染常春藤之美,赋予常春藤坚韧不拔的品格,从而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中华民族。在描绘事物时,作者倾注了深厚的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情,这样的物就有了情感,有了思想,有了灵性,也就完成了托物言志的运用。如“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猜你喜欢
托物常春藤言志
常春藤妈妈和她的孩子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之 托物言志法
延续风雅
当青葱恋遭遇校园霸凌:少年的你啊沉重的痛
张进(一首)
石灰吟
常春藤
“物”绘人生“吟”新篇
竹 石
含蓄委婉情意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