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问卷调查的PDCA循环在提高妇产科学课堂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2020-10-11 05:31申复进王海博郑红云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知识面妇产科重难点

申复进,王海博,郑红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0)

妇产科学是医学生的必修课[1],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妇产科学理论知识的主要环节。目前我国妇产科学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师生之间没有充分互动[2]。生殖医学、产前诊断学、妇科内镜学是妇产科学的新兴分支学科,这部分知识多数为多学科交叉内容,包含大量前沿技术和理念,传统的妇产科学教学方法难以满足教学需求[3]。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堂课都应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对教学质量、效果的评价以及提出的意见,从而探索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式,旨在进一步提高妇产科学课堂教学质量。本课题通过一学期对妇产科学课堂教学进行实时课堂问卷调查,针对相应的问题持续改进,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8年下半学期末问卷调查对象为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6级“5+3”学制本科生,共73人,采用的是期末一次问卷调查方式,共收到65名学生的问卷。2019年下半学期末调查对象为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7级“5+3”学制本科生,共78人,调查方式为每次课堂进行及时的在线问卷调查。两个学期问卷的问题基本一致。

1.2 问卷调查内容

本教研室制订了严格的问卷调查方案,主要问题如下:(1)教学是否明确了教学目的;(2)课堂中与学生互动情况;(3)教师是否及时进行了小结;(4)教师授课是否突出了重难点;(5)课程是否增加最新进展内容;(6)是否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7)PPT制作情况;(8)授课教师着装与精神状态、知识面等;(9)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采用t检验比较学习成绩,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7级“5+3”学制学生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采用问卷星模式对学生每次课堂情况及时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且应用于下一次课堂教学,该PDCA循环实施一个学期,学期末最后一次问卷分析显示:与2016级未实施PDCA循环相比,在课堂教学方面,2017级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普遍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能与其积极互动;大部分授课教师能进行必要的小结;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到了相应的学习方法;在重难点掌握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已较好掌握;在教师的多媒体效果上,大部分学生认为PPT效果良好,而认为效果不佳的学生也显著减少(见表1)。

表1 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s,%)

表1 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s,%)

P值已明确学习目的参与课堂积极互动已进行课堂小结已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已掌握本节课重难点部分掌握本节课重难点PPT制作良好PPT制作效果不佳类别 2016级53.6±2.3 30.6±2.1 56.4±1.5 29.1±0.2 31.1±0.7 72.7±3.6 31.8±0.8 13.6±0.6 2017级98.4±3.2 63.4±3.1 73.3±2.1 62.3±1.3 83.2±4.4 91.1±4.4 88.9±1.5 2.8±0.1 0.000 0.000 0.001 0.045 0.000 0.001 0.001 0.000

2.2 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更高

2017级学生更看重授课教师的内在素质,包括教师的着装与精神状态、知识面,占有比例分别为(77.8±1.5)%和(70.6±1.5)%;认可授课教师最新进展教学内容的学生比例为(86.6±4.5)%(见表 2)。

表2 学生对教师的其他要求(±s,%)

表2 学生对教师的其他要求(±s,%)

P值教师着装及精神状态教师知识面情况认可授课最新进展内容类别 2016级36.4±0.7 30.8±1.7 57.3±0.3 2017级77.8±1.5 70.6±1.5 86.6±4.5 0.001 0.000 0.001

2.3 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两个年级学生总成绩由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构成,占比分别是70%和30%。两组学生总成绩分别为(76.3±5.3)分和(85.4±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3。

表3 2016级和2017级学生成绩比较(±s,分)

表3 2016级和2017级学生成绩比较(±s,分)

2016 级(n=73)2017 级(n=78)t值P值组别 技能操作成绩90.0±3.7 99.0±5.6 5.425<0.01理论成绩70.3±3.4 81.7±5.5 2.425<0.05总成绩76.3±5.3 85.4±4.5 5.825<0.01

3 讨论

3.1 本科生妇产科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妇产科学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多媒体进行[4]。授课教师前期通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备课,搜集最新前沿知识和临床案例等方式,不断提高授课质量,使学生上课积极性得到提高,但由于妇产科学涉及妇科、产科、生殖等诸多内容,不仅知识面广,而且相关联的前沿知识更新也快[5]。基于此,本课题组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旨在进一步提高妇产科学本科生教学质量。

3.2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

本课题组前期在2018年下学期期末针对临床医疗系“5+3”学制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对知识点及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不高;课堂上与教师互动的机会较少,同时也未获得较好的学习方法,他们更期待授课教师有较好的精神状态和知识面,能规范衣着进入课堂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并不满意,希望本教研室能加大改革力度,提出整改方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3 通过基于PDCA的问卷调查提高妇产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基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本教研室拟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秘书加强PPT审核,避免授课内容过多,重要知识点重点讲;(2)PPT中加大案例分析的比例;(3)教师在课堂必须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4)增加课堂师生互动环节,多结合重要知识点展开课堂讨论;(5)开展随堂测试,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6)课堂归纳总结,让学生能回顾一下重点知识;(7)增加最新进展,扩宽学生视野;(8)规范授课教师着装,整改精神面貌等;(9)增加学生对教师满意度的调查。以上整改内容将通过随堂问卷星进行调查,对于未整改好的内容持续改进。

通过对2017级学生一学期的PDCA循环,妇产科学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2017级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在期末测试中,与2016级学生相比,2017级学生无论理论课成绩还是实验课成绩均显著提高,平均成绩达85.4分。

3.4 基于问卷调查的PDCA改革成效显著,应在其他班级推广应用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整改方案,通过随堂PDCA循环显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其学习效果,因此此模式必须持续实施下去。学生与教师的及时沟通是构建和谐教学关系的必要条件。另外,本次研究也显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知识面、精神状态及营造的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大影响。这说明学生越来越重视授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和风貌,授课教师必须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参与教学。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我们找到了目前妇产科学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整改,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能显著提高妇产科学教学质量。该教学改革成果显著,应积极推广应用于其他临床医学课程教学中。

猜你喜欢
知识面妇产科重难点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有效避免和处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小记者如何拓宽知识面
世界上最大的心脏等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几类无理函数的最值求法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