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应用型本科护生专业相关思想现状调查研究

2020-10-11 05:31李凤萍蔡妤珂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护生医学院校应用型

李凤萍,蔡妤珂

(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1318)

2020年初,我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疫情给社会经济、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2020年1月24日除夕当晚,第一架搭载着经验丰富的上海市医护人员的飞机飞抵武汉天河机场,紧接着10万人的医疗救援队签下请战书奔赴湖北,全国26个省市对口驰援。我校是全国唯一一所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培养的应用型本科护生思想动态与其今后专业行为选择、我国护理事业发展有着直接关系。特殊的形势可能会影响在校护生专业思想,因此,笔者对疫情下应用型本科护生思想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20年2月12日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6—2018级3个年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510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电子问卷483份,有效率94.71%。其中男生69人,占14.29%;女生414人,占 85.71%。年龄18~21岁。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此次调查研究具有时效性,研究者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咨询护理专家,从此次疫情特点出发,自行设计问卷,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级、入学动机、所在地等;另一部分为对疫情及患者的认知、对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的看法、今后的选择等。问卷条目以选择题形式呈现。进行预调查,问卷重测信度为0.842,修改后形成最终问卷。护生匿名填写问卷。

1.2.2 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α=0.05。

2 结果

2.1 护生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护生一般资料

2.2 疫情下护生思想现状(见表2)

表2 疫情下护生思想现状

2.3 疫情下不同年级护生思想现状(见表3)

表3 年级与疫情下护生思想现状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疫情下应用型本科护生专业相关思想现状

3.1.1 部分护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对护理专业认同感不够 护生的专业思想是指护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总的观点和态度[1]。从调查结果看,479名护生中,有218人在高考时是自愿报考的,89人为服从调剂。经历医学院校学习和此次疫情后,如果给予护生重新选择报考专业的机会,仍选择护理专业的人数有所减少,有161人感到迷茫,不能做出选择;有123人明确表示不会选择护理专业。13名护生觉得护理只是一份谋生的职业。有研究显示,职业认同感越强的护生将来越可能坚守护理岗位,提供的护理服务质量越高[2]。疫情下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被人们重新认识,但是其辛苦程度也显而易见,护生对专业的认识、职业认同感可能与疫情带给大家的直观感受有关。不同年级护生愿意再次选择护理专业和驰援武汉的意愿有差异,已经经历半年临床实习的2016级护生意愿低于其他两个年级。可能与部分护生在临床护理实习后,认为护士工作繁忙、收益少、社会地位低,护患关系紧张,动摇了职业信念有关[3]。本科生专业思想、职业认同情况一直备受关注。由于临床护理工作辛苦,社会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得本科生专业思想不够稳定,对所学专业前景感到迷茫,这与黄桥等研究结果一致[4]。

3.1.2 疫情下要加强护理伦理教育 此次调查中,有53.21%的护生表示如果现在是一名正式的临床护士,愿意驰援疫区,36.02%的护生表示迷茫,另有10.77%的护生明确表示不愿意。而愿意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援、甘于奉献是对每一位护理人员的伦理要求[5]。另外在此次调查中,有6.63%的护生抱怨或憎恨湖北武汉确诊患者,认为他们传播疾病。可能与在武汉封城前,近500万人出城去往其他城市,造成国民紧张有关。同情感是最基本的护理伦理情感,是一切美德和良好行为的原动力与基础[5]。对于确诊患者,作为一名未来的护理人员,应当同情并尊重患者,竭尽所能为患者减轻痛苦。对于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护生基本上怀崇敬、尊重之情,说明护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还是有认同感的。专业教师无论是在线上课程教学还是疫情结束后的线下教学中,都应加强护理伦理教育,培养护生职业道德。

3.2 护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随着疫情暴发与传染地区增多,我国人民表现出了超强的凝聚力。民众在政府引导下,听从抗疫专家的建议,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居家隔离工作,遏制疫情恶化。由于现代网络的发达,老百姓每天都能了解疫情发展状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从疑似到隔离、确诊,承受着躯体痛苦的折磨,还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6]。很多护生比普通老百姓更加关注确诊患者的情况和疫情的转归,加上长时间居家不能外出,或多或少给护生造成了一定心理压力,很多护生自述每天在家里感到非常无聊。有30.85%的护生对疫情的担心、害怕程度为中等,11.38%的护生对疫情的担心、害怕程度为较高与非常高。因此,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关注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3 疫情下医学院校要加强课程思政教育

随着医学模式改变和医学技术不断发展,护理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护理专业知识水平与技术,还要有坚定且正确的政治思想、专业思想和伦理道德。课程是医学院校育人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课程的育人作用被反复强化[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8]。许多护理专业学生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主要考虑护理工作容易就业,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取向[5]。疫情期间,社会各层面问题都可能影响护生思想稳定性和正确性。因此,在大思政格局下,专业课要与思政理论课、人文素养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实现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7],提高学生政治觉悟、思想素质、文化素养,为国家做好护理人才储备工作[8]。

猜你喜欢
护生医学院校应用型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