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管理在早产儿早期康复干预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2020-10-11 05:31王雪宁唐凤姣吴丽君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行为能力早产儿智力

王雪宁,唐凤姣,李 菲,吴丽君

(广东省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广东 东莞 523700)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由于出生时未足月,各器官发育未成熟,对外界的适应性差,因此,各类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如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感染、颅内出血等),需要得到足够重视[1]。早产儿的康复治疗是长期的,需要其父母密切配合。康复护理管理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训练方法,效果显著。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早产儿进行视力训练和视觉刺激治疗,而早期康复干预可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且在出院后的家庭治疗中也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2]。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状况。将我院收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康复护理管理在早期康复干预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新生儿科合并脑损伤的66例早产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将康复护理管理融入早期康复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两组早产儿的一般资料、胎龄、分娩方式、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早产儿诊断参照《实用新生儿学》[3]的相关标准。

1.3 纳入标准

(1)患儿家属知情,且签署同意书;(2)符合本病诊断标准;(3)愿意接受本研究。

1.4 排除标准

(1)年龄>1 岁;(2)不愿意接受本研究;(3)有严重其他系统疾病。

1.5 研究方法

1.5.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并对早产儿家长进行育儿指导,包括喂养指导、辅食添加指导,介绍儿童发育与行为常识,定期随访,要求早产儿家长带早产儿定期复查,常规护理以口头指导为主。

1.5.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管理:(1)早产儿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早期康复干预。住院期间,采取抚触治疗、关节松弛训练以及被动运动训练。护士每天进行一次抚触治疗,每次5~15分钟;康复治疗师进行被动运动训练5~15分钟。指导家长出院后仍坚持抚触治疗,并将视频发到早产康复群。(2)神经运动发育疗法:由康复治疗师进行早期干预。采用波巴特法,辅以伏伊塔法,每天一次,每次30~40分钟,每月连续治疗14天,坚持治疗12个月。根据新生儿运动发育规律,进行被动抬头、翻身、爬行、站立和行走训练。(3)从4个月开始进行上肢精细功能训练,例如,抓不同形状、质地、大小的玩具,锻炼手指功能。(4)家庭康复指导和干预:结合早产儿病情向其父母介绍治疗计划,解释该计划的重要性及早产儿预后。康复治疗的每个阶段均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可以使用沙锤或红球之类的道具吸引早产儿注意力;发放宣传材料和CD,使早产儿家长了解相关知识,敦促家长定期带早产儿去医院进行智力、视力、神经行为能力评估,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早产儿康复情况并调整治疗计划。

1.6 观察指标

采用GESEII发育量表[4]对早产儿智力发育情况进行测评,测评内容包括适应性、社交、语言、精细动作等。智能DQ值>85分为正常,75~85分为可疑,<75分为异常。对患儿的神经行为能力进行评估,包括拉起坐直、托腹抬头、踏步反射、跨越反射等。采用Infanib[5]评估早产儿运动发育情况,包括5个方面。根据项目总分将早产儿分为3种状态:异常、正常、过渡。6月龄早产儿在上述测评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博客侧旁反射、躯体侧旋转、降落伞反射3项测评。根据以上测评结果,判定早产儿运动发育情况,异常:≤54分;正常:≥72分;过渡:55~71分。3月龄早产儿在上述测评的基础上增加加分项,判断运动发育是否正常,异常:≤48分;正常:≥66 分;过渡:49~65 分。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后两组智能DQ值比较

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语言、精细动作、社交、适应性、运动等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后两组智能DQ值比较(±s,分)

表1 干预后两组智能DQ值比较(±s,分)

n观察组对照组33 33 t值P值组别 语言102.5±14.5 87.8±9.6 2.864 0.024社交99.5±12.6 82.4±8.6 2.765 0.035适应性93.4±11.5 78.4±8.6 2.864 0.034运动101.4±12.4 88.6±6.5 2.815 0.032精细动作100.4±18.6 79.8±10.4 2.985 0.028

2.2 干预后两组神经行为能力比较

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存在跨越反射、拉起坐直、托腹抬头、踏步反射的早产儿比例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干预后两组存在各项神经行为反射的早产儿比例比较(%)

2.3 两组Infanib评估结果比较

观察组在3、6月龄时的Infanib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3。

表3 两组Infanib评估结果比较(%)

2.4 两组合并症及后遗症发生率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住院时间及合并症、后遗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住院期间合并症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运动发育落后5例、智力低下4例、听觉障碍4例、视觉障碍3例,观察组运动发育落后2例、智力低下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实施康复护理管理的重要性

早产儿发育不完全,出生后通常有神经系统缺陷、运动功能及认知行为能力低下、智力发育与行为发育迟缓,给其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6]。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康复成为研究的热点,早产儿并发症预防与康复管理十分重要,目的是促进智力、行为能力恢复,使其向正常状态发育[7-8]。早期康复干预可有效提高早产儿视力,对大脑进行刺激,提高相关脏器功能。我院在早产儿康复护理管理工作中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9]。

3.2 康复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早期全面干预的理论基础是,发育中的大脑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婴儿出生后的4个月内,脑神经元生长旺盛,表现为神经髓鞘的形成与发展,且突触在这个阶段也迅速增加。这个时期,给予适当的运动干预和感觉刺激,可有效促进脑细胞的发展与髓鞘形成,增加突触数量[10]。本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疗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通过康复护理管理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并进行新生儿抚触治疗和被动运动训练。抚触有助于皮肤刺激上传至中枢神经系统,促进大脑各种神经化学递质释放,从而提高早产儿神经行为能力,增强反射能力,促进胃肠系统与神经、循环系统发育,为早产儿的各项发育提供支持。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神经行为能力各项指标和智能DQ值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早产儿在3、6月龄时Infanib评估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科学的康复护理管理可有效提升早产儿智力发育水平,并为其生理功能发育提供保障,同时也对视力发育具有一定作用[11]。

4 结语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早产儿智力发育水平,提升运动功能。我们强调康复过程中家长的配合,根据早产儿的康复需求,医生与早产儿家长共同制订康复方案,出院后家长积极配合,采取门诊与家庭相结合的康复护理管理模式,给予早产儿持续的康复护理干预,可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行为能力早产儿智力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才正确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一起自主高坠死亡的现场分析
珠三角地区农地确权模式研究
“行商”
论中学生的民事能力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