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能力就应这样培养

2020-10-12 14:04严植永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4期
关键词:表达尝试思考

严植永

摘  要: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思维能力是知识、技能和智力三位一体的合金。”可见,思维能力是形成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也要给予学生尝试问题的时间,还要给予学生表达问题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放”,从而达到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思维;思考;尝试;表达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思维能力是知识、技能和智力三位一体的合金。”可见,思维能力是形成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在二年级一次思维训练课上,以下教学片断可谓精彩绝伦,耐人寻味。

[教学片段]教学:56-24-16

师:孩子们,这道题你们会怎么算?

(学生独立思考,3 位学生台上试算,其他台下试算,出现以下 3 种方法并汇报)

方法 1:

56-24-16 方法 2:

56-24-16 方法 3:

56-24-16

=56-16-24 =56-20-4-16 =56-20-16-4

=40-24 =36-4-16 =36-16-4

=16 =32-10-6 =20-4

=22-6 =16

=16

生(方法 1):先用 56-16=40,再用 40-24=16,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师:那你是先看那两个数相减刚好是整十数。

生(方法 2):把 24 变成先减 20,再减 4,即 56-20-4-16=36-4-16,接着把 16 变成先减10,再减 6,即 32-10-6=22-16=6。

师:2 次用减少再减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也是可以的。

生(方法 3):把 24 变成先减 20,再减 4,即 56-20-16-4=36-16-4,接着 36-16-4=20- 4=16。

师:你先用减少再减的方法计算 24 变成先减 20,再减 4,再用前两个数相减刚好是整十数

(36-16=20)。你们的方法太棒了,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顺势陆续得出以下 4 种方法并汇报)

方法 4:

56-24-16 方法 5:

56-24-16 方法 6:

56-24-16 方法 7:

56-24-16

=56-30-10 =56-20-20 =56-20-20 =56-(24+16)

=26-10 =36-20 =56-(20+20) =56-40

=16 =16 =56-40 =16

=16

生(方法 4):把减数 16 的 6 给另一个减数 24,24 变成 30,而 16 变成 10,即 56-30- 10=26-10=16。

师:你是按减数凑十和平十的方法来计算的,了不起!

生(方法 5):把减数 24 的 4 给另一个减数 16,24 变成 20,而 16 变成 20,即 56-20- 20=36-20=16。

师:你也是按减数凑十和平十的方法来计算的,真会举一反三。

生(方法 6):前面 56-24-16=56-20-20 和方法 5 一样,只是我利用连减性质把两个减数相加(20+20)刚好 40,即 56-(20+20)=56-40=16。

师:你先用减数凑十和平十的方法,再用连减性质计算,厉害!

生(方法 7):既然两个减数之和等于 40,那我们可以直接先把 24+16=40 就好了,那就是56-24-16=56-(24+16)=56-40=16。

师:老师为你的表现点赞!一下子点破了解题最好的方法。

(片刻)生质疑:为什么加括号?

生:既然 24 和 16 之和是 40,那么我们就用被减数(56)直接减去两个减数之和

(24+16=40),要先計算两个减数之和,所以要加括号。师:你们的分析太精彩了!

通过以上教学片断,笔者发现,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即思维起始于问题,有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才会产生学习的需要;在思考中对未知问题的主动探究,学习的行为才是有效的。在本片断教学过程中,出示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从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最后才能让学生得到这七种解题方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

(二)给学生尝试的时间

课堂是容错的地方,在课堂上敢于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充分的尝试时间。在本教学中,教师通过“你们的方法太棒了,还有别的方法吗?”“了不起!”“真会举一反三。”

“厉害!”“老师为你的表现点赞!一下子点破了解题最好的方法。”“你们的分析太精彩了!”不断地鼓励学生尝试,最终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会表达很重要,会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更重要。在教学中,出示问题后,通过学生思考和进一步引导,执教者给予了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这些学生的表达可谓很精彩,而这些精彩都是执教者敢给予学生表达的结果。

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放”,一切都源于你敢不敢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敢不敢给学生尝试的时间和敢不敢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武银平.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20(18):74.

[2]李文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26):9-10.

猜你喜欢
表达尝试思考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尝试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