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0-10-13 09:07孙翱翔
西部论丛 2020年1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混合教学思政课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适应“互联网+教育”的需要,“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教学模式上,采取以线上教学为主、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二是教学内容和方式上,采取以“分散教学”为主、“集中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式。

关键词:思政课;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混合教学

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校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知》指出该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1]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2]这两个文件明确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性质、地位和重要作用,并从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师资队伍、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全面规定。

一、新时代对“形势与政策”课带来的冲击与应对

遵循上述两个文件要求,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探索,我国大部分高校都逐渐形成了以线下专题教学为主、以线上观看教学视频为补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该说,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不容否定,特别是专题教学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等优势。但是,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到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加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日益增多,特别是随着移动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新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线下专题教学由于大学生相关背景知识的缺乏而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授课对象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他们大都不是政治类相关专业,相关背景知识有限,传统专题教学围绕形势与政策“焦点问题”深入讲授的做法会让学生听不明白。二是传统线下教学不利于师生互动。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专题教学,往往采取大课堂、专题讲座式教学方式,一堂课动辄上百甚至几百名学生,教学互动难以开展。三是线上专家讲座时间上具有滞后性。專家讲座要求知识的系统性、结构的完整性、内容的丰富性,一般针对比较成熟的教学专题。然而,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时效性”的要求。

应对新时代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带来的冲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动作为、大胆创新,采取由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线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教育部教学计划的安排,专科学校思政课主要是在大一两个学期分别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这两门课程,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求每位思政教师在上“基础”课或“概论”课时,都要结合当时社会热点问题讲一讲形势与政策的相关内容。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形势政策网”推荐的教学专题和教育部发布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选题范围,组织教师结合自身情况挑选两个专题精心备课,在自己所带的“基础”课或“概论”课班级中通过网络教学的形式讲授两个专题的“形势与政策”课。为了解“形势与政策”课网络教学效果,我们通过问卷星对学生进行一次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总体评价很好的占63.7%,总体评价好的占28.6%。这表明, “形势与政策”课网络教学效果较好,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二、新时代“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

移动网络信息时代既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造成较大冲击,也为“形势与政策”课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改革带来了机遇。

(一)教学模式上:以线上教学为主、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线上教学是适应信息化背景下发展“互联网+教育”的内在需要。“互联网+教育”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必然产物,必将塑造新的教育生态。“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思政课相比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其“时效性”,而线上教学即典型的网络授课模式,与线下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其显著优势恰恰在于其“时效性”,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终端——手机、电脑等接受课程信息。[3]

线上教学契合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现在的大学生特别是本科生、专科生以“00后”为主体,他们在学习手段上特别依赖网络。“00后”大学生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他们无论是学习还是日常生活都借助于网络,网络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4] “形势与政策”课线上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由本校授课教师进行直播,也可以由知名专家面向全国大学生进行线上直播,学生也可以随时观看国家级或省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同时,线上教学能够通过计算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数据化、系统化记录,教师节省了大量的统计工作,免去了诸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宜如考勤、收作业等。线上平台能够清楚地显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习的重难点及学生的困惑,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通过网络进行答疑,便于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

有学者指出了线上教学的劣势或痛点,主要包括:第一,有学者认为线上授课很难实现线下课程的互动感与参与度;第二,认为教师无法掌握学习者是否是本人,是单纯的“刷学时”还是认真学习无法辨别。笔者以为上述观点有待商榷,就“互动感与参与度”来说,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各有优势,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从不主动与老师交流,但上网课时却很积极,并且线上交流互动能够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就“学习者是否是本人”来说,这涉及到如何看待以“00后”为主体的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充分信任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实践证明他们是值得信赖的,所谓的“刷学时”也只存在极少数学生中间。当然,以线上教学为主并不完全拒绝线下教学,有些需要深入探讨的专题可以通过线下教学,同时线下教学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种“现场感”,给学习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总之,对于“形势与政策”课,我们应该采取以线上教学为主、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二)教学内容和方式上:以“分散教学”为主、“集中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式

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一般采取专题式教学,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肯定了“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式教学。[5]《意见》对专题式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形势与政策”课要定期组织任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确定教学专题、明确教学重点、研制教學课件、规范教学要求。《意见》对“形势与政策”课学时学分作出了明确规定,“本科每学期不低于8学时,共计2学分;专科每学期不低于8学时,共计1学分。” 《意见》还对“形势与政策”课开展专题式教学的内容做出非常明确的规定,即今后“形势与政策”课要开设四个方面的教学专题:一是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与政策专题;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政策专题;三是港澳台工作形势与政策专题;四是国际形势与政策专题。

《意见》提出要创新设计教学方式,“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扩大优质课程的覆盖面,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实际上,鉴于‘形势与政策课在思政理论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时效性”特点,传统的专题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需要,每学期8学时的课时安排决定了专题式教学不可能贯穿整个学期,而“形势与政策”课“时效性”特点要求其必须经常性开展。实践中,大多数思政课教师都会在其他思政课教学中讲述“形势与政策”的相关内容,有的老师在每次课前几分钟专门讲述当前的形势,有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结合当前形势讲述相关知识点。如果说专题式教学是一种“集中教学”的话,那么在其他思政课中讲述“形势与政策”的相关内容属于“分散教学”。两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也就是“分散教学”与“集中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式。不仅如此,与“集中教学”即专题式教学相比,“分散教学”是一种贯穿每学期始终的经常性教学。因此,以“分散教学”为主、“集中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式,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教社政[2004]13号.

[2]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Z].教社科[2018]1号.

[3] 李玲玲.“形势与政策”线上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11):75-76.

[4] 冯婉玲.“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与设计[J].甘肃高师学报,2019,(6):63-67.

[5] 高小升,胡钢.新时代“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式教学改革方向及路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11):3-5.

作者简介:孙翱翔(1979-),男,湖北襄阳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混合教学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大班教学环境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设计与效果分析
《高级食品化学》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移动环境下高职金融课程混合教学的研究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