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教学着力,增强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

2020-10-14 13:51谷梦杰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实践教学

谷梦杰

摘 要:德才兼备是对人才的最高评价,道德与才学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小学德育教师既要认知品德能够为提升学生的才华创设条件,又要能够感知才学能够促进学生品德得到良好发展的道理,并注重从社会实践、文学典籍以及生活教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 培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实践教学;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德育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教师单方面讲授德育知识,忽视学生相关知识的吸收状况,进而导致学生学习能动性受挫,相关知识认知不到位。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认知着力,注重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和学生平等交流的过程中,让他们掌握相应的德育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行为约束力。

一、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尊老爱老意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适应社会,融入和社会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德育教师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尊老爱老的深刻内涵,提升对整个社会的认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传统美德得以永久流传的深刻道理。

例如,在上周,教师举办“敬老院一日行”的活动,让学生在为老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也能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具体教师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点,商量相关事宜。为了提升敬老院一日行的平顺性,教师提前和相关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在了解敬老院的客观情况下,进行针对性的服务。第二点,划分服务小组。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为老人服务的过程中,教师将本班的学生依次分为卫生小组、才艺小组以及聊天小组。与此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和老人交流的过程中,不要提及老人的家人,也不要接受老人赠送的物品。第三点,交流实践感想。在实践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他们的感想。小陈积极举手说:“同过开展此次社会实践,我明白了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变老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让爱老敬老的风气发扬下去,不只是在照顾现在的老人,而且更是照顾未来的自己!”

二、学习文学典籍,培养勤奋好学精神

文学典籍是记录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重要媒介。小学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文学典籍中入手,运用其中具有感染性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勤奋好学精神,充分发挥文学典籍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上周的德育教学课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文学典籍的内容,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深入吸收其中的文化精神养料,促进学生的精神境界的提升,获得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在开课后,教师播放《闻鸡起舞》和《一鸣惊人》的多媒体视频,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了解两则故事的内涵。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交流,观看视频的感想。小陈积极地举手说:“通过观看这则故事,我懂得了学习是一个人能够为国尽力的重要因素。我应积极地学习,努力为国家,为改变自己的人生而奋斗!”教师微笑,点头说:“老师很赞同你的想法。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时,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我们应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自己的目标,真正地让这个目标像指路明灯一样,照耀着我们的未来,也要让我们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你们现在正处在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应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的见识,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为自己的目标的实现,积蓄力量,从而完成自己的目标!”教师以文学典籍为媒介,以与学生交流为主要的授课方式,在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的情况下,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文学典籍的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巧用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生活是一本最具真实性和感染力的教科书,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小学德育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增强对父母生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例如,在上周,教师举办了一次“为父母洗脚”的班会课,让学生在课下为父母洗脚。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为父母洗脚的阵营中,教师在开展班会课的过程中,播放各行各业人们的工作视频,并生动展示艰苦的工作环境,触动学生心灵最为柔软的部分。在再次上课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洗脚心得。其中给教师印象最深的是小婵的回答。小婵说:“通过为父母洗脚,我感受到父母为家庭的付出太多太多,只是父母不善于表达。在洗脚的过程中,我摸到母亲的左脚处起的血泡,真正感受到生活的不易,以及父母为了自己未来的无私付出。”通过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教师让学生真正懂得感恩,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總而言之,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是学生价值观养成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重要方式,更是学生融入社会的重要通行证。小学德育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并注重和学生进行真诚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并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适时地引导,从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充分发挥德育教学立德树人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白彦辉.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31).

[2]王艳艳.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模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23).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实践教学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