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仪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监测中的应用

2020-10-19 06:07杨洪倩天津市宁河区医院心血管内科天津3015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8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心肌梗死急性

杨洪倩 天津市宁河区医院心血管内科 (天津 3015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心电监护仪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于入院奇偶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心电监护仪监测和常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分别为(3.77±0.84)和(5.21±1.26),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22%和2.70%,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4.59%和86.49%,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总护理满意度为97.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监测中应用心电监护仪可以为患者的及时抢救治疗提供依据,改善护理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脏病,其诱发因素包括激动、刺激以及不良习惯等多个方面。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之后往往会出现持续性的剧烈胸骨后疼痛,并且容易引发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达15%,而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也是其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监测,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心电监护仪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智能、存储以及采集功能的精密仪器,能够对患者开展实时心电监护,及时反映患者的心率变化情况[2]。为了有效分析心电监护仪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本院患者开展对比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于入院奇偶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经过临床诊断,符合《内科学》中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研究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为22例和15例,年龄为47~72岁;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为24例和13例,年龄为51~7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让其适当卧床休息,特别是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患者,不能用力,必须绝对卧床治疗。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应该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通过向患者讲述积极治疗最终痊愈的案例来提振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3]。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该合理饮食,充分休息,戒烟戒酒。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监测,每天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呼吸以及脉搏等,如果发现患者存在脉搏不规律或者心率异常应该及时向主治医生反馈[4]。给予研究组患者心电监护仪监测,选择翰林经纬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hwm-1型心电监护仪,操作人员首先对除颤器、临时起搏器以及其他仪器物品进行检查,然后在患者右胸以及后胸位置安装电极,重点对患者的胸痛、心律失常以及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进行监测。每天6:00~12:00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的时段,在该时段应该格外注意,如果发现早搏应该及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多卡因以及心律平等[5]。如果患者出现心房颤抖,应该及时除颤,遵医嘱进行抢救[6]。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分别为(3.77±0.84)和(5.21±1.26),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22%和2.70%,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4.59%和86.49%,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但是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患者分别为22例、14例和1例,总护理满意度为97.3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患者分别为18例、12例和7例,总护理满意度为81.08%,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心电监护仪是目前临床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监护中普遍应用的精密医学仪器,能够对患者的心率以及st数值进行实时显示,在心律失常情况可以自动报警,并且可以对患者的心电活动情况进行持续动态监测[7]。本文将心电监护仪应用于本院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监护中,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这表明心电监护仪在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需要注意的是心电监护的导联是模拟导联,这就要求在心电监护仪提示心律失常时应该及时开展标准导联心电图,从而更加明确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及发生的原因,为救治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支持[8]。此外在心电监护仪工作过程中,也可能由于患者肢体活动以及体外改变等因素导致出现参数不准或者错误报警情况,需要操作人员对结果进行准确辨别,避免延误诊治。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心肌梗死急性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包炎1例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PDCA 循环管理对降低冠心病监护病房心电监护误报率的效果研究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