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现状调查

2020-10-20 06:23戴雪芳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精神性创设环境

戴雪芳

幼儿园班级环境指以班级为单位,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心理要素的总和,包括班级物质环境和班级精神环境两方面。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的推进,幼儿园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作用。本研究围绕苏州市吴江区公办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展开调研,借此分析、研判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更好地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从苏州市吴江区12所公办幼儿园中抽取245名幼儿园教师,进行电子问卷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45份,回收问卷245份,回收率为100%。

(二)研究工具及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自编的《吴江区公办幼儿园中班级环境创设现状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该问卷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工具的基础上设置,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共28个题项。第一部分是教师基本信息,包括教师学历、职称、教龄、骨干称号、所在单位类别等8个题项;第二部分包含12道单选题、4道多选题和4道开放性问答题,涉及班级环境创设的主要内容,班级精神性环境的创设途径,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教师心目中理想的班级环境等。

在编制问卷时,由两位特级教师把关,并随机抽取了8名教师进行预调查。为保证调查结果真实有效,本研究要求被访教师在指定时间段内填写电子问卷。为进一步佐证问卷调查结果,研究者从被调查教师中随机选取教龄、职称、园所各不相同的15位教师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她们对班级环境创设的看法和做法。收集到的数据运用Excel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对班级环境创设的认识

1.教师心目中班级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90%以上的被访教师认为,班级环境创设非常重要或重要,其中约60%的教师认为班级环境创设非常重要,仅有不到10%的教师认为不重要或没想过。可见,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2.目前班级环境创设的主要内容

调查显示,目前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内容主要有:主题墙、区角环境、资源库、自然角、家长园地、幼儿生活管理、装饰性布置、班级公约、游戏材料等。同时,词频分析显示,目前班级环创主要集中在主题墙和区角环境。

3.教师心目中理想的班级环境

访谈中,许多教师表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班级环境是有更多时间跟孩子在一起,班级师生共同创设的;像家一样,能唤起幼儿美感、贴近幼儿生活的;能和幼儿互动,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年龄特点以及心理发展需要的;充满童趣,体现幼儿自主,幼儿喜欢的;安全亮堂、整洁有序、绿色环保、自然美观的;简单温馨、有美感的;干净清爽、不繁杂的……同时,词频分析显示,“幼儿”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可见在教师心目中,理想的班级环境首先要考虑幼儿。

(二)教师班级环境创设的动力与困境

1.教师班级环境创设的动力

调查显示,超过80%的教师会基于课程开展需要和幼儿发展需要进行环境创设,可见目前的班级环创大多是基于实际教育教学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与课程建设和幼儿发展同步。但是,超过50%的教师表示,她们是在上级行政要求、接待参观或迎接检查的情况下开展环境创设的。这一方面说明教师环创有时来自外部压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很多时候,班级环创指向迎接检查等,而不是基于幼儿发展或课程开展的需要。

2.班级环境创设的主力

调查显示,83.27%的班级环境创设主要由师幼共同开展,不再只由教师主导。访谈中多数教师表示,班级环境应由师幼共同创设。

3.班级环境创设的工作量

超过60%的教师认为,目前班级环境创设的工作量过大。访谈中,许多教师表示,班级环境创设和文案工作是目前最占据时间的工作内容,而教師一日活动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带班,因此经常要加班才能完成。

4.班级环境创设的更替周期

调查和访谈显示,超过60%的班级主题墙每月更换,非主题性墙面环境的更换频率大部分为一学期一次,也有部分是半学期或每月更换一次。这可能是由于非主题性环境具有固定性、观赏性等特点。区角环境有的每周更新,有的一月一更新或一学期一更新,差异较大。

5.教师班级环境创设的困境

教师表示,在环境创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事情太多,精力不够;班容量大,时间不够;更换频繁,材料欠缺;缺失学习,方法不足;家长不理解,教师合作差等方面的困境。同时,词频分析显示,环创困境中占比最高的两项是“材料”和“时间”。多位教师表示,在材料购买添置方面,存在经费有限、不能自由使用等问题,因此材料结构和来源比较单一,有时不能按照教师和幼儿的需要提供材料。与此同时,目前公办幼儿园生师比普遍过高,午餐午睡等保育工作也由教师承担,因此能够用于环创的时间有限。

(三)班级环境创设材料来源及幼儿参与方式

1.班级环境创设材料

调查显示,目前各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所用的材料以自然材料和收集的生活材料为主,购买的现成材料和自制玩具材料占比相对较低,这与目前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所倡导的做法一致。

2.班级环境创设材料来源

调查显示,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材料目前主要来源于幼儿家庭收集、教师自己收集和幼儿园购买。其中,幼儿家庭收集、教师自己收集均占90%以上,说明目前材料来源以收集为主。

3.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方式

调查显示,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方式集中在收集材料、制作作品及展示,亦有约一半的被调查教师会引导幼儿参与规划或自主布置。可见,幼儿提供作品仍然是最主要的参与环创的方式,但不少班级已开始尝试让幼儿自主规划设计,在环创方面给予幼儿更大的自主权。

(四)教师对班级精神性环境创设的认识

1.精神性环境的重要性

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幼儿园班级精神性环境十分重要。亦有少部分教师没有考虑过班级精神性环境创设的问题。

2.师幼互动困境

教师们普遍认为,生师比过高和教师缺少时间,是造成教师与幼儿互动时间不足、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也有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缺少互动方式以及家长因素是目前最大的困境。

3.教师对精神性环境创设的想法

调查与访谈中,教师们谈到精神性环境创设,认为应以儿童为本位,营造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兼顾幼儿情绪,让幼儿感到温暖愉快、安全舒适;和幼儿共同制定班级规则;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和团结友爱的同伴关系;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尊重理解幼儿;班级管理中突出民主开放、自由自主,注重幼儿生活技能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班级两教一保要彼此关爱;家长工作和谐融洽。亦有部分教师表示,对精神性环境的创设不太理解,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创设适宜的精神性环境。

(五)班级环境创设中的家园合作

1.家长对班级环创的支持情况

超过60%的教师认为,家长对班级环境创设的重视程度一般。只有不到30%的教师认为,家长是非常重视和支持班级环境创设的。从教师访谈中亦知,家长对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有一定的了解,部分家长非常重视和支持。但是总体上来看,理解和关注的程度还不够。

2.教师向家长宣传班级环创的情况

超过60%的教师偶尔向家长介绍班级环境创设情况,只有34.69%的教师会经常向家长介绍,少部分教师从未向家长进行过介绍。

(六)教师对自身环创能力和水平的认同感

约94%的教师认为自己的环创能力在“好”与“一般”之间,认为自己环创能力“很好”的教师只占约6%。同时,分析教师对自己班级环创的评分可知,教师普遍认为自己班级的环创在“良好”层面,只有少数教师非常认可自己班级的环创。

三、讨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教师理念不断更新,对自身环创能力有较好的认同感

教师对班级环境创设普遍非常重视。班级环境创设主要围绕主题墙、区角环境创设展开,幼儿自我管理和班级活动也占有一定比例。在环创过程中,教师亦有自己的理想蓝图,同时也意识到应凸显幼儿的主体性。因此,除强调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外,亦应关照教师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让幼儿和教师共同成为环境的主人。

2.幼儿主体地位得到提升,班级环境创设参与度较高

目前班级环创材料由幼儿家庭和教师收集为主。幼儿主要制作作品并参与布置,亦有教师鼓励幼儿参与规划设计。对“教师心目中理想的班级环境”调查中,词频最高的是“幼儿”一词,显示教师在理念上将幼儿摆在重要位置,意识到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方式和程度都在不断提升。

3.班级环境创设工作量较大,教师存在一定困惑

教师普遍认为班级环创工作量过大。在环创过程中,教师仍然是主要的设计者,有时并不能完全根据课程和幼儿需要进行,存在着根据检查要求、接待参观情况而“临时突击”的现状,环境留白、慢慢生长的原生态意愿存在被干预、被打断的现象。

4.班级精神性环境得到重视,创设途径以抽象性关系为主

教师意识到精神性环境对幼儿成长十分重要。在环境创设中,应首先考虑幼儿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注重班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注重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但在实践中,存在着生师比过高、缺乏师幼互动的时间与方法、家园关系紧张、对精神性环境不理解等困境,这可能与过去更多关注物化、可视的环境,不重视隐形、抽象的环境有关。

5.家长参与班级环创的形式单一,家园合作有待加强

大部分教师认为,班级环创与家长关系不大,将班级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等向家长宣传的意识薄弱,家长在班级环境创设中最大的参与活动就是帮助收集材料。家园之间就班级环境创设缺乏有效对话,导致家长对班级环境创设不甚了解、不太支持,家长并不理解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缺乏参与动力。

(二)建议

1.减少行政干预及事务性工作,保障班级环创自主权

应行政要求、迎接检查、接待参观而特意为之的环创现象比较频繁,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生态化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事务性工作多、与幼儿互动的时间缺乏、加班现象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创设的质量与效度。建议幼儿园减少迎检、行政干预等,减轻教师压力,让班级环创回归本真。

2.合理配置生师比,增加环境创设材料支持

目前,公辦幼儿园普遍存在生师比过高的现象,教师与幼儿单独互动的时间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班级环创质量。此外,虽然教师不断发动幼儿家庭参与材料收集,但家庭所能收集的材料种类比较单一,幼儿园由于经费等原因,能为班级添置的材料有限,这对教师开展环境创设造成一定困扰。建议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尽力调整生师比例,保障师幼用于环境布置、交流互动的时间,另一方面适当增加财政投入,丰富环创材料。

3.重视精神性环境创设,关注师生心理与情感需求

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小家庭,它带给幼儿与教师的不仅仅是外显的、物化的环境影响,还包含了内在精神层面的影响。在班级环创过程中,应更多关照每个个体的心理与情感需求,让他们的心灵能够在此得到抚慰和释放。这一方面需要不断提升班级人际关系质量,注重管理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在班级中创设实物化、可视化、可触碰感知的精神性环境,让个体的心理与情感需求找到具体的出口。例如,勇气圈、和平桌、心情日记、私人小屋等物化环境的创设,能够关照到幼儿社会、情感、心理等需要,让幼儿通过这些具象的表达或行为,处理好抽象的精神需求,从而建立完整的人格,成长为更加健康的儿童。

4.加强教师学习培训,回归环境创设人本视角

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推进,教师对班级环境创设的认识正在不断更新,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困惑与茫然。教师对班级环境的理解与理念直接影响环创质量,因此,建议幼儿园坚持开展环境创设的理论研讨与实践培训,加强对精神性班级环境创设的学习研究,从而整体提升班级环创质量。

5.强化家园合作,拓宽班级环创视野

家长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应尽可能挖掘家长资源。在环创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将家长作为材料的提供者,频繁地、不加解释地让家长收集材料有可能会引发家长的反感。教师要经常向家长介绍班级环境创设的情况,让家长充分了解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价值,理解教师工作的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参与的动力。此外,教师也可多与家长沟通,倾听家长意见,收集幼儿对环境的反馈,从而改进环创策略与内容。除家长外,其他社会人士、资源,均可成为班级环境创设的支持力量。教师在开展班级环创时,应将视野放宽,多关注社会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与资源。建议幼儿园在班级环境创设中,将视野拓宽至园外,充分挖掘周边资源,让幼儿在更真实的环境中自在成长。

猜你喜欢
精神性创设环境
浅谈中国写意油画的精神性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环境清洁工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关于“精神旅游”概念的探讨
木雕艺术创作的精神性阐释
漫观环境
宗教题材在油画中的美学价值探析
宗教题材在油画中的美学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