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性”让党报的航天报道更“接地气”

2020-10-21 12:20◎许
新闻前哨 2020年9期
关键词:贴近性航天技术新闻报道

◎许 旷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 航天新闻报道正越来越被受众所关注。记者作为时代发展脉搏的记录者,要通过新闻报道拉近航天与大众的距离,弘扬航天精神,科普航天知识,激发大众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

一、了解专业知识,提高航天报道能力

航天新闻报道专业性强, 难点和误区往往阻碍报道走进大众读者。记者在报道此类新闻时,必须设身处地为大众读者着想,表述越“接地气”,越能广泛被受众接受,越有利于激发大众对航天的兴趣。

首先,记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航天这一相对专业的领域,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具备一定专业知识以及独立的判断能力。如果自己没有深入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写出的来的稿件就会如同科研报告,毫无特色,更无从吸引读者。

其次,采访上要下功夫。 要写好航天报道,记者必须深入采访,认真倾听科研人员的声音,弄懂自己所要采写的内容。 只有自己先吃透,才能写出通俗易懂的新闻作品。

再次,要用心观察。记者在不影响航天事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要想方设法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在专业技术和受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2020 年 5 月 12 日,“行云工程”首发星“行云二号”01星、02 星成功入轨,“湖北造” 天基物联网正式启动组网计划,《湖北日报》在《全国首个! “湖北造”天基物联网启动组网》一文中提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众多网友在线“监工”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享受“宅经济”下的食品、药品冷链运输服务……”然后告诉大家“这些都是航天技术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 ”

记者根据采访,描写出多个贴近读大众生活的场景,让受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既增强了航天新闻的感染力和可读性,又加深了受众对航天的关注度。

二、多角度审视,阐明航天事件的意义

任何重大的科技成就,除了本身的科学意义外,还具有诸多社会意义。

航天技术的发展,绝不是孤立的事件。新闻报道如果仅仅展示航天发射这一事件的报道, 而缺乏对航天发射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深度追踪,会导致报道没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一些航天报道之所以引不起读者的兴趣, 就在于它既满足不了读者的好奇心,又不能让读者感到有用。

记者在报道航天事件时,要通过深入采访,掌握大量的素材之后, 多角度审视航天事件, 阐明航天事件背后的意义。 这样有助于受众通过新闻报道,深入了解航天事实,不仅吸引“眼球”,也能凸显新闻价值。

一篇优秀的航天报道所呈现出的意义会让人回味无穷。业内普遍认为,2015 年是中国商业航天元年。2017 年1月9 日,“湖北造” 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任务采用纯商业发射合同组织形式,完全按市场行为运作, 是汉企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快舟火箭的“商业第一单”,标志着我国在商业航天领域迈出新步伐。

商业第一单成功发射, 说明此次发射背后蕴含的意义超过了火箭发射本身。《湖北日报》在《起飞,中国商业航天》一文中, 不仅阐明本土企业率先实现全国商业航天第一单的意义, 更替大众发问:“普通人什么时候有机会遨游太空? ”激发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拉近了大众与航天的距离。

三、通俗化表达,讲好航天故事

航天技术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人民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对航天技术的大众科普历来受到多方关注。

“文似看山不喜平。 ”新闻报道,特别是科技类报道,要力避平板、平淡,力求写鲜、写活。要将航天新闻写得生动活泼, 吸引受众, 要注意表现形式,多用比喻,删繁就简。

2013 年12 月, 新华社在对 “玉兔” 月球车进行报道时, 一改传统的叙事写法, 以第一人称拟人化的手法,对“玉兔”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文中还运用了不少读者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使文章报道格外生动,让航天报道更有趣。这样的写法语言亲和力强,公众易懂,又生动活泼,也让普通民众对于科学知识有了一定兴趣和参与讨论的热情。

航天新闻另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就是采用数字与对比。

在快舟一号甲火箭发射的宣传报道中,《湖北日报》在《仅隔102 小时,快舟又升空,“湖北造”再创记录》一文中,从“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和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接力发射,中国航天发射创新记录,175 分钟连发两枚火箭,创造中国火箭发射间隔最短记录”以及“102 小时后,快舟一号甲再出发, 创造同一型号运载火箭在同一发射场发射间隔最短纪录”等多个方面的对比,展现出中国航天的突出成就和大国风采。

结语

2020 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50 周年,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中国航天事业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商业航天的发展,大众对航天事件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航天报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产生许多变化与创新。 航天新闻如何将高精尖信息通俗化呈现,是新时代的航天报道和航天传播亟待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贴近性航天技术新闻报道
在新时期加强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思考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浅论县市级电视台民生新闻的贴近性与人文关怀
稀奇古怪的航天技术小创意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美国航天技术如何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