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省主流媒体武汉“解封”报道的特色

2020-10-21 12:20何立新张晓东
新闻前哨 2020年9期
关键词:长江日报武汉防控

◎何立新 叶 健 张晓东

武汉“解封”,是一个特别的历史时刻。 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到全民战“疫”,全国战“疫”,全球抗“疫”,身处战“疫”中心的湖北武汉媒体在全球焦点上工作,备受考验。4 月8 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措施,被称作武汉“解封”日,我省主流媒体,在全国关注的目光中,主动担当起缓释社会压力的责任, 引导社会情绪, 较好地把握导向,起到了良好效果。 以抗“疫”作为历史的新坐标,怎样更好地出发,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把握好时机,在解封的关键点上做文章,做足仪式感

大城武汉,终于“重启”归来,标志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武汉保卫战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胜利。在这特别的历史时刻,我省主流媒体以主人翁姿态, 担当起职责和使命, 提前策划,全线出击,打好主动战。

湖北日报全媒体出击,线上与线下、报纸与新媒体共同发力,深入回顾、总结两个多月的战“疫”历程,聚焦为武汉“重启”所做的各项艰苦努力,以及武汉“重启”时英雄的人民所思所想所感。 报纸连续两天推出8 个版,30 余篇文字、20 余幅图片报道,端、网、微、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共发稿580余篇,全网浏览量近3 亿,传播效果好。

湖北广播电视台旗下主要媒体, 纷纷策划推出特别节目。 截止 4 月 9 日,围绕“4·8 武汉解封日”,各频道频率新媒体开展全媒直播197.5 小时;广播电视发稿878 条,上央媒203 条;新媒体发稿2930 篇,网络点击量3.46 亿。

“关是一瞬间,开是一步步”。 4 月8 日,长江日报采用多种新媒体手段立体式报道武汉解除离汉通道这一重大节点。 报道形成两方面产品,一是微信、海报等新媒体端口发布,二是报纸报道,各端口各产品全天持续给力,形成报道声势。 长江日报全平台发稿851 条,阅读量600 多万。

武汉广播电视台以两小时的全媒体大直播和一小时的新闻报道,见证和记录这一特殊历史时刻。

做足仪式感,驻点现场,形态丰富。 武汉解封,涉及水、铁、公、空等多方面。 省市两级报纸、广播电视台各显神通,扬己所长,驻点现场,形态丰富,做足仪式感。

湖北日报精准布局, 武汉解封首日的主要经济社会活动恢复基本采访到了。

湖北卫视跨零点全媒体直播《武汉,你好》,派出十多路记者分赴武汉对外交通主要要塞,4 月7 日23:30 至4 月8日0:30 跨子夜直播的罕见编排增强武汉“重启”的仪式感。当时江汉关钟声在零点敲响,武汉两江四岸灯光重新亮起,黄鹤楼在夜间苏醒, 知音号悠扬的鸣笛声响起……通过多角度航拍向世界宣告:那个充满历史感、文化感、烟火味、九省通衢的武汉,回来了!新闻广播部特别策划《武汉,从春天出发》, 重点在早中晚夜四个时段推出总时长6.5 个小时的特别直播,统一主题、统一版头、统一包装,各有侧重;立足当天动态,梳理回顾疫情发生以来的重大事件和关键节点。交通广播部《武汉,重新出发》直播行动。在武汉火车站和武汉天河机场设直播间,邀请嘉宾共同见证武汉“重启”,展示了旅客进场健康检测、安检、候车、上车的全过程,报道了第一辆从武汉发出的动车驶出武汉站、 第一趟客运航班飞离武汉,连线报道长途客运、城市地铁、公交、出租车等方面的实时情况及安全运行举措。

长报集团当日安排15 路报道组,在航班、高铁和高速出城口,企业车间、物流集散地等多个能直观展现城市有序“动起来”的点位进行报道,全方位呈现这一历史时刻。推出经济交通八连版,从市内地铁、公交两江隧道的恢复,到高铁、中欧班列重启;从武汉重点企业东风、武钢复工,到光谷代表性企业复工小米开始招人, 展现出武汉防控和发展两手抓,危中找机的拼搏精神。

二、把握好分寸,在解封的过程上做文章,与群众共情

点面结合,全景式记录。 “封城”76 天,武汉市民对 4 月8 日的“解封”积蓄着期望。 从社会心理上说,“解封”很大程度上是对其内心的一种释放,媒体应该满足这种正当的“情绪释放”,并引导其成为对未来发展的“自信力量”,形成疫后重建的社会共识。 总体上看,我省主流媒体对这种“情绪释放”的度把握很好,“防控”这根弦始终没有松。

4 月8 日的报道是一个点,也是一个时段过程。 长江日报对4 月8 日的报道从4 月初就开始推出了,伴随着人们的期望和关注,引导着人们这一时段的心理。随着4 月8 日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日期的临近, 市民们对小区封控管理政策的关注与日俱增。 长江日报从3 月21 日,就开始为此进行报道准备,精心制作了《向着蓝天,武汉起飞! 》《武汉,绝色!》《武汉,新生》《武汉,等待重启》等系列内容,有节奏地纾解市民的情绪。

湖北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2020 春 天 之约——武汉开城大直播》 。 与时政新闻的 “宏大叙事” 风格相区别。 四场直播每场一个主题体现“帮女郎”品牌的帮忙特色, 如帮女郎护送 “最美公安人” 逆行英雄甘如意回家,体现帮最美逆行者圆梦;为参加火神山医院建设的河南信阳姚师傅修车、接下新春后的第一单生意,体现帮援鄂志愿者渡过难关;嘉鱼的康复患者诚意邀请关江锋医生一家到家做客, 帮女郎一路见证医患情深;还在“中国茶叶之乡”黄冈市英山县为湖北农产品打call。 通盘考量武汉“重启”对全省的影响和意义,选取了武汉、咸宁、孝感、黄冈、荆州、潜江六个城市有代表性的地点,通过系列联合行动带动全省各地市州资源,做更有力量的“帮女郎”,凝聚合力,稳定民心、鼓舞斗志。

武汉解封, 是精准防控下的解封, 既有取得阶段性胜利、终于迎来“解封”之“喜”,也有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之“悲”,在宏大叙事与个体情感之间找到平衡,既达到正面加油鼓劲的效果,又避免“丧事喜办”,与市民真情实感产生冲突,因此报道必须平实客观,切中市民心弦,与群众共情。

湖北日报战“疫”回眸通讯——《英雄立天地 浩荡大江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武汉保卫战”回眸》,全方位、多角度回顾武汉保卫战全过程,立意高远、逻辑严密,用文字之美、思想之力深情赞扬了战“疫”英雄,透出了历史厚重感。报道尤其注意素材的选择和基调的把握,一方面不讳言在疫情中武汉所遭受的损失、所付出的代价,深情表达对逝去烈士和同胞的深切缅怀,与读者受众取得情感共鸣;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沉溺于悲情之中,而是通过回顾武汉保卫战中在医疗救治、社区防控、物资保障等各条战线奋战着的英雄,将他们身上体现的家国情怀凝聚成势,以势动人,激发广大武汉市民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之精神力透纸背。从报道的社会反响来看,报道切中了武汉市民的心弦,在网络上获得了广泛转发和点赞。

长江日报当日以 《大城重启——写在离汉通道管控解除之际》稿件为当日系列报道的基调,用平稳客观的情绪呈现城市开始重启,将舆论焦点从“解封”的欣喜情绪转移到生活逐步正常化。该文入情入理,从解封前一周开始描写武汉市民的生活状态, 企业为复工做好充足的准备, 到解封后, 武汉仍有条不紊一步步地部署打开城门不等于打开家门——一边生产生活,一边防控疫情,让这样的新观念成为市民生活的一种新常态。

三、把握好效果,在解封的导向上动脑筋,缓释社会情绪

解封不是解防,社会动员,确保导向正确。 武汉虽“解封”,但战“疫”仍在进行,社区防控力度依然不能放松。必须要清醒认识到“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解除通道管控不等于解除防控措施、打开城门不等于打开家门”。 国际疫情持续蔓延, 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防范疫情输入压力不断加大,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目前,武汉还必须坚持“外防输出、内防反弹、严防输入”并举,在公共场所、市内交通等方面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长江日报长图《你熟悉的武汉,正在回来》,围绕武汉市民的解封前后的衣食住行及工作上的变与不变, 提醒市民走出家门之时不能放松警惕,解封≠解防。该长图用具象化的图像场景真实再现当下武汉市民的生活状态, 勾起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更深刻感受当下疫情缓解的不易。

湖北广播电视台在报道武汉解封的同时, 强调继续做好疫情防控的重要性。长江云推出7 张创意高清海报《道路解封≠小区解封,这些事需牢记!》,引导大众内防反弹不放松。 《湖北新闻》推出集束报道,强调零新增≠零风险,解封后要将防控常态化,做好舆论引导,确保导向正确。

武汉广播电视台的《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节目,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向社会传递“解封不等于解防”、“打开城门不等于打开家门”、“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 的重要信号。往日的生产生活秩序正稳步有序地回归,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重启不是全面开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稳步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的节奏协调适应,保证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武汉解封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 在解封日报道中,我省主流媒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服务居民、贴近民生,为有序复工复产复市鼓与呼。

湖北日报做好武汉逐步解封的各项政策发布与解读,为受众提供第一手权威信息, 同时, 聚焦解封后在居民出行、小区封控、复工复市等方面推出的新措施,表达人民期盼,感恩市民付出,合理引导受众舆论。

长江日报重磅关注防控下的复工复产复市。 通过采访报道当日各企业重启状态的典型场景,以及“重启”背后的努力,“重启”对产业、市场、城市的价值等。 同时引导复工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防控和发展两手抓,危中找机。 引导企业做好工作环境消杀,拉开社交“距离”,电梯限控等。提高复工人员防疫意识, 帮助企业消除员工复工复产的心理障碍。

猜你喜欢
长江日报武汉防控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独特视角诠释改革开放40年变化——以《长江日报》“回望为了奋进”报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