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2020-10-21 04:04林洁平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0期
关键词:网络初中生心理健康

林洁平

【摘要】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全面的普及,网络信息量也变得愈发丰富,而网络也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对互联网具有高度的认同感与参与积极性,也成为网民中人数上升最快的群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而负面的影响,致使初中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均出现了失衡与冲突的情况,严重影响着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在本文中,我们就针对网络环境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展开相关的分析与研究,旨在为后续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网络   初中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0-021-02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生活压力等越来越大,使得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广泛存在,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怎样从根本上缓解与改变初中生的负面情绪,让其变得乐观而积极,成为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初中生还处于青春期,其对事物缺乏一定的认知,特别是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其价值观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且阶段的学生是非分辨能力差,因此,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确保初中生可以健康的成长。

一、网络环境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影响

1.积极影响

目前,网络已经不断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由于初中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因此,网络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很大的。在网络环境中,学生学习与接受新知识点的速度更快,获取相关资料、信息的速度也更快,学生们能够通过互联网实现自由的沟通与交流,对于各类事物能够表达出自身的看法与观点,可见,互联网对于初中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性作用。由于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初中生学习知识点的形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能让初中生不断的接受新鲜事物,以便让学生在后续遇到各类问题时,能够敢于思考与创新。

2.消极影响

互联网在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还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初中生能够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在线查找资料、学习、网购、交友、娱乐等。然而,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差,再加之缺乏足够的自控力,当接触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时,会产生学习、效仿的行为。还有部分学生对于网络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知,认为网络是万能的,全部资料均可通过网络来查找,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在网络系统中查找教师布置作业的正确答案。基于此,初中生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网络会越发的依赖,容易产生认知障碍。

为了正确的引导初中生,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网络产生正确的认知,教师应充分挖掘网络的优势,以此为出发点,设置基于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也能唤起初中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特点

网络是心理教育的工具、资源、环境、内容与系统。网络心理教育是心理教育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重要表现,实现了计算机网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进步,也是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表现。为了更好的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要了解基于网络环境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特點。

(1)心理教育资源十分丰富,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便于信息的快速收集、迅速传播与及时的提取;(2)网络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容量比较大,让视野更加开阔,更有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调查、分析与研究工作;(3)可提高心理交流的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与初中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且整个沟通过程是平等而自由的,能通过电子平台即可实现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利于促进人的主体发展性。

三、网络环境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

对于初中生而言,思想品德课是十分关键的,该课程存在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教师可通过思想品德课程进行逐步的渗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师应与政治教师合作,科学整合教学资源,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思想品德课堂中,还要在网络平台上设置心理健康课程,把思想品德课程作为巩固此部分内容的主要方式。通过设置网络心理课程,可让学生对互联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还能不断增强初中生的文明行为与意识,可防止学生出现沉迷于网络的情况,还能增强初中生的责任意识与道德意识。另外,学校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试,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结合测试结果来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指导。若条件允许,学校最好设置心理咨询室,主要为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辅导,加强对沉迷于网络学生的关注,让其心理健康问题得到明显的缓解。还可与网络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创建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电子读物,还能鼓励学生积极的组织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社团,以便学生在社团中展开沟通与交流,可大大降低学生对网络依赖度,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创设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与网站

在网络环境中,初中生是无法彻底脱离互联网的,因此,我们应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合理化利用,例如,教育部可定期对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活动,等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之后,创设相应的心理健康论坛与网站,主要是论坛与网站中发布一些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由专门人们去推送与维护。此外,还要注重对论坛与网站中相关内容的不断更新,及时让初中生了解沉迷于网络所产生的后果。同时,在网站中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能够积极的接受心理健康辅导,但是一定要确保私密,尊重每个学生的隐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咨询之后可以做到无后顾之忧,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摆脱阴霾。不管是论坛还是网站,均需要专业性的心理健康辅导专家予以执行,以便为学生开展专业性的辅导,可让学生从中收益,以乐观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3.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机制

新时期,为了给学生营造乐观而积极的文化氛围,必须要构建更加完善的网络安全制度,其具体从以下几个层面出发:其一,构建网络安全委员会,全面推进立法进程,借助网络平台来设置电子警察,打造网络安全监管团队,以求从根源上拦截不良网络信息的传播。其二,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严惩力度,宣封那些存在不良信息的网站,还要对相关网站的负责人进行惩处。其三,实现社会、政府与学校的联动,定期组织与网络健康教育相关的活动,对正确的思想与价值观念进行宣传,让学生对网络能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意识到网络的利弊,从而发更好的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4.积极拓展网络教育资源

在网络环境中存在大量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教育资源,部分心理健康网站还会有教育个案、辅导案例以及活动方案等,其均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可以借鉴的元素与内容。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应在网络法治、网络道德等方面下足功夫,如网络行为、网络交流,无法使用传统的方式与观念去评判,因此,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十分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网络环境中的伦理规范来进行合理的引导,让整个网络环境始终处于健康而积极的状态下运转,强调网络和现实的同一。同时,强调学生自身人格的不断发展,要更具真实性与和谐性,从而满足网络伦理规范的基本要求。基于此,可以让学生在使用网络时有据可循,也能让学生在伦理规范的引导之下不断的反省与优化自身,确保在使用网络时可以严于律己,正确看待网络环境,从而形成健康的网络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網络环境下,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主要是由于初中生处于这个复杂的网络大环境中,难免会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变得十分重要。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也能引导着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了获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应重视对网络技术优势的利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愿芳.网络环境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20(03):66-67.

[2]唐建生,李远,高思刚.互联网+初中生心理自我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基于厦门市金尚中学的调查与实践[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7):138-141.

[3]邵晓洁.构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名师在线,2019(09):26-27.

[4]张馨月.如何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8):208.

[5]吴晓君.浅析信息技术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19):191-192.

猜你喜欢
网络初中生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