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

2020-10-22 05:03田玉丽
山东社会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互补性竞争性五国

田玉丽

(山东女子学院 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以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终目标,通过陆上国际大通道和海上重点港口,贯穿亚欧非大陆,为沿线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贸易、投资等多领域的互利合作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重要国家,也是中国通往欧洲开展经贸投资合作的关键结点。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合作,从短期发展看,将为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并逐步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经贸发展新格局;从长期合作看,这条“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内可通达亚太经济圈,向外可连接欧洲经济圈。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实现,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海陆连接通道的拓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拟从中国与中亚五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的双边贸易现状入手,利用对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竞争优势指数、扩展的竞争力指数、贸易总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产业间贸易指数对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进行分析,以期充分认识中亚五国在“一带一路”十字路口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国与中亚的经贸合作,进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互利共赢。

一、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概况

(一)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总体概况

自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中国已经逐渐成为中亚五国最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图1显示,2007-2017年间中国对中亚五国的进出口额出现了较快的增长趋势,虽然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双边进出口贸易总额出现小幅度的回落,但总体上双边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增长趋势没有改变,截至2017年中国对中亚五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58.79亿美元,较1998年增长了近24 倍。2013年后的几年,即“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初期,中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总体看,中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贸易情况呈乐观积极的态势。从国别角度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中亚五国的进出口贸易影响不尽相同,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贸易波动幅度较大,而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贸易则呈现较为平稳的状态。

图1 1998-2017年中国对中亚五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图(单位:亿美元)(1)根据UNCTAD数据整理而得,下同。

(二)中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分类,采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SITC商品分类办法,按照商品类别分为SITC0-SITC9类,见表1。

表1 商品代码及类别

中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包括,出口商品、进口商品和不同商品的贸易平衡情况。图2显示,中国出口到中亚五国的商品以SITC6(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和SITC8(杂项制品)为主。2003年以来中国这三类商品的出口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他商品虽有增长,但增长幅度较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贸易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初期,双边贸易出现短暂下滑,2015年后双边贸易出现稳步上行趋势。从出口商品结构看,中国出口到中亚五国的商品以制造品为主。

图2 中国与中亚五国出口商品结构情况(百万美元)

图3表明,中国从中亚五国进口的商品以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为主,2009-2013年此类商品进口呈快速增长态势,但2013年以后此类商品进口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除SITC3商品外,SITC2(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SITC5(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SITC6(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等商品进口也出现过小幅度的增长。从进口商品的结构看,中国从中亚五国进口商品以资源类商品为主。

图3 中国与中亚五国进口商品结构情况(百万美元)

从贸易平衡角度看,中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贸易顺差主要集中SITC6、SITC7和SITC8等制成品上,其中SITC8的贸易顺差额最大。贸易逆差则主要产生自SITC3、SITC2和SITC5等进口商品,其中SITC3的贸易逆差额最高。

以上分析表明,尽管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总量在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双边的贸易状况并不稳定,双边贸易还有极大的上升空间。因此,有必要对双边贸易合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为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效率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二、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竞争性分析

为深入分析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竞争情况,本文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出口相似度指数(ESI)和贸易竞争力指数(CI)三个贸易竞争性测度指标,对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竞争情况进行分析。

(一)显性比较优势分析

巴拉萨(Balassa,1965)早期曾提出衡量竞争性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2)Balassa. Trade liber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 1965.该指数为某地区总出口中某类商品所占份额相对于某国总出口中此类商品所占份额的比例。其计算公式如下:

RCAak=(Eak÷Eat)÷(Ewk÷Ewt)

其中,Eak为a国k产品的出口总额,Eat为a国所有产品的总出口额;Ewk为全球k类商品的总出口额,Ewt为全球k类商品的总出口额。如果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值大于1,则意味着该类商品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性,且该指数越大其竞争优势越突出;如果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值小于1,则意味着该类商品在国际市场不具有竞争性,且该指数越小其竞争优势越小。根据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的值,可以将商品划分为不具有竞争优势商品(RCA1)、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商品(12)。表2为中国与中亚五国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情况。

表2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值表明,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RCA>2)为SITC8制成品商品,包括建筑物附属品、管道、发热及照明装置;家具用品;旅游用品;服装以及配饰;控制用仪器及器具等。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到2013年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总体上表现不错,如SITC7商品的竞争优势有所增加,SITC6商品的比较优势保持得相对平稳,原来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SITC8商品竞争优势有所下降。“一带一路”倡议初期,中国一些原来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出现了小幅回落,但2017年以后大部分出口商品的竞争优势又重拾上升趋势。

表2 中国与中亚五国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中亚五国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商品主要集中在SITC2、SITC3原材料商品,这与中亚五国的资源禀赋和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五国中该两类商品的比较优势也有差别。从变化趋势上看,上海合作组织成立迄今近二十年,中亚五国的竞争优势并未发生较大变化,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亚五国不同类别商品的竞争优势开始发生变化,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SITC6(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和SITC9(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这表明,随着“一带一路”贸易通道的拓展,中亚五国原来主要依靠资源禀赋获取竞争优势的贸易局面开始向高附加值的加工业转变了。

(二)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

Glickand和Rose(1999)曾提出,可以利用商品出口市场相似度指数(ESI)来测度和衡量任意两个国家在整个世界市场或者第三方市场上的竞争性。(3)崔登峰、邵伟:《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竞争性、互补性和出口潜力研究》,《商业研究》2017年第3期。出口相似度指数代表两个市场的出口相似度,相似度指数(ESI)按0-100分布,指数数值越大,出口相似度越高,竞争性越强。计算公式如下:

表3显示,中国与土库曼斯坦之间的出口相似度指数(ESI)在中国与中亚五国出口相似度中是最低的,即双边的竞争性最低。而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出口相似度指数则处于较高位置,但出口相似度变化总体呈双峰波动态势。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中吉和中乌的出口相似度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从最初的30多上升到2007年的43左右,竞争程度相对激烈;2008-2009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双边出口相似度下降到2001年的水平,2010年之后出口相似度指数又出现上升,到2012年该指数达到40以上。2013年之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吉和中乌的出口相似度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和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出口相似度指数总体上呈现先缓慢下降再逐步上升的状态。2001-2013年间,中哈和中塔的出口相似度指数基本处于下降态势,指数始终徘徊于25左右。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塔出口相似度指数开始上升,从2013年的26.6升至2017年33.1。这一期间,中哈出口相似度指数也呈上升趋势,从2013年的21.9上升到2016年31.7,但2017年又快速下降至27.6,波动幅度较大。

表3 中国与中亚五国出口相似度指数(ESI)

(三)基于专业化系数和一致系数的贸易竞争性分析

本文采用修正后的专业化系数CS和一致系数CC来计算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竞争性(CI)指数。(4)桑百川、李计广:《拓展我国与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关系——基于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的分析》,《财贸经济》2011年第10期。通过该指数可以分析中国与中亚五国的总体竞争性。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CS为修正后的贸易专业化指数;CC为修正后的贸易一致指数;xawxbw表示第k类产品在a国和b国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如果xak=xbk,则意味着a国和b国出口结构完全相同,且CI、CS、CC都等于1,即a国和b国的贸易结构一致程度越高,则它们的贸易竞争性越强。表4为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竞争性指数情况。

表4 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竞争性指数

表4显示,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的贸易竞争性CI指数较高且变化幅度较大,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是与中国贸易竞争激烈程度较高的两个国家,但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吉和中乌的贸易竞争性CI指数趋于下降之势,双边贸易竞争性CI指数平均在0.4以下,贸易竞争性水平不高。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三国的贸易竞争性指数长期保持在0.3以下的水平,贸易竞争程度不高,且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

三、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互补性分析

通过以上对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竞争性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竞争性总体上并不强,接下来我们探究双方贸易上存在的互补性。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贸易互补性指标主要有: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G-L指数和产业间贸易互补性指数。本研究利用以上三个指标对中国与中亚五国不同类别商品的贸易互补性进行分析。

(一)贸易总体互补性分析

德里斯代尔(Peter Drysdale,1967)较早提出衡量贸易互补性的指标——贸易互补性指数。本文借鉴于津平(2003)的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指标。(5)于津平:《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 《世界经济》2003年第5期。其计算方法如下:

表5 中国出口与中亚五国进口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

表6 中国进口与中亚五国出口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

表5、表6分别为中国出口与中亚五国进口、中国进口与中亚五国出口的综合贸易互补性情况。表5显示,中国出口与土库曼斯坦进口的互补性最强,但自“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出口与土库曼斯坦进口的互补性不升反降。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两国进口与中国出口的综合贸易互补性虽然远小于中国出口与土库曼斯坦进口的贸易互补性,但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都大于1,“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情况。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两国的进口与中国出口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都小于1,显示双边贸易互补性较弱。

表6显示,中国进口商品与塔吉克斯坦出口商品综合性贸易互补性的变化幅度较大,互补性指数2017年达到1.59,表明自“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进口商品与塔吉克斯坦出口商品的互补性持续快速上升。中国进口商品与土库曼斯坦出口商品的综合贸易互补性在“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17年高达1.72,在中亚五国中水平最高。总体来说,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国的出口与中国进口互补性不断增强,但哈萨克斯坦的综合贸易互补性总体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二)产业内贸易互补性分析

利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1975),即G-L指数,可以比较准确的分析产业内贸易情况。(6)Grubel,H.G., Peter Lloyd. Intra-Industry Trade: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s [M]. London:Macmillan.1975.其计算公式为:

GLk=1-|Ek-Ik|÷(Ek+Ik)

其中,Ek表示一国向另一国的k类商品的贸易出口额,Ik表示一国向另一国k类商品的贸易进口额。G-L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1] ,当G-L=0时,意味着两国之间没有产业内贸易,G-L值越大说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为了考察中国与中亚五国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变化情况,本文选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结束后的2009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2013年和2017年的数据进行比较(限于篇幅,数据表从略)。

如果将产业内贸易G-L指数以0.5为界,大于0.5为产业内贸易占优势,小于等于0.5则产业间贸易不占优势。数据显示中国与中亚五国不同类别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情况: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哈双边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SITC5(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SITC6(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和SITC9(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等三类商品。其中,SITC6类商品的产业内贸易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指数呈不断上升趋势;SITC5类商品前期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但近3年则呈现下降趋势;SITC9类商品前期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但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呈现较快上升态势。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双边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上不高,前期主要集中在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类商品,2013年后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2017年双边产业内贸易水平更是低至0.22。2009年以来,中国与塔吉克斯坦双边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上较为平稳,产业内贸易指数最高的商品为SITC9(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类商品。中国与土库曼斯坦的双边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的只有SITC5(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一类商品,但2013年以来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中国与土库曼斯坦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的商品有SITC1(饮料及烟类)、SITC5(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和SITC6(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等三类商品。以上分析说明,总体上中国与中亚五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因此,中国与中亚五国在未来的贸易合作中双边的互补性将大于竞争性,贸易互补性将为双边创造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局面。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的研究,可以得出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互补性大于竞争性的结论。

1.竞争性。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看,中国与中亚五国在不同的商品上各自拥有比较优势,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是SITC6(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和SITC8(杂项制品)等三类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中亚五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为SITC2(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和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两类商品,以资源类商品为主。从出口相似度指数看,以出口相似度指数(ESI)50为界,大于50为出口相似度高,小于等于50为出口相似度低,则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出口相似度目前处于较低的水平。从贸易竞争性指数看,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竞争性指数(CI)处于较低水平,由于双边出口结构差异较大,所以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竞争性也相对较低。

2.互补性。从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看,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处于较高水平,双边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虽然不同国家稍有差异,但总体上贸易互补性较强。从产业内贸易指数看,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SITC5(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和SITC6(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是两类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的商品,主要是这两类产品涵盖范围广,因此表现出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来看,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贸易互补性较强,具有较好的贸易合作前景。

通过对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是“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在双边经贸合作上应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通过对中国与中亚五国SITC大类商品贸易情况的分析发现,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因此应按照倡议的指引,有方向、有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与中亚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围绕双边经贸合作的生长点,精准细化双边贸易目录与商品分类,扩大与中亚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二是扩大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应鼓励双边企业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基金、政策红利,促进双边经贸关系向深度合作迈进,将基于资源禀赋互补性的比较优势向技术创新的比较优势发展,积极推动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发展,尤其是积极推动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双边贸易转型;三是充分利用中亚五国在“一带一路”版图上的地理位置优势,探索建立中国-中亚自贸区,为进一步促进中国-中亚贸易发展,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效果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互补性竞争性五国
竞争性装备采购招标文件分析研究与对策
中泰双边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印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