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菌核病综合防控技术

2020-10-22 01:41韩世玉周光萍杨胜特张芳
落叶果树 2020年5期
关键词:病果果桑桑椹

韩世玉,周光萍,杨胜特,张芳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6)

桑椹,也称桑果,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备受消费者青睐,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桑椹饮料、桑椹酒、桑椹醋等,满足消费者对桑椹不同产品的需求[1]。在贵州,桑椹一般5月上旬成熟,相比其他水果具有上市早的优势,已逐渐成为贵州发展水果产业的选择类型。但桑葚容易受桑椹菌核病的危害,桑椹菌核病一旦发生,蔓延速度极快,几乎无药可救,给果桑产业带来毁灭性灾难。2019年,贵州惠水、清镇、七星关等区县的桑椹菌核病发生严重,部分园区的桑椹颗粒无收。为了减少桑椹菌核病的发生,现对桑椹菌核病的综合防控技术进行系统总结。

1 桑椹菌核病症状

桑椹菌核病是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的统称,其病菌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肥大性菌核病桑椹花被厚而肿大,呈乳白色或灰白色,病椹膨大,中心有一块黑色较硬的菌核,病椹弄破后散出臭气。缩小性菌核病桑椹显著缩小,灰白色,病椹坚硬,表面有暗褐色细斑,病椹内形成黑色坚硬菌核。小粒性菌核病桑椹各小果染病后,病小果膨大突出,内生小粒形菌核,病椹灰黑色,容易脱落而残留果轴。贵州果桑发生较普遍的是肥大性菌核病(图1)。小粒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主要发生在花溪区。

2 发病规律

桑椹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桑树雌花开放时,土壤中的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盘上子实体上生出子囊并释放出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风力传播到雌花花器引起初次侵染。菌丝在雌花花器内大量增殖,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进而形成菌核[2]。5月上中旬整个桑椹呈白果发病状态,最后菌核随桑椹落入土中越冬。一般3月至4月温暖多雨、土壤潮湿利于土壤中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多,发病重;桑园密闭通风透光差,低洼桑园排水不畅,发病重。

图1 桑椹菌核病危害桑果状

3 防控技术

3.1 农业防控

3.1.1 选择适宜的栽植地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温度高、湿度大,病原菌发生量大,侵染危害严重。当3月平均气温在13±2℃,相对湿度在80%±7%时,土壤中的越冬菌核萌发率高,形成较多的子囊孢子,侵染桑椹发病,病果白椹4月下旬出现,5~7天后就达到盛期[2]。

果桑栽植地的选择特别重要,适宜栽植在高燥、迎风、向阳的地表含水量低的缓坡地,平地栽植以透水性较强的砂壤土为宜,易积水的低洼地不宜栽植。果桑园内不宜套种其他作物,尤其是高秆作物,以降低果园内相对湿度,减少桑椹菌核病的发生机率。园地周边要开阔,不能有影响通风透气的高大树木。

3.1.2 选栽抗病品种 根据贵州蚕业研究所对10多个果桑品种的调查发现,在不实施其他防病处理的自然条件下,大十果桑、红果2号品种的发病率25%左右;四季果桑、白玉王、日本甜椹等品种的发病率75%以上;台湾长果桑、贵州长果桑系列品种几乎没有桑椹菌核病发生。大十果桑、红果2号对桑椹菌核病有一定的抗性,若再辅以其他防病技术措施,可有效控制桑椹菌核病发生。台湾长果桑、贵州长果桑系列品种对桑椹菌核病的抗性强[3],不用作特殊的防病处理,桑椹的品质好,且具有较强的观赏性,但其落果较重,经济产量较低,不建议大面积栽植,可作庭院、农旅等休闲观光的优选栽植品种。生产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栽适宜的果桑品种。

3.1.3 早春深耕 早春深耕可起到深埋菌核的作用,防止子实体萌发出地面后产生子囊孢子侵害桑椹。深耕前,要把果桑园内残存的病果、枯枝败叶、杂草等彻底清理出园作无害化处理,减少园区内病原菌的存量。2月中旬及以前,深耕园地15cm以上,把地表土翻耕在下层,以防春季温度回升,春雨来临后子实体在地面萌发或子囊孢子飞出地面。

3.1.4 果园覆盖 果桑园土覆盖可将子实体及萌发的子囊孢子控制在覆盖物之下,防止散发侵染桑椹,还能减少杂草生长。覆盖物可选用黑色薄膜或地布[4]。将园土耙平后,全园覆盖,盖严压实。若早春干旱,因薄膜不渗雨水,覆膜前应先行全园灌溉,以满足果桑正常发育生长的水分需求。

3.1.5 疏枝摘叶 高湿度有利桑椹菌核病的发生,特别是桑椹即将成熟期,气温回升,更是发生桑椹菌核病的高危期,应尽量降低果桑园内的空气湿度,做到通风透光。对果桑的营养枝、无效果枝应全部剪除,同时疏剪部分下垂枝、内膛枝,降低果园密闭度。桑椹成熟中后期,对新梢进行摘心处理,控制营养生长,摘除果枝上遮盖桑椹过多的叶片,一般以保留枝条上的叶片数60%~70%为宜。

3.1.6 清除病果 发生菌核病的桑椹应及时清除干净。处于青果期的桑椹受菌核病侵染后开始发白,症状明显,容易识别。要加强对果桑园的巡查,要勤走勤看,一旦发现病果要立即摘下并集中深埋销毁,切忌将病果乱丢乱弃成为新的病源。

3.2 化学防控

3.2.1 地面防控灭病原 一般在3月上中旬,桑椹菌核的子实体开始萌发,此时要对桑园地面进行消毒杀灭病源,可用高锰酸钾1500倍液对地面和果桑枝条进行全面喷洒,以杀灭春季菌核萌发产生的子实体和子囊孢子。进行地面覆盖的要先喷药后覆盖。据西南大学余茂德等试验,用95%草甘膦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地面,即可杀灭子实体及子囊孢子,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好,同时还可防除杂草。该药不直接喷于桑椹,不会使桑椹受到农药污染[5]。

3.2.2 花果期药剂防治 果桑花果期进行3次化学防治,花期2次、青果期1次。第1次在雌花初开期,第2次在雌花盛开期,第3次在桑椹青果初期。药剂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1000倍、70%甲托可湿性粉剂1000倍、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50%速克灵1200倍或56%嘧菌·百菌清水乳剂800倍液等。化防应注意:喷药应在晴天或阴天进行,如喷药后12小时内下雨,应补喷;喷药要均匀,枝叶花果的上下左右、树冠内外,甚至周边杂草处都要喷布周到,不留死角;严格配药浓度,不得随意增减浓度;喷药量以花果见药滴为度;药剂交替使用,以降低菌核病菌的抗药性;药剂来源正规,有质量保证;青果膨大期后,即桑椹成熟采摘20天前严禁施用农药,以保证桑椹及产品的食用安全。

猜你喜欢
病果果桑桑椹
乌柑是柑橘新品种吗?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盐边县果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翠香’猕猴桃黑头病常温贮藏期间生理特性研究
春天手作“桑椹膏”
桑椹(外一首)
桑椹
阆中果桑产业园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本是同根生
果桑篱架匍匐式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