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生人格与自我概念对手机成瘾的影响

2020-10-23 09:55宋丽萍王艺讳渠馨芳
护理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太阴人格智能手机

李 莉,宋丽萍,王艺讳,渠馨芳

(1.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山西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3.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据第4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 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超过了全球用户的20%,国内普及率接近六成,而通过手机设备使用的网民更是占到所有上网设备的98.6%;其中男性用户要略高于女性,20~29 岁年轻人是最主要的手机使用人群[1⁃3]。网络是把双刃剑,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丰富便利的生活同时,不当使用还会给学习、身心及社交各方面带来不良影响。大量研究表明,手机使用过度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学业厌倦感,出现视力水平、睡眠质量的问题,而且还会因社交困扰而影响心理情绪,对医学生生活质量有明显的负向影响[4⁃8]。一项研究护生的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在实习期间使用手机常常更容易分散注意力[9],由此不必要的临床差错风险会随之增加。基于认知行为理论,要想切实探讨出护生出现手机成瘾行为的根源,关键还在于首先剖析其底层的人格特点,其稳定的人格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行为的导向[10]。自我概念是个体在成长中积累形成的对自我的主观知觉评价,是一个动态的结构,主要受到社会互动及社交评价的影响[11]。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人格形成、发展及改变的基础,是人格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家庭环境、教养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12]。可见,以自我概念为基础的自我认知评价在人格的形成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选用“中医五态人格”和“自我概念”水平作为人格结构框架,探寻护生手机成瘾的危险因素,为教育管理者改善和控制成瘾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整群抽样法,选取山西省某高校本科护生297 人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课程安排相同;拥有智能手机者。排除标准:不愿参与、因请假外出等不在场;五态人格测验(FPPI)掩饰维度得分<5 分者。调查前首先征得调查对象所属学校及护理教研室批准同意,完全遵循自愿与保密原则。

1.2 调查工具及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问卷:由调查者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入学前常居地、家庭子女个数、自认为家庭经济情况、了解自己的性格程度、自认为每日手机使用频次、每日平均使用手机时长等。②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martphone Addiction Scale for College Students,SAS⁃C):由苏双等[13]开发编制,适用于19~21 岁的大学生人群。包括戒断行为、突显行为、社交安抚、消极影响、APP 使用和APP更新6 个因子。各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1~5 分分别表示非常不符合、较不符合、不确定、较符合、非常符合,总分为110 分。得分越高表示手机成瘾程度越重。该 量 表 的Cronbach′s α 系 数 为0.88,重 测 信 度 为0.93。参照既往学者对互联网成瘾量表的研究[14],SAS⁃C 得分<66 分为正常群体,66~<77 分为边缘群体,≥77 分为成瘾群体。本研究将“边缘群体”归入成瘾组,分为手机成瘾和未成瘾两大组。③FPPI:由薛崇成等[15]编制,包括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太阴和掩饰6 个维度,共103 个条目。前5 个维度是描述“五态人”的,掩饰维度用于检测受试者回答的诚实度,得分<5 分者视为无效。该测验为自陈式,答“是”计1分,“否”不计分。得分最高的维度,其性格特征倾向最强。该量表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均高于0.7。④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TSCS):由Fitts 等[16]编制,适用于≥12 岁人群,包括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和自我批评6 个维度,共70 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1 分为完全不符合,5 分为完全符合。“自我批评”得分越高越悲观,其余维度及总量表得分越高说明个体自我评价越乐观。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44,分半信度系数为0.966。

1.2.2 调查方法 于2019 年4 月对山西省某高校护生进行现场调查,由1 名主试老师和2 名研究生辅试主持进行。基于精神护理学教学实践平台,将问卷从微信群由问卷星统一发放,并承诺于1 周后邮件回馈结果以提高应答效果、保证质量。主持者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并要求填写时限不超过20 min,当场核验回收。共发放问卷297 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275 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检验水准α=0.05。其中Logistic 回归模型选入方程内变量采用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向前逐步回归法(forward LR),计算OR 值及其95%置信区间(CI)。

2 结果

2.1 护生一般资料情况 275 名护生中,男20 人,女255 人;年龄18~25(21.27±1.06)岁;入学前常居地:农村142 人,城市133 人;独生子女64 人,家庭有2 个子女161 人,家庭≥3 个子女50 人;每日使用手机时长3~9 h 占80.37%;78.18%护生认为家庭经济情况一般;56.00%护生非自愿选择护理专业;97.09%护生基本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101 人(36.73%)认为每日手机使用频次很多,121 人(44.00%)认为每日手机使用频次较多。

2.2 护生智能手机成瘾、自我概念及五态人格分布情况 护生SAS⁃C 总分≥66 分99 人(36.0%);SAS⁃C总 分 为23~95(60.19±12.97)分,戒 断 行 为 得 分 为(19.36±5.31)分,消极影响得分为(11.54±3.44)分,突显行为得分为(8.21±2.53)分,社交安抚得分为(6.63±2.17)分,APP 使用得分为(10.33±2.47)分,APP 更 新 得 分 为(4.12±1.60)分。 TSCS 总 分 为(156.92±25.72)分,均分为(2.24±0.37)分,其中生理自我得分为(2.33±0.51)分,道德伦理自我得分为(1.97±0.43)分,心理自我得分为(2.36±0.45)分,家庭自我得分为(1.82±0.66)分,社会自我得分为(2.29±0.59)分,自我批评得分为(2.76±0.58)分。护生五态人格分布从高到低为少阳(23.27%)、太阴(23.27%)、少阴(20.37%)、太阳(17.09%)和阴阳和平(16.00%),与我国18~29 岁常模人群得分[17]比较见表1。

表1 护生与全国常模[17]中医五态人格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护生与全国常模[17]中医五态人格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护生常模t 值P人数275 4 696少阳11.95±4.08 12.86±3.76−3.714<0.001太阴9.42±5.11 9.38±4.76 0.124 0.902少阴13.76±3.64 13.08±3.52 3.078 0.002太阳10.56±3.51 11.91±3.53−6.359<0.001阴阳和平6.59±2.45 6.35±2.26 1.619 0.107

2.3 护生智能手机成瘾影响的单因素分析(见表2~ 表4)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护生智能手机成瘾情况比较 单位:人

表3 手机成瘾护生五态人格得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手机成瘾护生五态人格得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手机成瘾组手机未成瘾组t 值P人数99 176少阳12.07±4.06 11.88±4.11 0.381 0.704太阴11.17±5.01 8.10±4.69 6.081<0.001少阴13.76±3.56 13.76±3.70 0.004 0.997太阳10.46±3.69 10.62±3.41−0.350 0.727阴阳和平6.06±2.65 6.89±2.29−2.716 0.007

表4 手机成瘾护生TSCS 得分比较(±s) 单位:分

表4 手机成瘾护生TSCS 得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手机成瘾组手机未成瘾组t 值P人数99 176总分169.57±26.91 149.81±22.11 6.220<0.001生理自我30.81±6.34 26.42±5.43 6.047<0.001道德伦理自我26.21±5.75 22.10±4.98 6.209<0.001心理自我31.24±5.42 26.74±4.62 7.283<0.001家庭自我25.37±8.63 19.88±6.63 5.492<0.001社会自我30.45±6.89 25.87±6.55 5.470<0.001自我批评25.47±4.68 28.80±6.03−4.743<0.001

2.4 护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多因素分析 以智能手机成瘾与否为应变量,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即家庭子女个数(以独生子女为对照,设置2 个哑变量)、了解自己的性格程度(以不了解为对照,设置3 个哑变量)、每日手机使用频次(以少为对照,设置4 个哑变量)、每日使用手机时长(以1~<3 h 为对照,设置4 个哑变量)、阴阳和平(原值输入)、太阴(原值输入)、自我概念所有维度(原值输入),建立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太阴、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和家庭子女个数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护生智能手机成瘾行为变异的73.8%,显示模型拟合度良好,见表5。

表5 护生手机成瘾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护生智能手机成瘾、中医五态人格及自我概念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36.0%的护生处于手机成瘾状态,属于低等水平,与解飞等[18⁃19]同所学校手机成瘾检出率(66.33%和51.7%)不同。牟学磊等[20]结果显示护生手机成瘾率为30.60%;周少钦等[21]结果显示医学生手机成瘾率为14.1%。分析原因可能与医学各专业特点、地区经济差异、调查时期等有关,提示教育者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本研究结果显示,常居地(农村和城市)对手机成瘾影响没有差异,表明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推进,城乡区域在教育文化上的差距明显缩小;家庭结构对手机成瘾有着明显影响,可能与兄弟姐妹越多而父母的关注度相对减少甚至会出现偏爱等原因有关;手机成瘾组护生比未成瘾组对自我性格的了解低,可能与其人格特点及对自我的认知存在着某种关联。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太阳、少阳、少阴人格得分与我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孙静等[22⁃23]研究的护生五态人格现状一致。这可能与医学学科特点和护理特殊人群结构(大多数是女生)有关。可以看出护生对事物的认知、灵活性相对较差,但换个角度可以理解是对生命更为客观的认识而敬畏生命,偏向于严谨内敛。尽管诸多客观原因可能制约了护生人格特征的发展,但倡导积极开朗的心态,对其自身健康及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TSCS 总分及各维度均分均低于中等临界值3 分,说明护生自我概念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与杨遇林等[24]研究的医学生结果有所偏差,可能与某些地区院校及家长的培育侧重点有关。有些学校可能会大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学习能力,对其自我认知发展的培育不足。表明护生现有的自我概念水平需要积极构建,教育者可以通过发扬学生自我概念的“长板”来补足“短板”,最终实现总体水平的提高。

3.2 护生智能手机成瘾危险因素分析

3.2.1 中医五态人格 本研究结果显示,五态人格中的太阴是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P<0.05),与Cocoradă 等[25]研究结果基本相符,大五人格中神经质人格和负性情绪会促使青少年手机成瘾行为的发生,神经质人格特征和五态人格太阴相似,均为处事考虑多、保守而不强出头等。目前,智能已经几乎成为所有人必备携带的物件,对于人格越神经质、保守的人而言,更多从内源性自我行为获取满足,或许会更加依赖手机。同时,年轻人之所以如此痴迷于智能手机,在于它可以创建虚拟现实[26],能让人暂时摆脱生活的复杂矛盾,找寻到内心独属的天地。Cocoradă 等[25]还发现,对手机的积极认知会降低其成瘾发生的风险。

3.2.2 自我概念 道德伦理自我是指从道德⁃伦理角度审视自己,检查自我行为规范的能力[16];心理自我是反映自我价值能力、性格及与他人关系所进行的自我评估[16]。本研究结果显示,道德伦理自我和心理自我为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P<0.05)。道德伦理自我得分越高,他们越趋向于约束自我个体行为;心理自我得分越高,其自我认知可能越坚定,从而坚持自己使用手机的动机和行为,通过网络做有益于身心的活动,如上网课、听音乐、拓展业余爱好等。“手机成瘾”可以认为是使用手机频率高,时间长,但其中还包括通过便捷的网络平台提升自我的行为。崔丝雨[27]对初中生关于自我概念、孤独感与网络成瘾关系的研究也发现,自我概念对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自我概念水平,对护生个体良好的社会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3.2.3 家庭结构 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子女越多,智能手机成瘾的可能性越大。已有研究证实,家庭环境及教养对大学生认知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8]。家庭子女越多,在成长的各个关键期来自家庭的关爱可能会少,或许影响人格的发展。

4 小结

中医五态中的太阴人格、自我概念的道德伦理自我及心理自我、家庭子女数量是本科护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父母及教师应重视护生人格结构多渠道、全方位的培养与构建,增强自信心,共同引导护生形成合理的手机使用观。由于经费及资源有限,本项研究仅限于山西省1 所医学院校,今后可扩大地域范围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还可建立专门针对全国护生人群的五态人格常模,以促进医疗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

猜你喜欢
太阴人格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是座矿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使用智能手机增大肥胖风险?
Thirty-Six Stratagems (1)
解读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
智能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