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补白”的课堂价值

2020-10-26 02:18贾宪章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补白标点符号想象

贾宪章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常常留下“无字处皆有意”的空白,执教者可以运用这一特殊资源,延伸到教育教学中,合理生成与之匹配的“补白动作”。补白的过程,是学生感悟和理解文本的过程,也是提升想象力和思维力的过程。可以说,“补白”是课堂不可或缺的“秘密武器”,课堂因此变得丰富而有创意。

教师可创新补白的“链接动作”。比如针对文中插图,执教者可以把插图巧妙地运用于教学中,引导学生丰富“补白动作”,学生在“可见的”直观形象中读懂“不可见”的文本内容,课堂变得更具吸引力;“图文互补式链接”,引导学生将图文中的鲜活形象与课文表述联系起来,在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入图补文式链接”,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插图中的人物,独立思考,感受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读图写文式链接”,学生在充分感知插图内容之后可进行扩写训练……“补白”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还可丰富补白的“拓展动作”。如对课文中的标点符号,执教者可启发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独立思考、自主品味,读懂标点符号的意义。可在“对比思考中拓展”,抓住在文中相对位置或者相近位置出现的几个相同或者不同的标点符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思考和体会标点之外的重点内容;可在“换位体验中拓展”,当执教者发现文本重点段落中一个标点符号高频次出现时,调动学生自身的阅读积淀,引导学生通过文中情境想象、感受,理解标点背后的含义。

教师更可以丰富补白的“唤醒动作”。学生在“言犹未尽”时体悟、想象,在阅读中受到“激励、唤醒、鼓舞”,課堂教学也因此变得余味绵长。在这其中,“想象唤醒式补白”以教材中的“叙述平淡处”“描写模糊处”为切入点,唤醒学生的想象力,课堂在“无字句处也有精彩”;“情感唤醒式补白”激活教学中的“空白点”,或片段补白,或对话补白,或心理补白,或情境补白,唤醒文本和学生自身的情感联系,促其产生共鸣,课堂在“无字句处也有温情”;“思维唤醒式补白”,为学生的创造思维创设开放的课堂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思想情感,课堂在“无字句处”也有创造。

“补白”让课堂充满创造力。执教者要珍视“补白”的课堂价值,使其点亮课堂自主探究的过程,浸润课堂合作的创新实践,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课堂自然动静相宜、张弛有度、耐人寻味。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补白标点符号想象
标点符号
快乐的想象
一生
标点符号的争吵
标点符号们的争吵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多元“补白”,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立足文本,让思绪在空白处飞扬
关于增强小学阅读课堂教学效益的若干思考
紧扣空白点,深入理解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