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班”幼儿社会化行为与能力的养成教育研究

2020-10-26 02:18冷平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混龄教育

冷平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混龄教育成为改善儿童同伴关系、发展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其整合幼儿知识、能力、情感与社会性的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合作的空间,使幼儿形成良好个性。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及多元化的情感表达方式,在潜移默化中经历情感体验,学习情感表达方式,培养其同情心与爱心,理解与他人共同生活、与社会和谐相处所必须遵守的规则与纪律,进而约束自己。

关键词:混龄教育;社会化行为与能力;学习互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能够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呆板的言语说教,而是让幼儿在参与活动中形成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社会行为规则等良好个性品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也阐述了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宝贵经验。幼儿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行为习惯等均是非常重要的衡量其学习与发展的要素,是幼儿形成健全人格和优秀品质的基础,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

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使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集合在一起,为幼儿营造一种类似于兄弟姐妹在一起的家庭氛围,满足幼儿社会性交往和合作学习的需要。幼儿阶段社会性发展是人的社会化行为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独生子女群体,实施混龄教育,一是可以弥补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教育的不足,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的形成;二是提供异龄观摩、学习模仿的机会,促进幼儿智力、语言等发展;三是满足幼儿成功的需要,促进幼儿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我园通过“混龄班儿童社会化行为与能力的养成教育研究”,摸索出以混龄活动促进儿童社会化行为发展的可行性以及混龄活动的指导方法和基本规律,拓展园本课程体系,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强化教师执教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一、融社会性教育于教研中

在反思混龄班教育教学中的教育行为的同时,我园组织教师学习《纲要》《指南》中对幼儿园及各个年龄段幼儿社会性教育目标的要求,分析如何使这些目标要求在混龄游戏活动中进行渗透,理解混龄教育中社会性行为与能力教育内容的范围与实施方法,认识混龄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模式的可行性;同时,注重对国外混龄教育活动实施方法的引用、查阅并将先进的教育经验融入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教研组的教师在学习中加深对幼儿社会性行为与能力的理解,开展以混龄幼儿社会性发展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模式;指导年长幼儿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转换;引领家长参与活动中,转变家长的育儿理念,提升家长的科学育儿意识。

二、融社会性教育于环境中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我园有目的地将社会性教育目标融入到环境中,采取多种环境教育的形式与途径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

每天早晨幼儿入园时,园长、教师、保健医生以及警卫人员都会在大门口迎接小朋友,并相互问好;教师之间能够做到文明礼貌,互帮互助,遇到同事有病或者家中有困难都能伸出援助之手;逢上哪个小朋友生病了,班主任老师都会主动打电话问候,甚至登门看望,并鼓励全班小朋友休假的时候去看望自己的小伙伴。

今年,在东港部分乡镇农业灾情严重时,我们与家长委员会共同商讨并举行了全园性的募捐活动,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孩子们在班级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将自己的压岁钱拿出来放到募捐箱中,这种善良行为影响到每个孩子。日常生活中,教师上下班遇到小朋友都会主动打招呼,主动让小朋友先走,让家长先行。同时,注重引导家长在教育理念上的更新与认同,感受到教育是先育己,再育人,是蕴含在一日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儿上,鼓励家长携手幼儿园同步教育。和谐的人际氛围与教师树立的良好榜样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感染幼儿,使他们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进而形成良好习惯。

(二)创设丰富互动的物质环境

为了让幼儿能够时刻浸润在积极、健康的社会性环境中,我园注重物质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作用,在以主题教学为主线的环境创设中融入社会性内容。比如,在幼儿园的门厅、走廊、户外等处进行精心布置,将各种社会性行为规范融入主题环境的设计中,这些抽象化的社会性范畴借助具体实物或者形象化的标志可以显性化、趣味化、可操作化,從而能够引领幼儿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学会帮助幼小,学会交流,学会分享。同时,我们还鼓励幼儿参与活动室内的环境布置,让幼儿在与“我是小主人”“好朋友”“妈妈我爱你”等主题环境布置的互动中学习礼仪,在布置环境中学会合作。大组的幼儿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个“设计师”,带领中、小组的幼儿自主的进行创设。比如,在泥工活动中,大孩子主动用彩泥制作一只老母鸡,让小组幼儿制作鸡宝宝,组成了“小鸡一家”的创设。

教师鼓励幼儿在图书角中阅读《孔融让梨》《白雪公主》《乌鸦反哺》《我找到快乐》等经典故事,学习谦让,辨别真、善、美,懂得爱人和施爱,养成良好的社会性道德品质,为年长幼儿对年幼幼儿进行社会性能力指导提供丰富资源。饲养区和种植区是孩子们喜欢的乐园,有兔子、孔雀、山鸡、猫以及各种鸟类,让孩子们参与喂养,安排大组的小朋友为小组长,带领中小组的孩子们进行投食、打扫卫生等活动,定期为小动物居住的笼子进行环境布置。幼儿园户外的荷花池里养着小金鱼,孩子们都知道不能投放太多的鱼食,在饲养过程中,大小幼儿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学会照顾小动物的方法,形成了热爱生活、礼貌待人、遵守规则的良好品质。

种植园里的植物是幼儿常见的各种蔬菜和花草,他们亲自播种、浇水、除草,每到春播和秋收的季节,孩子们都和老师一起操作,在劳动中,孩子们了解了这些植物的成长特点,种植的技巧,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三、融社会性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混龄活动中儿童社会化行为与能力的培养其宗旨在于混龄班将儿童社会性能力的养成教育渗透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注重将各领域活动与社会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把社会性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比如,在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尾巴”中,鼓励幼儿在探究动物尾巴的作用的同时,通过找尾巴这一环节引领幼儿异龄间自主合作、探究,将正确的尾巴粘贴到动物身上;课堂教学中,小组的幼儿很难观察到哪个尾巴是恐龙的,哪个尾巴是壁虎的。这时候,大组的孩子就会主动说:“你看看他们的颜色,再看看尾巴的形状,最后与老师给的动物身体相比较就知道了。”他们边说边把拼图拿出来比对,这样小组的小朋友一下子就明白如何给动物尾巴进行配对,增强了小组幼儿学习的自信心。通过找朋友,鼓励幼儿自己找对子,共同参与竞技,体验大带小的愉悦合作,幼儿通过与伙伴们的交流理解,在集体探究中理解知识,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

在语言活动“窗外的垃圾”看图讲述活动中,大小幼儿合作进行情景表演,以此理解讲卫生、爱环境的道理,并且在表演中大组的幼儿会主动帮助年小的幼儿进行完整性故事对话。在歌舞表演“叔叔阿姨真能干”活动中,教师只是与小朋友共同熟悉乐曲,随后就鼓励小朋友自己编排动作,那些年长的幼儿很快就会站起来自己创编动作,而年小一点的孩子也会模仿着哥哥姐姐们的样子跳起来,这样,课堂教学自主性很强,每一个孩子的能力都会在活动中得以提升。

幼儿良好的社会性能力的形成必须经历从“知”到“情”再到“行”的转化过程,在研究中我们注重社会性教育的实践性。我园先后带领幼儿进行多次社会体验活动,结合 “三八节爱妈妈”主题教育活动,带领幼儿参观客运站的售票阿姨如何礼貌待客、相互合作等文明行为,懂得关爱和关注;“清明节”带领幼儿去烈士陵园扫墓,在活动中让每个孩子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懂得爱祖国、爱家乡。在活动中,大小幼儿互相交流,牵手互助,在体验、探究、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帮助他人,懂得感恩,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混龄班级幼儿的“寿星快乐”展示会是对孩子进行友爱教育的一种形式。每一个幼儿过生日那天,孩子的家长会给孩子制作一个蛋糕并送到幼儿园,有的还买来水果点心,家长的协助给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丁鑫小朋友要过生日了,佳佳在家里带来了他最喜欢的玩具送给丁鑫,两个人还在交谈着。“佳佳谢谢你。”“不客气,等我过生日你会不会送我礼物呀?”“会,你喜欢什么告诉我,我给你做”。短短的对话被老师观察到,让老师在有准备的情况下预设教学内容。同时,生日蛋糕的分享,也让每个孩子充满了感激,引导每个孩子的心灵得以净化,爱心教育得以延续,和谐团队得以成长。

混龄活动让大小孩子在各自的成长经历中定位了自己的角色。小孩子经常追随在大孩子的身后,模仿他们的样子做事情;大孩子会像老师一样悉心照顾每一个比自己小的孩子,他们认为这是他们的责任,久而久之成为习惯。我们在教学中看到的情景:大孩子带着小孩子一起表演、操作、谈论、抬桌子、整理玩教具;在洗手间里,大孩子教给小孩子洗手的方法,帮助小孩子挽衣服袖子、穿鞋子等,幼儿的语言、动作发展、生活自理能力在这些互助中得到大幅度提升。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是自己的主人,他们在愉悦的活动氛围中学会帮助他人,关心他人,原谅他人,感谢他人。

四、融社会性教育于游戏中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对幼儿开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更符合幼儿的特点,更容易被接受。多年来,我园一直坚持幼儿园活动区游戏课程的建设,把大带小的教育形式延伸到活动区游戏中。比如,在“娃娃家”角色游戏中,鼓励大组幼儿做“娃娃家”里的爸爸妈妈,让他们自己选比自己小一点的幼儿做自己的宝宝,以此再现孩子们家庭生活的教育模式。班主任教师在观察中了解每个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个别大组孩子还会指导小组孩子的表演。例如,刘芳泽小朋友在“娃娃家”充当起爸爸的角色,他这样说:“宝贝,你想看这个动画片?不行呀,你得把自己的玩具收拾整齐了才可以。”扮演宝宝的苗苗就说:“我看完了再整理好吗?”这个刘爸爸又说:“不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要有先后顺序。”

活动区中,教师投放的材料很多。在科学区域中,大小组的幼儿一起在探究水的秘密,大组的姜桂生小朋友正在给小组的乐乐挽衣服袖子,准备试验什么东西能浮上来的游戏;在手工区中,幼儿们在做蝴蝶结,大组的新新带着几个小妹妹分工合作;小诊所里,图图小朋友正拿着听诊器给中小组的小朋友看病,告诉他们如何把自己的上衣拉开,并说要排队;阅读区域中,幼儿都在看奥特曼的连环画册;表演区里,佳佳在组织小朋友表演“小红帽的故事”,他们穿着演出服,带着各种道具,突然,扮演猎人的强强小朋友忘词了,旁边扮演狼外婆的小朋友主动给予提示,孩子的学习在与同伴互动中日渐积累,形成智慧。活动区中,孩子们互动学习,在使用教学材料的过程中对材料进行认知。小幼儿在接受哥哥姐姐的帮助中,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到的关爱都会得以传承和模仿,促使混领班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户外体育游戏活动是混领班幼儿互助学习的又一个主要途径。上、下楼梯的牵手,游戏中体育器械的使用,游戏的玩法以及最后的竞技比赛都制造了多种大带小的空间。比如,幼儿踩高跷活动,大组幼儿在反复实践中能够独立进行高跷游戏,而小组的幼儿就像小观众一样在那里观看、模仿。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很高,效果非常突出。幼儿的体能得以锻炼,技能得以发展。实践证明,体育游戏活动仅靠教师一个人的指导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有目的地引领大组幼儿协教,鼓励大孩子主动与中小组幼儿合作游戏,教给他们游戏器械的使用方法、游戏的规则与要求,促使活动在互帮合作中圆满完成。

混龄教育中,由于大孩子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他们在小孩子面前经常扮演着“小老师”的角色,逐渐成为班级的“小领袖”,他们这种权威感是难得可贵的。孩子们在混领班里,在真实的生活中培养了主动交往、主动倾诉,学会感恩、学会施爱等社会性能力,促进个体健康和谐成长。

五、融社会性教育于家庭中

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在社会性教育方面,我园与家长携手,形成合力,保证教育的一致性。通过家长学校、家委会等议题形式,引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中,鼓励家长支持班级教学创新,提供体验空间,与幼儿园携手将社会性教育融入一日生活之中,保持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性。我园将幼儿园教学的日计划、周计划以及各种活动的目标上传到班级博客、家长园地,供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动向;每周一把幼儿在活动中的影像上传到幼儿园的网站上,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最新发展情况;将先进的育儿知识及时投放在家长园地,鼓励家长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每学期一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展示整合后的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把对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培养延伸至家庭中,促进幼儿在统一的教育模式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及品质,进而健康成长。

混龄教育将社会性教育目标整合到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与分享,学会帮助与爱护,学会感恩、懂得规则。幼儿教师在整合教学活动内容与形式的过程中,考虑学科目标的整合,将其与主题教学和活动区域环境进行整合,這是教师智慧在活动区域中的延伸与补充。同时,每一位教师在执教过程中转变教育理念,完善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幼儿的榜样,获得个人的进步与成长。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具其教育价值,彰显其特有的创新性、多元性,成为地区学前教育的创新基地。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混龄教育
儿童的“变”与学前教育的思和远方
幼儿园混龄教育的探索与课程建构
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混龄教育对学前教育改革的意义
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
混龄教育中幼儿的别样“分享”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蒙氏混龄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
浅谈混龄教育中幼儿心理理论与创造性人格的关系
学前教育的“混搭”潮流
幼儿园混龄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