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

2020-10-27 05:51孙明利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初中生生活化

孙明利

化学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相对较强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学习效率与质量,而且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持续保持也有积极意义.生活化问题教学指的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与生活经验开展以问题为主线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探究来获取相应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的重要意义

化学以抽象性与逻辑性较强而著称,初中生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对部分化学知识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再加上教师的单一教学模式,学生很难提升化学学习的兴趣.利用生活化问题开展教学可拉近学生与教学知识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探索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动力.此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逐渐明确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内在关联,通过生活化问题教学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应用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需要遵循的原则

1.以生为本原则.

教师所选取的生活化案例需要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只有如此才可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利用选取的生活案例就教学课件进行制作时需要以学生理解和吸收为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时效性原则.

当代初中生处于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其可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和方法获取最新消息,所以学生对过时信息往往没有太大的兴趣.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选取生活案例时要顾及学生的此项特征,在保证生活案例时效性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兴趣爱好.由此,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会更具吸引力,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其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三、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具体应用

1.应用以生活现象为基点的教学策略.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将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此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得课堂教学氛围相对枯燥无趣,而且会一定程度消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鉴于此,教师可开展以生活为基点的化学教学活动,依据教学任务、学生学习需求以及性格特征等选取适宜的生活素材营造恰当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其理解并掌握化学知识.

如教学“物质溶解性”的有关知识点时,教师可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教学工具,利用实验过程让学生对物质的溶解性进行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且可以通过生活化物品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强化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为后续核心素养的养成夯实基础.

2.应用以生活经验为依据的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化学知识较为抽象,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教学时,教师应积极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通过生活化问题实现抽象知识的形象化,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内在关联,从而便于学生系统知识体系的构建.

如在“酸、碱、盐的应用”有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初中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引入课堂,利用酸、碱、盐物质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帮助学生透彻了解知识.教师还可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探讨酸、碱、盐的其他用法,进而对学生的知识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进行强化.这些均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3.应用以生活事物为依据的教学策略.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化学知识和现象,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时可结合教学内容的实质将这些生活事物加以利用.这不仅可让初中生进一步明确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而且可利用生活事物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并提升其知识应用能力.

如教學关于“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将生活事物作为教学导向,利用“现实生活中哪些食品含有维生素、蛋白质?人体中包含几类维生素、蛋白质?”等现实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其知识应用能力.还可以“蛋白质特性”为主题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全面细致地了解蛋白质特性,加深学生的学习深度,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综上,化学知识逻辑性较强,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可应用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类化学现象、化学事物以及化学经验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帮助其理解、掌握知识,最终在应用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初中生生活化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假期归来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