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化的视障群体感官代偿设计研究

2020-10-28 08:42唐向飞赵冯冯
设计 2020年19期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设计方法

唐向飞 赵冯冯

摘要:研究视障群体感官代偿情感化设计的实现途径。将情感化设计理论引入到视障群体的感官代偿设计中,根据情感化设计的不同层次进行设计。从了解视障群体的需求出发进行感官代偿设计,感官交互设计,从而实现用户与产品的有效交互,提升产品的易用性与愉悦的用户体验。形成设计方法,根据视障用户的感官代偿特征进行情感化设计。经设计实例验证,从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次进行视障群体的感官代偿设计,有利于实现功能与人文关怀相统一的产品、为设计方案提供理论指导,提高设计质量。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视障群体;感官交互;感官代偿;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J52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0)10-0010-03

Abstract:To study the realization of sensory compensation emotional design for visually impaired groups.The emotional design theory is introduced into the sensory compensation design of the visually impaired group,and the design is based on different levels of emotional design.Formed a design method,and emotional designis based on the sensory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isually impaired users.After the design examples are verified,the sensory compensation design of the visually impaired group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emotional design is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products with unified functions and humanistic care,providing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design schemes,and improving design quality.

Keywords:Emotional design Visually impaired groups Sensory compensation Design methods

引言

2019年的春晚節目上,机器人集体舞蹈表演引起人们的一致称赞,这不仅反映了中国飞速发展的先进科学技术,也预示着人工智能产品将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说,“一个高科技的社会必然是一个高情感的社会”[1]。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同时高科技也给生活带来了冰冷感与迟钝感,而产品设计中高情感成分的融合可以平衡高科技带来的冰冷感。目前,情感化设计是一种面向普通大众的设计研究,而对于视障群体的情感化设计并没有受到设计界的普遍关注。基于此,文章将情感化设计理论引入视障群体感官代偿设计中,从情感化设计的本能水平、行为水平以及反思水平在视障群体的感官代偿设计展开深入研究,目的是通过感官代偿实现视障群体的无障碍设计,同时增强使用时的易用性与趣味性,使设计体现对视障群体的人文关怀。

一、情感化设计要素与感官代偿设计分析

“科学研究发现,人的感觉器官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功能损伤或者缺失的情况下,人体其他的感觉器官会自觉地提高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来补偿受损器官对事物感知的功能”,这种现象叫作感官代偿。感官代偿设计虽然属于无障碍设计范畴,但是所研究的内容更加关注感官障碍者的生活质量,目的都是为满足弱势群体的特殊需求,但同时又不同于无障碍设计,感官代偿不再仅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而是通过一些巧妙的设计来激发人体感觉器官存在的潜在能力,从而让弱势群体能够更方便地生活,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

正如艾斯林格曾说,“我相信顾客购买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他们购买的是令人愉悦的形式、体验和自我认同[2] ”。而这些产生令人愉悦情感的要素正是产品本能层次的外形、质地、手感,行为层次的功能、性能、可靠性以及反思层次的信息、文化、产品效用的意义等构成,形成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次与产品情感构成要素的关系。

二、基于情感化的视觉代偿设计思路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曾说过,“我们的社会中技术成分越多,变化的越快,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的环境,用产品或技术软性的一面来平衡硬性的一面[3] ”。这里所说的产品或技术软性的一面就是指产品或技术中的情感化设计方面,能够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体验到乐趣与被关怀的设计。需要对这三个水平设计阶段全面考虑从而进行系统性设计。文章对视障群体感官代偿产品情感化设计的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三、基于情感化的视觉代偿设计方法分析

(一)本能水平的视觉代偿

本能水平上主要指的是产品的物理特征-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处于支配地位,因此本能层次上的情感激发的设计是单纯而迷人的的设计[4]。巴浦洛夫曾经做过著名的狗流涎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得知听觉对于学习的作用,同时也证明了听觉对视觉是有一定程度的代偿作用的。产品设计的组成部分包括可用性、美观性和实用性和使用体验,这里所说的美观性就是在本能水平上作出的判断,人对事物是否美观的判断始于认知感官体系,即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系统。这是人与认识外界事物的信息通道,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在本能水平上视觉的代偿共分为4种模式:听觉代偿视觉、触觉代偿视觉和嗅觉和味觉代偿视觉4种感官代偿通道如图2所示。

1.多通道感官体验方式:根据科学研究表明,视障群体在视觉受损的情况下触觉、听觉、味觉及嗅觉会比视力正常的人更加灵敏,及时感知到感官刺激,由于人类所具有这一感官特性,因此,在设计中可开发多通道的感官体验设计,将原来视觉获取信息的责任分配到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上。对于多通道的感官体验设计正是在掌握视障群体的这一感官代偿的特性,将原来视觉获取信息的责任分配到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上,有时,通感效应也会为多通道的感官信息获取起到一定的作用。

视障群体的生理特征决定了他们获取产品信息的独特方式,如图3所示,飞利浦品牌的微波炉和电磁炉,这款产品的设计使用户操作起来更加便利,该微波炉设计不仅保证了微波炉和电磁炉最基本的实用功能,而且增加了更加直观、快速的操作方式——通过自动的电子操控。触摸点处有一个按钮是专为视力存在障碍的人提供声音和盲文帮助,为视障者和老年人带来了便利,实现了多通道的感官体验设计。

(二)基于行为水平的视觉代偿

行为水平的视觉代偿设计是以产品的功能为主的,行为水平的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把重点放在理解和满足真实使用产品的人的需要上[5]。产品的“功能性”是产品设计的基本目标,这也是评价一件产品的基础,感官代偿产品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通过调动感官的能动性,开发感官的潜在功能,增强感官的机能来补偿造成损坏或缺失的功能;二是从设计方面来讲通过开发新的产品功能来替代存在障碍的感官[6]如图4所示。

1.    感官代偿产品功能分析

(1)开发感官的潜在功能。科学研究发现,人体或动物的感觉器官出现功能障碍时,其他的感官就会增强其功能来补偿造成损坏或缺失的感官,这种自然的生理现象说明人的感官存在很大的潜力,在设计感官代偿产品时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这一潜在功能,在特殊教育学校里,先天聋哑的儿童在安装人工助听器之后,老师耐心地通过上千遍的发音训练,最终聋哑儿童能够学会与普通人进行正常的交流,这说明感官上的障碍可以在产品功能的辅助下实现开发其他感官的潜在功能。(2)开发新的产品功能替代感官障碍。初创公司VA-S开发的SmartSpaces通过AR技术帮助视力受损的人群看得更清楚的产品头戴式计算机设计,是能够帮助盲人重见光明的智慧设备,通过摄像头和携带式计算机为用户生成图像轮廓,该款眼镜可以让对色彩对比度不敏感或者辨识色彩存在困难的色盲人群通过眼镜形成的色彩对比度高的简单色彩进行识别,通过这款眼镜盲人能够看得到物体的大致轮廓,眼镜上的摄像头能够测量到物体与穿戴者的距离。

2.    感官交互设计:研究代偿机制下的感官交互设计中的用户情感就要从研究这一刺激物的特点着手,通常情况下,人、行为、场景和技术因素是产品构成系统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与人的感知觉系统共同构成产品与用户的交互过程。视障群体与用户的交互系统包括单向交互和双向交互两种,单向交互的情况下用户参与人与产品的互动的程度较低,大多数情况下是被动地接收信息的,产品通过本能层次上的自身感官代偿方式、外观形态、色彩、材质以及行为层次的产品功能、可用性等方面为用户提供情感体验。在双向交互中用户的参与程度较高,人与产品的互动较多,与单向交互相比,双向交互是通过行为层次的产品的功能、可用性以及反思层次的产品的效用、意义等方面为用户提供情感体验如图5所示。在行为水平上的感官代偿人机交互方式设计上充分研究分析用户的使用习惯,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感受到“自由”能在简单学会操作技能后去解决问题,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享受到成就感。

(三)基于反思水平的视觉代偿

反思水平的视觉代偿设计是在本能水平与行为水平研究基础上,与前两个阶段的视觉代偿方式、感官交互的内容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在此阶段中从包含的文化、传达的信息、产品意义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产品最终印象。

四、基于情感化的视障群体视觉代偿茶具设计

文章对基于情感化的视障群体感官代偿产品设计从本能水平与行为水平入手,将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次运用到视觉代偿产品设计中去,根据研究得出具体的设计流程如下:

(一)用户需求分析

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视力障碍的人口在平均110人中就会有1人是视力障碍,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首先要满足视障群体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其次是精神层面的社会需求,在保证用户安全的情况下还要满足愉悦的使用体验,其次,视障群体还需要社会的尊重,产品上的特殊标志会导致视障者在心理层面感到不适。视障群体在生活中会遇到问题时是需要家人或者朋友帮助的,然而,在身边没有助手时,视障者就要独立地面对生活问题。但是在独立面对问题的时候会存在安全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障碍,在期望未能满足时导致失望、抑郁、挫败感等情绪。因此,用户对产品的期望是能够独立使用产品,感受到自由、愉悦以及独立的使用体验。

(二)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专门针对视障群体的茶具设计,视障者以使用正常人使用的茶具为主,根据这一情况,对视障者茶具使用展开问卷调查,文章从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反思水平三个角度进行设定,分别突出产品的视觉代偿设计、功能、感官交互、人性化及情感化以此鎖定用户需求。此次调查的视障者,57.82%的人会选择找周围的人来帮助完成泡茶过程,依靠记忆或熟记操作步骤23.78%,通过听觉操作产品的用户比例为60%,通过触觉操作产品的用户为49.21%,35%的用户在倒水时发生过烫伤。在被调查的视障者群体中,有96.32%的用户认为在使用茶具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74.21%的用户认为存在视障者专用茶具的需求,76%的用户期望产品能够体验多种感官操作方式的产品并且愿意去使用新产品,本次调研针对300名存在不同程度的视觉障碍用户进行了调查问卷,最终,收集到的有效反馈问卷为280份,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为调查表格如表1所示。

通过问卷调研数据可知视障者在使用茶具时存在的问题是:仅凭声音辨别水位存在被烫伤的危险;行为水平的设计中感官交互存在障碍,操作时产品没有反馈信息,具体表现为茶水水位和泡茶是否完成方面没有可感知的交互方式,导致用户产生负面情绪;反思水平上用户体验不佳,不能体会有趣的使用过程,产品造型单一缺乏良好的使用体验感。

(三)视觉代偿情感化茶具方案设计

1.    产品的主要功能是泡茶,用触觉和听觉分别提示水位和泡茶完成提示,辅助读取水位,为明确具体的产品功能细节,通过4W1H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具体的内容包括:视觉代偿茶具设计成热感应触觉、加热技术、时间设置的形式,视觉代偿的4W1H分析如表2所示。

通过4W1H分析得出视障人群茶具的主要功能,结合对视障群体的调查问卷研究发现,被调查者对现有产品的问题及预期的产品基本一致,这也反映了视障群体需求的典型性,视障群体在本能水平的关注点及需求表现在:

(1)体积适中,便于手握,最好是能够有固定的位置以方便寻找。(2)易于使用触觉识别的材质,听觉提示或者触觉提示。(3)误操作时有提示,有触觉或者听觉感知水位变化。(4)操作过程避免发生危险。(5)颜色、用量等不易识别的特征能够通过其他感官感应。

2.    设计描述:根据视障者本能层次的情感需求分析可以确定茶具设计的代偿方式应采用触觉和听觉的方式代偿视觉,茶具设计在现有的茶具设计中增加了感官交互设计理念,行为水平的视觉代偿设计的感官交互设计是以人为中心,包括开发感官的潜在功能、开发新的产品功能,在行为水平的茶具设计中利用开发感官潜在的功能,即触觉和听觉的潜在功能,在感官交互的双向交互中用户的参与程度较高,人与产品的互动较多,所以,视障人群茶具感官交互设计内容为:(1)在行为水平中的茶具设计中设置热感应技术使视障者在向茶具里倒热水时通过触觉感知水位,热感应带处设置盲文,便于用户识别容量;(2)茶叶泡制完成时有悦耳的音乐提示,使产品需具备有效的指示性;(3)瓶体刻度用盲文标注,盲点在受热时在热感应条上凸起,视障者可根据触摸凸起读取水位,增强感官交互中信息交流的有效性,水位满时发出提示音反馈给用户,防止误操作;(4)视力正常的人群在使用茶具时也能体验使用趣味。在感官交互设计中是属于多通道感官的双向交互,这种双向的交互使用户与产品的互动较多,增强了产品的可用性和易操作性如图6所示。双向交互是通过行为层次的产品的功能、可用性以及反思层次的产品的效用、意义等方面为用户提供情感体验。

产品根据反思层次中使用体验的需求,在茶具底部增加防滑设计,增强杯底摩擦力,防止由于误碰导致的意外损伤,结合视障群体特殊的心理和功能需求,将前两个设计阶段中的视觉代偿方式、产品功能相互融合,以达到提高用户使用产品时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感、帮助用户建立自我形象、唤醒用户的自我意识。其次是触觉与听觉的结合实现视障用户的无障碍操作,外观设计上没有特殊标志保护视障人群自尊心,使设计更加人性化。

結论

文章从视障者群体的情感化的角度对感官代偿产品的无障碍设计进行了研究,从多通道的感官代偿,感官交互设计,建立用户自我形象三个方面设计产品,设计了一款符合视障人群需求的茶具,使视障者用户缩小了与普通用户之间的差距,体现了对视障群体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仝帼英.基于用户体验的老年人可穿戴智能产品情感化设计研究[D]. 长春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9(6):6.

[2]   陆海媚,吴衍发.快乐情感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486.

[3]   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98-99.

[4]   汤亚丽:感官设计理念在日用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吹风机的感官设计研究为例[D]. 山东大学硕士论文, 2014:2.

[5]   张晓利:体验设计的应用研究——以“3040”都市成人玩具设计为例[D].江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16.

[6]   李姝瑶.感官代偿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0:25.

猜你喜欢
情感化设计设计方法
动漫文化在儿童家具创意设计中的情感传递
基于用户体验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关于家居纺织品设计的情感化研究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
让灵活精悍的微课程成为初中语文课堂的左膀右臂
浅析儿童家具模块化设计方法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公路桥梁结构桥梁抗疲劳设计方法应用
由救生系统出发看水域救生新思路
如何利用七年级新教材进行英语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