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面具的艺术视觉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转换与应用

2020-10-28 08:42王钰双胡蕾
设计 2020年19期
关键词:视觉元素服装设计

王钰双 胡蕾

摘要:提取傩舞面具文化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中。以傩舞面具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可以查阅的资料,研究傩面具文化的起源发展,并对其进行总结概括,提炼造型和颜色特点,并通过现代设计手法運用到现代服装的设计中。得到与傩舞面具文化相关的设计作品。经本研究提取的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碰撞的转换方法,可为其他传统文化结合现代设计提供类比思路,丰富现代服装设计思路。可用于其他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的设计作品。

关键词:傩舞;傩面具;视觉元素;元素转换;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10-0019-03

Abstract:To extract cultural elements of Nuo dance mask and apply them to modern design.Taking nuo dance mask culture as the entry point,this paper studi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Nuo mask culture by referring to the materials,summarizes it,extracts the shape and color characteristics,and applies it into the

design of modern clothing through modern design techniques.The design works related to the culture of nuo dance mask were obtained.The transformation method of the collision betwee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design extracted in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nalogical thinking for combine other traditional cultures with modern design what also can enrich the thinking of modern costume design.Can be used for other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combined with modern design design works.

Keywords:Nuo dance Nuo mask Visual elements Conversion Costume design

一、概述

(一)傩舞的定义

“傩”本字的意思为祭祀,是原始信众为和信仰的“神”产生联系而定时举行的、旨在为借助神秘力量驱鬼逐疫、祈求神灵庇佑的仪式。原始的“傩”源于古老的巫楚文化,进行“傩”仪式时由巫师戴上面具扮演“神”并跳一些怪异的步伐来驱除邪祟,而后演变为一种舞蹈形式,成为“傩舞”。傩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长度可与巫楚文化比肩,有着浓重的神秘宗教色彩。傩舞可以分为傩仪、傩祭以及傩戏三种形式,进行傩仪式的专员被称为“方相士”,在进行傩舞仪式时,会以熊皮披身扮作“厉鬼”害怕的黄熊,头戴华丽面具,身着赤黑色的祭祀礼服,手持兵器,率领百余奴隶来进行怪异的姿势跳舞驱逐天地间的邪祟,其场面之盛大,影响之广泛,在当时受到极高的重视,更设有专员打理相关事宜。傩舞保留了大量原始时代遗留下来的信息,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凝聚了人民生活的智慧和文化,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

(二)起源与发展

傩舞文化历史悠久,关于傩舞的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傩舞起源于原始巫楚文化,因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原始人的制约颇大,原始人便将精神寄托于超自然的神和力量上,渴望获得超自然的能力来驱邪避凶,由此,图腾信仰、巫术信仰应运而生,这就是傩舞的萌芽。这种驱除鬼怪的仪式直到周代才开始被正式的称之为傩,当时的统治阶级还将傩舞写进制度规范中,规定其举行的时间,即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日举行。到了秦汉时期,傩舞仪式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员也有了明确的分工。[3]随着时代的发展,傩舞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一定的创新发展,其中最为明显的趋势是逐渐民俗化,傩舞不再是统治阶级才可以举行的祭祀仪式,逐渐演变成历年的民俗庆祝活动。到了宋代,民风开明,傩舞的内容也逐渐多样起来,增添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其性质由宗教性渐渐向民俗、娱乐性发展。到了现代,傩已经渐渐淡出人民的日常生活,现代的傩活动仅在广西、江西、湖南、湖北(省)一带还存留一些“乡傩”,并与当地的宗教、民俗活动等结合日益紧密。傩舞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出现变化,通过与不同的文化的碰撞、结合,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文化。

(三)傩面具文化艺术内涵

傩舞不仅仅是对古老宗教文化的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跳傩已经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极具民俗文化特色的活动,其中傩面具是傩舞仪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傩面具的发展历史是与不同宗教、民俗文化相互交织、相互交融的历史,呈现出复杂的艺术形态和深刻的艺术内涵。傩面具对于人民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在举行傩舞仪式中,傩面具代表的是人民信仰的神灵,其权威和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在平时,傩面具代表的是人民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多层次地折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体悟,更应该被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宗教文化产物,象征着是神灵、权力和地位。

二、关于傩面具的概述

(一)傩面具文化

《中国面具史》在对面具的定义中写到:面具是一种有特殊意义的象征性符号,是一种泛人类且古老的现象,它是人类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结合的产物。面具在历史上的用途非常广泛,涵盖了人民生活中的各方各面,具有多种学科的丰富研究价值。[9]傩面具不但是我国古老傩文化的代表特色,也是中国假面艺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傩文化中的面具,种类丰富、千奇百怪,傩面具不仅增加傩舞的观赏性和审美性,更为傩舞增添浓厚的神秘色彩,傩表演时没有任何台词,配以简单的锣鼓,仅用傩面具来区分人物和剧情,更有广为流传的“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的俗语。在傩舞的仪式上,面具文化是整场傩舞仪式的主干核心,是傩舞仪式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傩面具的艺术形象分类

傩舞仪式是承载一个地方民风民俗的传统仪式,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会直接影响当地的傩面具的种类,但由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绝大部分的傩面具种类都非常相似,经过笔者大量的资料调查,发现傩面具中的形象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    凶神:凶神一类的艺术形象是傩面具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其艺术形象来源于中国历史中的神话故事,例如傩本神、佛道神仙、八仙、雷公,钟馗,池哥神等较为常见和有威慑力的形象,源于信众对神的敬畏和崇拜。这类面具大多庄严肃穆,凶神恶煞,眼如铜铃,嘴露獠牙,头有犄角,煞气十足,信众相信因此才能威慑住邪祟,从而驱除邪祟,保佑来年风调雨顺。这类傩面具的颜色一般采用赭色主色,红蓝为辅的搭配,颜色明度很高,并配有金色纹饰,如图1、2、3。

2.    民俗神:民俗神包括民间世俗传说中的历史英雄人物、傩公傩婆等,相传以人类始祖伏羲女娲为原型,也有传以守护一方土地的土地公土地婆为原型,皆是庇护人类族群的守护者,这类面具形象与人面较为接近,面部底色大多为白色,慈眉善目,都是笑容的面像,如图4、5、6。

3.    想象神:想象神是来自人们想象的动物精怪的假面,大多由日常生活接触较多的动物变形而来,如:牛神、羊神、虎神和鸡神等,这部分面具为前两类面具运用时做辅助,使整个傩舞仪式剧情更丰富、更饱满,如图7。

三、傩面具的艺术特征分析

(一)配色特点

傩面具的面部都是统一的颜色,额间有不同的装饰,傩舞面具的颜色一般选用明度较高额颜色,达到亮眼却不轻佻,庄重又神秘的效果,其中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为红、蓝、黑、赭、金。贴金是民间常用的装饰手法,常出现在佛道神像的塑造上,也是傩舞面具中经常使用的装饰方式,金色是太阳的色彩,象征神圣庄重。同时红色是火的象征,也代表鲜血,古代信众认为血液有驱邪避凶的作用,傩舞面具中很多凶神的脸都是红色的,比如钟馗、关公。黑色和藍色是庄严肃穆的颜色,在傩舞面具中一般代表阴间和死亡,多用于来自阴间的使者面具,如判官、大小鬼。赭色是土地的颜色,古代信众认为生命来自于大地,土地是生命的源泉,赭色象征着与土地的联系,被广泛运用于傩舞民俗神和想象神的面具上,如牛神。

从总体上说,傩面具色彩具有共同点,都以一种主体色彩占据大部分面具再以几种辅助色彩进行点缀,而主体色彩和辅助色彩一般都是对比色或互补色,对比色或互补色的使用可使面具色彩特点突出。主体色彩一般使用在面具的脸颊、额头等主体部位,而辅助色彩一般使用在头饰和纹路上,且纹饰多粗犷夸张,装饰性强。如图8,以靛蓝为主体色彩,搭配黄色纹饰,使面具整体呈现出阴森恐怖的效果。若以黄色为主体色彩,加上蓝、红、黑、白进行装饰,则面具整体风格会呈现威武勇武的气概,如图9。作为互补色的红色和绿色也被广泛运用在傩面具上,红色绿色对比强烈,如图10。黑色在傩面具上也被广泛使用,黑色是一种神秘严肃的颜色,代表了死亡和未知,在宗教中已经被广泛使用,使人民对黑色有种自然而然的敬畏感,在黑色的基础上,搭配红、黄、白、金色的配饰,整体风格神秘庄严,如图11。

(二)造型特点

傩面具的大小因使用关系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其独特的造型,夸张的风格是傩面具文化中吸人眼球的亮点。傩面具的种类繁多,其中千奇百怪的人物形象构成了傩舞面具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些人物形象大多来自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在原有的人物形象的基础上,通过夸张化的五官和搭配独特装饰的手法来塑造人物。这些人物是变形的形象,它们呈现给你的感受是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除了夸张可怖的五官,这些人物形象额头正中间往往还有一只眼睛,象征“慧眼”,可以看到普通民众所看不到的“邪祟”。傩面具造型中另外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火焰纹,火焰纹装饰是傩面具中具有代表性的装饰,是火的象征,代表了生命和力量,没有火焰纹的傩面具是不被认可的。各种类型的假面在雕刻面部表情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笑,以它们独特的方式笑着,这都是因为傩舞仪式也是人们用来祈福娱乐而举办的,在各种创作形式上都会靠近喜庆。

四、在服装设计中的设计转化

傩舞面具图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特色和极高的艺术价值,研究发展傩面具图案文化对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笔者在对傩舞面具图案文化进行大量的文献查阅、整理、归纳、总结之后,对傩舞面具图案进行视觉元素提炼,归纳概括傩舞面具图案的视觉元素特点,即造型特点和配色特点。在保留傩舞面具图案主体特点的前提下,结合现代设计手法进形适当的变形,使图案设计作品兼具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审美,并可以使用平面和立体两类方法将图案设计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去。对傩舞面具图案文化进行现代手法的变形既研究传承了传统文化元素,又为现代服装设计带来新思路。

(一)视觉元素提取

1.    图案变形设计:傩面具因使用用途的关系,其图案皆是脸的图形,是按照人和动物的五官创作而来的,但在表情、装饰、颜色上更加夸张和威严。傩面具在傩文化的发展中不断发展和充盈,形成了其款式丰富,独树一帜的风格特点,但由于发展历史悠久,其本身的图案在不同的时期会受到当时不同的社会环境、技术条件等等因素制约,虽然样式丰富,但直接用于现代设计中既没有挑战性也很难满足现代设计的审美需求,故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对传统傩面具图案进行变形,再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常用的图案变形手法有归纳法、抽象法和组合分解法。

(1)     归纳法:图案变形中的归纳法,即归纳总结、分离提纯。在通过大量的图案收集后,总结其普遍的、有代表性的特点,摒弃其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的差异点,提取传统傩面具图案中共性最多的、最具风格的特点并保证其整体风格框架的前提下来进行变形设计,既可以继承中华传统傩面具图案,又简洁明了,有利于图案设计作品的传播和利用。青花瓷属于中国主流彩瓷中的一种,其发展历史悠久,普及范围广泛,是中国图案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因含有钴元素,使瓷器煅烧之后的花纹呈蓝色,而青花瓷正以蓝色且复杂优美的图案闻名全球。国内外各行各业都有以其为主题的图形设计作品,但青花瓷本身的图案复杂多样,数不胜数。现代设计作品往往提取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遵循其对称、重复的特性进行再创作,如图12,经过归纳法提炼出青花瓷中较常见的羽毛和祥云的图案进行变形创作,因其含有青花瓷特有的颜色和布局规范,使人看到以下图案设计作品的时候会立刻想起青花瓷,更有利于作品的传播但却不会丢失青花瓷本身的风格。

(2)     抽象法:抽象法是采用几何的简单线条勾勒出图案的大概 ,一般采取部分图案抽象化。通过这个方法可以将传统图案变形得更加简洁、意象,且不局限于固定思维,在不同的欣赏者前面表达的意思也会不同,千人千面,脱离“形”而传达“意”。抽象画的线条凌厉,表现力更强更有冲击性,且更具有现代感。将传统文化元素和抽象法结合,实现了传统和现代的碰撞。抽象派代表大师毕加索在其超现实主义时期所画的作品都属于抽象派,抽象法建立在部分写实上,给人一种似像非像的感觉,不同于其他风格的画法,抽象派添加了很多坚硬、风力的直线或图形,令人印象深刻,如图13,毕加索用几何图形表达人的脸部,说不清是几何成为了本体形象还是打破了本体形象,画的重点已经不在于“形”而更突出了“意”,突出人物的情绪、内心世界或是画家本身的心境,使看画者产生无限共情,难以忘怀。

(3)     组合分解法:组合分解法即打散、重组。传统傩面具图案 文化在经历几千年的历史之后在形状、色彩和表现手法上已经有了固定的模式,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在图像变形中可以适当地对傩面具图案进行分解,将一个整体图案分解成局部的多个元素,选择性地提取部分元素并加入一些新的现代元素,使传统图案文化元素和现代元素进行碰撞、融合、协调。我国京剧脸谱已被公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之一,其脸谱图案在国内外都非常流行,也被经常用于图案设计中,如图14,两个图形都采用了组合分解法,保留了脸谱中部分元素,又把蝴蝶、耳机和脸谱组合在一起,做到轮廓和颜色相似且不突兀,有冲击感但又不奇怪,都很好地展现了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的结合。

2.    色彩搭配运用:色彩搭配在设计中非常重要,好的色彩搭配可以直接影响消费心理。傩舞面具色彩搭配一般运用高纯度颜色、强调对比的色彩进行搭配,这种搭配方式已具有其独特的搭配风格,能使人在看到这种搭配后立刻联想到傩舞文化。例如红色和白色是肯德基,红色和黄色是麦当劳,白色和绿色是星巴克,红色和黑色是米老鼠等,这些品牌标志需要给消费者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消费者看到这类搭配就会下意识联想到浙些品牌。笔者通过大量的资料查询总结归纳出傩舞面具使用频率最高的五种颜色为红、蓝、黑、赭、金,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两套色彩搭配方案,如图15所示,可用于相关风格的产品设计。

(二)设计方法运用

1.    平面运用

(1)     立体绣:立体绣源于十字绣,和其他刺绣最大区别就是大多数刺绣皆为二维平面的刺绣,而立体绣则是在三维刺绣,其作品图案的全部或者一部分是立体的,如图16。立体的图案设计可以给人一种特别的视觉体验,让人更有代入感,可以利用此方法结合傩面具图形进行创作,在面料上制作出立体或半立体的傩面具图形,在符合其面部图形的立体轮廓的前提下,使整个设计作品更具趣味性。若要更具创意性,也可以在技术可行的条件下用新颖的材料代替普通毛线,例如发光导管、塑料、金属等来进行创作,会使整个设计作品更具现代感,更抓人眼球。

(2)     褶皱:褶皱作为服装造型的常用手段之一,可以利用褶皱将平面面料塑造成立体的效果,运用面料自身的肌理,通过折叠,抽褶等方法可以将造型大概的立体轮廓表现出来,达到立体的面部轮廓效果且具有朦胧抽象的风格特点。三宅一生曾用褶皱为主题进行创作,将面料通过折纸的方法展现出立体的效果,如圖17,该方法巧妙而个性,使服装作品更饱满,更丰富。这种方法也可以类比傩面具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将傩面具图案的大致轮廓分成几个小的几何体,可以先通过折纸折出相似的体积和轮廓,再记录下折痕替换成硬挺一些的面料进行实验创作。

2.    立体运用:立体造型具有极强的空间感和体积感,可以利用面料特性和一定的工艺手段构成一个立体的形象,例如图18,用面料的纹理形成一个个的小茧,再由小茧堆积成有立体感的的空间造型,或是由面料形成一个巨大的萨克斯风作为服装设计的下摆,可以达到使设计作品立体且夸张的效果。使用该方法可以先简化傩面具图案,描绘出傩面具图案的大致立体轮廓,将其分割成很多个小块几何体,再将其拼接起来,便可以形成立体的面具造型。另一个方法是用立裁技术先确定需要的立体轮廓,再填充进棉花等填充物,亦可达到立体的效果,且会更加饱满。如图19是笔者运用打版的方式先确定面具图案其大致的面部轮廓,再分割成几个几何面块,将需要凸起的地方用几何形分割开,再将其拼接成部分立体的面具造型,在装饰细节处用盘金绣勾勒出银色的五官和装饰品,使整个作品总体造型庄严肃穆但又有现代感。

总结

傩舞作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属于古老的民间艺术,其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分布、突出的风格具有深刻的人文价值。傩面具文化是傩舞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更加深刻的艺术内涵和艺术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傩舞仪式初始的目的和性质已逐渐淡化,但傩面具文化的色彩造型艺术却保留了下来。通过研究傩舞面具文化的色彩造型特点,对中国传统傩舞文化进行深度研究和剖析,从中提取传统视觉元素,并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将其变形,再将其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既充沛了现代设计的想法,又弘扬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为这类设计作品带来了深厚的文化价值、广泛的审美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盈.湛江傩舞服饰的艺术解读与新特性研究[J]. 南方论刊,2018,000(002):76-78.

[2]富育光.Investigations on the Mask Culture of Northern China%北方面具文化考析[J]. 北方论丛,2001,000(002):16-21.

[3]李玉,徐艺,韩梅.从傩舞的形成到其传承和发扬[J]. 艺术科技,2012,000(004):16-16,21.

[4]   周婷,胡蕾.当代语境下的服装创新设计表达——以荷叶边为例[J]. 大众文艺,2019,18.

[5]   穆涛.民俗体育视角下南丰傩舞的调查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3.

[6]   方亮.从江西婺源傩舞面具看面具文化[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12):247.

[7]   贵州省艺术研究室,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贵州傩面具艺术[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8]符均.浅论巫傩面具的艺术特色[J]. 文史杂志,2002,000(006):51-53.

[9]   张霞.傩面具艺术表现形态的特色初探[J]. 大众文艺,2008:64-65.

[10] 万建中.江西最早的傩面具与傩的始源[J].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2):26-30.

[11] 余永红.陇南白马藏族傩面具及装饰的符号特征与文化含义[J]. 民族艺术研究,2010(03):134-138.[12]秦香.中国古代傩面具赏析[J]. 民艺,2018(4):144-148.

[13]胡潋川.中国传统文字在服装设计中的设计研究——以文字"鸟,琴"为例[J]. 设计,2019,032(011):14-16.

猜你喜欢
视觉元素服装设计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高原之歌服装设计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况敏服装设计作品
论电视新闻节目中视觉元素的形态及作用
品牌包装设计的视觉要素建构探析
探析“苏式”景观设计师养成
现代展示场景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应用研究
段辉红服装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