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理趣课堂的策略研究

2020-10-30 09:20王翠花
天津教育·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课堂效率小学数学

王翠花

【关键词】小学数学;道理情趣;实践活动;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探讨数学知识的原理,从而使学生把握数学课堂的积极意义,理解数学知识的原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把握一个“理”字,让学生把数学知识理解透彻,理解数学知识的精神实质、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还把握一个“趣”字,让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在乐趣中寻求学习的动力,从而全面学习数学知识,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在知识的应用中寻求理趣

数学知识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现实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存在。那么如何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时候明白一定的道理,从中感悟学习知识的乐趣?比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正式授课以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搜集一些饮料瓶,查看外包装上的百分数,让学生初次感受百分数在生活当中的应用,从而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无处不在,通过联系生活实例,让学生真正理解百分数的含义。当学生学习了百分数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問题的能力。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洗衣服,洗衣服时经常要用到洗衣粉或洗衣液,那么在一盆清水当中,倒入多少洗衣粉或者洗衣液能达到最佳的洗涤效果?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经过反复的实践研究,掌握了科学地使用洗衣粉或者洗衣液的方法,明白了百分数这个“理”,又从实际的操作当中找到学习数学的“趣”。这样就达到了活学活用数学目的,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生活情趣,从而理解数学的真正含义。

二、在操作实践中体悟数学知识的理趣

小学生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好奇心特别强烈,在这种心理因素的驱动之下,小学生显得特别好动,那么数学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种性格特点,让他们在操作实践当中体悟数学知识的原理,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情趣,在具体的动手实践活动当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空间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这一节时,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能从生活中找到“比”,理解比例的真正意义。上课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测量自己拳头的周长,得出一个数据,然后再引导学生测量自己脚的长度,结果学生惊喜地发现拳头的周长与脚的长度之比是1:1;学生从测量当中得到了乐趣。接下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测量自己的身高与自己的胸围,然后两组数据对比,对比的结果是身高与胸围的长度之比为2:1;结果学生还惊奇地发现身高与脚长之比为7:1。学生测量自己身体的数据越多,发现的惊喜越多,情趣越多,那么学生对“比”这一概念理解得就越加深刻。在这一教学过程当中,学生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掌握了准确的数据。然后教师通过语言上的引导,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成了直观的数据对比,学生从数据的对比当中理解了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把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起来,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探究数学知识的原理。把学习数学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能让找到学习的乐趣,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加强了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课堂效率小学数学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