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初探

2020-10-30 09:20杨婧
天津教育·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学习模式小学语文

杨婧

【关键词】学习模式;项目化学习;小学语文;教学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现实情境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项目化学习是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项目,促进学生自己的感悟和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自身素养,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高效的学习方法被称为项目化学习法,由于它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深度探索,受到世界各地广大教育人士的推崇。

一、小學语文项目化学习的主要特征

当前小学语文的学习现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无效学习、死记硬背、应用性差和竞争性学习等,而项目化学习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充分实现了将书本知识向为实践知识转化这一艰难过程。以下是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几点主要特征。

(一)基于项目

所谓项目化学习的重点自然是项目,其特点是遵循语文学科的教学理念反映到现实实践的一种学习模式,学生通过参与实践项目活动,调动大脑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以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项目化学习就是将语文学科特点和教材的人文主题结合起来,围绕生活现实整理语文核心知识,创新语文教学模式,设置实践性困境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探究解决的方案,运用高效、有挑战性的学习方法,来培养语文素养的过程。

(二)学为中心

学校开展的一切教育活动,包括项目化学习,都是以学习为最终目的和教学中心的,“学为中心”就是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传统式死板的教学,离开讲台,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的重点任务是发挥自己的引导和评判作用。但是“学位中心”具体实施方法如何呢?这里就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推进学生高效学习,让学生用“语文的眼睛和思维”去观察和感知世界,搜集学科经验和信息;用“语文的嘴巴”去表达锻炼,一步步充实学生的内心世界,建构和完善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

(三)指向素养

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不同于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强调学生投入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小组协作完成的实践能力、思维分析探究能力以及最终成果导向和自我认知评价能力等。教师应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让学生自己体验、感受、思考、发现、探究、运用和完善,从最开始的书面学习转化为实质应用,最后内化成为学生的自我审美、语言情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项目学习的具体实行策略

(一)围绕学习内容的主题开展教学活动

每个阶段的学习过程都有一个固定的主题,教师应围绕学习主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组织合作的方式开展解决问题的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发挥想象,调动自己的知识库,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或者看法观点,通过集体谈论、开发思维,最终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也许会产生自我怀疑,但是最终都会有一个解决方案,也由此能更新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强自己的知识运用能力。语文课文中无论是单篇课文还是整个单元教材内容,都是服务于人文主题的,每篇课文都有主题。例如《曹冲称象》一课,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两种不同的称象方法。为了让学生高效记忆课文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熟悉掌握课文内容以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两句关键语句,让学生将两种称象方法以示意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按照正确顺序理出称象的过程。每一篇课文都有一定的结构,课文的结构是通过内在联系串联起来的。例如《玲玲的画》一文中,故事的主线是人物情绪的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故事中人物情绪的变化,依据故事情节来推动表现玲玲情绪的变化,当教师带领学生了解了这篇课文的内在联系后,学生就能够掌握整篇课文。

(二)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实践化

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实践,学生习得的知识点最初来源于实践,经过书面整理成知识点。然而项目化学习就是主张学生由最初的实践自主习得知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自己找解决的方法,最终解决问题,将一切自己参与的实践活动内化整理为自己大脑中的知识。小学课本的单元练习里有《日积月累》版块,里面积累了一组春天景象的四字词语,例如“春回大地”“莺歌燕舞”“万物复苏”“花红柳绿”“泉水叮咚”等,分别从视觉听觉等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教师一般都会在单元总结的时候讲一讲,或者让学生积累下来背诵,以此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只是碎片化的学习,大脑中暂时保存这样的知识,而项目化学习就是让学生亲自感受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以及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究竟是怎样的感受,带学生走进春天的大自然,通过自我感知,增强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协作化

项目化学习强调实践,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协作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多多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促进学生之间高效协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结组,相互讨论,最后每个小组给出最终解答,小组之间也需要互相答辩,得出最终答案。语文课本里经常会出现“借物喻人”这一手法,

例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学生对“后来的游客观光时,都喜欢在那两棵茂密的樟树下合影”这一行为表示不理解,或者只是了解到表面意思,比如很多学生通过浅层阅读,就只注意到樟树的葱郁蓬勃和内在的高贵之处,并不会将其与宋庆龄联系在一起,然而实际课文要表达的并不是这棵樟树多么高大、茂密,而是因为这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人们和樟树合影的目的是纪念和瞻仰宋庆龄,并非因为樟树的茂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划分小组,让学生多读多理解,先让小组讨论共同协商找出正确答案,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思想的碰撞和博弈比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效率要高,印象和理解深度也更深。

三、结语

实践表明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是教学中高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模式,这是经得起实践证明的,也是值得推崇的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学习模式小学语文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优势?探索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