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泥壶

2020-11-06 07:30李立山
曲艺 2020年8期
关键词:管理处防护服物资

有个调研员他本姓吴,

在综合处里当干部。

别看他,虚岁还没到五十五,

可白胖的身子发了福。

平光的眼睛没有度,

脖子屁股一般粗。

他总是,身穿着笔挺的西装裤,

配一件藏蓝的松口夹克服。

从科员、科长到副处,

多少年从没离开过这间屋。

去年他熬到调了正处,

可调研员,无职无权总觉得心里不舒服:

咳,都怪自己的命太苦,

老爹沒文化呀,给我起了个名字叫吴有福。

“有福”这名字真挺酷,

可偏偏倒霉我姓吴。

子随父姓也改不了,

得,没有职权我就图舒服(吧)。

他整天,办公养生两不误,

手里总端着一把小泥壶。

在办公室,他看会儿材料走会儿步,

还练书法,最爱写条幅“难得糊涂”。

在春节,疫情紧急各个地方都缺干部,

很多部门人手不足。

吴有福,被派到防疫物资管理处,

帮助分配物资防病毒。

临行前,准备工作再忙碌,

他也没忘带上他的那把小泥壶。

那几天,确诊疑似病人的数字天天涨,

一下子,医院的物资严重不足。

缺口罩,防护镜,

更急需专业的防护服。

眼看着,一个个病人等着抢救,

医生们急得都想哭。

“嗡嗡嗡”救护车刻不容缓开高速,

各路口,一路的绿灯变通途。

风驰电掣,赶到了防疫物资管理处,

第一个冲进门的是第三医院护士卢秀珠。

“快!快!我领物资马上赶回急诊部,

医院告急,急需这批物资灭病毒!”

小卢她一喊不要紧,

吴有福忙说:“别咋呼!

来机关一点规矩都不顾,

吓得我差点摔了壶。

要知道,制度,制度,要讲制度,

不能光凭嗓门粗。

城管罚款嗓门大,

要不让他先领防护服?”

小卢忙说:“对不起,

我心急呀,真不该跟您犯态度。”

“哎,这就对啦,你这样说话多和蔼呀,

还显着咱护士不庸俗。

(白)有单子吗?”

(白)“有,有,有。”

小卢赶紧把单子递过去,

吴有福把他的眼镜扶了扶。

他看完了正面看反面,

一边看着一边读:

“第三医院急诊部……

哎呀,这个不行,拿这个不能领口罩防护服。”

小卢一听头都炸(啦),

急得她当时就要哭。

“为什么?为什么?前方救人可不能等呀!”

“我知道,我知道,再急也不能没制度。

我们就是要为战胜疫情服好务,

物资处人手也不足。

你看看,我也是滚了一身土,

我们多忙你们根本不清楚。

同志,咱们要相信市政府,

有卫健局,减灾处,

还有防疫指挥部。

得盖章,得批复,

层层把关别马虎。

事越紧急越要稳得住,

咱可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

这时候,门外又冲来人不少,

身上都穿着护士服。

“都别乱,都别乱!

同志们哪,你们都有知识读过书。

这里是防疫物资处,

乱哄哄的,你们拿这当了啤酒屋(啦)!”

吴有福,端着泥壶喝了口水,

在桌子角坐了半拉肥屁股:

“同志们哪!

现在是疫情关键期,

军民同心抗病毒。

上级领导有部署,

各省市和世界各地的侨胞捐助如火如荼。

放心吧,全国都是一盘棋,

有党中央,我们天大的困难能克服!”

吴有福一套一套的嘴不住,

嘚吧嘚吧地穷白话(此处读“白呼”)。

小卢她擦了一把眼泪说:“你打住!

我们不听你在这儿瞎嘟嘟。

前方等物资救人命(哪),

你快发救命的防护服!”

大家喊:“特事特办,战疫情的规定早发布(啦),

我们要领了物资去战病毒!”

呼啦啦,大家伙紧围住了吴有福,

吓得他,从桌上往下一骨碌:

“特事特办?特事特办谁做主(啊)?

出了问题责任由谁负?”

(白)“我负!”

门外边,来了督察组的组长大老胡:

“噢,胡组长,您可来啦,

您就是我的救命符。

您看这……”

“吴有福!大疫当前多少百姓有危难,

有多少医护人员舍生忘死战病毒。

你身在防疫物资管理处,

为什么不赶紧给一线把物资分配足?”

“噢,噢 ,是这样,我给您详细做汇报,

您听听哪还有缺失和疏忽。

我们正进行物资造册清点数,

下一步是摸底落实哪家物资不充足。

要做到,分配一定要有准谱,

坚决避免糜子面熬粥——太糊涂

(呀)。”

老胡说:“你住口!现在需要兵贵神速,

我看你,是光说不干派头足。

你给我报报库存的物资具体数?”

(白)“啊,啊?现在就说呀?”

“马上!”

“那什么,一忙我的脑袋就犯糊涂。

现在……估计……库里有口罩N95,

那边大概其码的是防护服。

护目镜后边忙着正点数(哪),

归了包堆……可能……再详细的我也不清楚。”

吴有福支吾着净打马虎眼,

啪!气得老胡一拳砸了他的小泥壶:

“吴有福!你拿百姓的生命当儿戏,

不配给人民当干部。

我宣布:吴有福停职去反省,

贻误战机,不严肃处理民不服。

我们负责物资管理处,

马上给各医院把急需的物资配备足。”

(白)“好啊!”

大家伙,激动得鼓掌掉眼泪,

您现在再看吴有福,

躲在家里不出屋,

就聽见“呜呜”一个劲地哭,

这一回,他是里外彻底不舒服(啦)。

点评: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曲艺人闻风而动,不用上级安排和领导布置,一篇篇抗“疫”作品脱颖而出。其中,军旅曲艺家李立山接二连三地推出了《站哨台》《柳林湾》《银燕飞向罗马》等有影响的作品。立山贤弟的作品,量高质优,很多段子第一时间就有人演唱并在各种媒体上广为流传。

立山的作品为什么成功率高?我给他总结了三点:一是写作技巧娴熟,通晓辙韵和四声平仄;二是他自身就是演员,有舞台实践和丰富的表演经验;三是他能独辟蹊径,编出与别人不同的故事。

快板书《砸泥壶》讽刺的是一个慵懒无为的官僚干部,作者先为人物画像:“虚岁还没到五十五,可白胖的身子发了福。平光的眼镜没有度,脖子屁股一般粗。他总是,身穿着笔挺的西装裤,配一件藏蓝色的松口夹克服。”——连穿戴打扮都是“标配”!这形象,谁见了也会觉得似曾相识。再说人物的名字,叫“有福”可又偏偏姓吴——这就有趣了。就是这样一位当一天和尚撞不了一天钟的干部,居然也从副处熬到了正处。疫情当前,“吴处”“有处”了,被派到防疫物资管理处。大疫当前,兵贵神速,可面对风风火火前来领物资的护士小卢和不断冲进来身穿防护服的人们,吴处却依然旧习难改,官僚作风表现得无处不在。他不紧不慢地打着官腔,一本正经地跟小卢讲制度要批复……恶劣作风令人讨厌。故事如果这样写,最后再来几句说教式的批评当然也无不可,可那样就会流于一般,特色全无。这个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作者独具匠心地为吴有福设计了一个重要的道具——一把与人物如影随形的小泥壶。

为了增强泥壶的作用和艺术效果,立山在行文中不动声地对泥壶进行了三次铺垫。第一次算是正常叙述:“他整天,办公养生两不误,手里总端着一把小泥壶”,这与人物身份很相符,观众也会觉得十分合理。第二次铺垫是“临行前,准备工作再忙碌,他也没忘带上他的那把小泥壶。”到了领物品的人火急火燎乱哄哄的情况下,作者又进行了第三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铺垫,让吴有福在百忙之中还要“端着泥壶喝了口水”,这种慢慢悠悠、事不关己的态度太让人恨了!所以督察组长老胡才在盛怒之下猛砸一拳,把吴有福的泥壶和他身上的惰气及官僚作风一起砸碎。前面的铺垫是“三番”,最后老胡这一砸是“四抖”,与“三番四抖”的艺术规律相契合,既在意料之外又于情理之中。吴有福这把泥壶从几次在人们面前出现,到最后被老胡怒砸,是《砸泥壶》这篇作品显著的特色。砸壶之前,作品已经具备了曲艺创作所提倡的“有人、有事儿、有情、有趣儿”的艺术要素,末了这一“砸”,又为作品加了俩字儿:“有劲儿!”总之,《砸泥壶》是篇好作品。为作者李立山点赞!

我跟立山贤弟是几十年的好友,台下共同创作,台上一块演出,时常在一起切磋技艺。在阅读《砸泥壶》这篇稿子时,发现有“要为战胜疫情服好务”这样的词,“服好务”其实就是“服务好”的意思,可要把服务俩字拆开说成“服好务”,则显得不够讲究。社会上类似用法很多,由来已久如“演完出”“感了冒”,等等,借这个机会提出来供择讨。对了,《砸泥壶》中“要为战胜疫情服好务”这句话是吴有福说的,对他就用不着那么较真儿了。

(点评人:北京曲协名誉副主席崔琦)

猜你喜欢
管理处防护服物资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改良医用防护服的穿着舒适性与防护性能分析
巾帼风采
抗疫空调防护服及其保障系统
特殊的“衣服”特殊的爱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试论如何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管理处办公室的职能
浅谈如何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管理处办公室的职能
救援物资
大陆援台物资遇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