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大衣

2020-11-06 07:30周晓蓉
曲艺 2020年8期
关键词:小燕老婆婆大衣

周晓蓉

女 湔江两岸春风暖,扶贫攻坚决胜年。一桩桩、一件件,多少故事在流传。说的是,有个姑娘叫小燕,今年十九读大专。爸爸支援黑水县,一去就是两三年。红灯笼,挂门前,春联贴在门两边。小燕子,天天盼,一家过个团圆年。

男 扶贫攻坚是硬战,重责在肩不怕难。只有愧,父母跟前有亏欠,妻子女儿少陪伴。攻坚走过前阶段,终于迎来好明天。抽空回家转一转,欢欢喜喜过大年。

男 (白)我回来咯!

旁 (白)回来咯,回来咯!

女 (白)爸爸你回来啦。

男 (白)哎呀,我忘了!我忘了啊!

女 (白)你忘了啥?

男 红大衣,新崭崭,燕子你是最喜欢。勤工俭学买一件,时时刻刻身上穿。国庆休假见我面,临别忘在我房间。千叮咛,万嘱咐,记得给你寄衣衫。

女 (白)对啊,你一直忘了寄,那这次回来又给我带回来没呢?

男 (白)我,我……唉!

男 怪我怪我都怪我,国庆过后寄衣服。出门遇个老婆婆,天寒地冻衣裳薄。当时心急没想过,只愿婆婆能热和。红大衣,呢子做,遮风挡雨用得着。衣服婆婆身上裹,开车送她回了屋。转身忙得跑断脚,各种琐事多又多。错错错,我的错,女儿你听爸爸说。这就重新买一件,穿起新衣去上学。

女 (白)不嘛爸爸,我就喜欢我那件!

男 (白)那我年后买件新衣服去找老婆婆给你换回来?我觉得,老婆婆更适合保暖的深色羽绒服。

女 (白)也许,老婆婆有个和我一样大的孙女,她就喜欢红大衣呢?

男 (白)啊!不会吧。

女 (白)爸爸,你看这是啥?

女 红大衣,是那件,国庆时候身上穿。一不小心遭剐烂,我才脱下放房间。爸爸做事太忙乱,破衣披上婆婆的肩。婆婆孙女叫尔玛,细心收好破衣衫。衣衫包里有证件,尔玛着急要归还。四处打听没进展,只好写信到大专。一针针,一线线,尔玛熬夜补破衫。破洞成了俏飞燕,口衔一支报春兰。栩栩如生俏飞燕,引来同学都围观。你夸奖来我点赞,纷纷要求来一件。我的心头灵光闪,手工羌绣不一般。千种图案万种色,总有一种她喜欢。我在学校做网站,尔玛在家做中转。微博、微信、微视,短视频、朋友圈、直播间,发动同学做宣传。黑水的景色,羌绣的美艳,一天一天,一天一天往外传。到如今,已经迎来了雪花一样的订单,雪花一样的订单。

男 (白)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燕啊小燕,你给爸爸上了生动的一课啊!爸爸不能输给你,看来,我还是要深挖细查,多开拓思路,给村民多找几条致富路。

点评:

“扶贫攻坚”作为主旋律作品的创作题材,稍不留神便会喊着响亮的口号陷入宏大却平庸的视角。而四川清音《红大衣》以父女俩久别后的一场会面作為情境,以一件被遗忘却又复得的红大衣作为戏核,以生活化的场景、人性化的语言、奇巧化的构思编织了一个温暖的小故事。

身穿红大衣的女儿去扶贫一线探望支援藏区的父亲,却将不慎被剐坏的大衣忘在父亲那。当父亲自责没将大衣带回时,女儿已穿上那件一样又不一样的红大衣。故事悬念即在“一样”与“不一样”间展开:红大衣还是那件红大衣,但剐坏之处却出现了一只羌绣的“俏飞燕”。而“不一样”从何而来?悬念如何解开?聪慧的作者设置出了一条副线:父亲随手将女儿遗忘的红大衣披在了藏民身上为其御寒,藏民的孙女将奶奶穿回的大衣修补一番,通过衣袋里发现的联系方式寄回了红大衣。当悬念解开看似故事完成之际,作者笔锋突转,将这件“不一样”的红大衣与主题精准结合,通过互联网的宣传使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让精美的羌绣在红大衣上凸显出的价值与扶贫的方法与成果相关联,升华了主题,点明了立意,用小切口写出了大文章。

当然,作品如果在开端的结构方式上能再创新凝练,整个故事在细节的挖掘和个性化的语言上再多下点功夫,一定会闪现出更耀眼的光芒!

(点评人:中国曲协苏州评弹艺委会委员胡磊蕾)

猜你喜欢
小燕老婆婆大衣
一只小风筝(上)
知了的大衣
镜子
不怕冷的大衣
The Old Woman Who Lived in a Vinegar Bottle 醋瓶里的老婆婆
穿大衣
不怕冷的大衣
最棒的玉米
双眼皮
老婆婆的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