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娘家

2020-11-06 07:30张钢
曲艺 2020年8期
关键词:网状羊粪回娘家

甲 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俩是两口子……

乙 (笑)

甲 他是我丈夫……

乙 (笑)

甲 我是他媳妇。

乙 (笑)

甲 笑够了没有?合着咱俩结婚是个笑话?

乙 嗯。(点头)

甲 啊?

乙 不。(摇头)

甲 那你一个劲儿乐什么啊!

乙 这不前些日子我和你又回了一趟娘家,发现你家和以前大不一样了,所以高兴啊。

甲 我家以前也挺好的。

乙 以前还挺好的?拉倒吧!大家不知道,她家住的那地方山大沟深。

甲 就在山窝窝里。

乙 当初她家就只能用一个字形容。

甲 哪个字?

乙 穷穷穷穷穷——

甲 你这是一个字吗!

乙 在山窝窝里,有回声。

甲 没办法,我老家是山区,交通不便利,所以经济落后一点儿。

乙 落后一点儿?那是落后的屁股让狗咬。

甲 啊?

乙 ——肯定(啃腚)落后。

甲 你这都什么俏皮话啊!

乙 我俩下了火车坐汽车,下了汽车走山路,走了得有两个多小时啊。

甲 多走走路,减肥。

乙 肥没减,芭蕾倒会了。

甲 怎么呢?

乙 那条路又是坑又是泥,到处有地雷啊。

甲 哪有地雷啊?

乙 羊粪蛋啊,一个个圆乎乎的,这要一脚踩上,我这鞋就完了。(跳着走)

甲 变兔子了!

乙 到了家我一看,好么,他们不住房子,都住在洞里。

甲 住洞里?是无底洞还是盘丝洞啊?

乙 是黄风洞。

甲 合着我们都是妖怪啊?

乙 对啊,你爸说的!

甲 說什么啊?

乙 (学老丈人)我们住的这是妖洞。你听,妖洞。

甲 我爸说的是窑洞。我们那里是黄土高原,家家户户都住窑洞,冬暖夏凉。

乙 还冬暖夏凉呢?我就是冬天去的,一点没感觉暖和,冻得我鼻子眼儿里挂了两条冰柱。

甲 这夸张了吧。

乙 一点不夸张。难怪大冬天的你弟弟妹妹都在院子里呢,后来我算明白了。

甲 明白什么?

乙 屋外比屋里暖和,有太阳。就算没太阳,跑一跑、跳一跳,也能自动发热。

甲 那你也出来呗。

乙 都站院子蹦跶?知道的是为了取暖呢。

甲 那不知道呢?

乙 以为跳广场舞呢!大冬天为什么不买煤生炉子?

甲 家里穷,没钱买。

乙 再说屋里那个黑啊,伸手不见脚趾啊。

甲 脚趾啊?那永远都见不着。伸手不见五指!

乙 怎么不开灯啊?

甲 没电!

乙 点蜡烛啊。

甲 家里穷,没钱买啊。

乙 不过你爸爸穿得倒挺时尚。

甲 时尚?

乙 对啊,穿了一件网状大棉袄。

甲 网状棉袄?

乙 就和网状丝袜一样,全是窟窿。

甲 那棉袄比我岁数都大,肯定都是窟窿。我妈还没来得及补呢。

乙 千万别补。

甲 为什么?

乙 你弟弟妹妹们穿的就是补丁摞补丁,五颜六色的,跟贴满小广告的电线杆子一样。

甲 我爸妈说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乙 为什么不买新衣服啊?

甲 家里穷,没钱买。

乙 一吃饭,嚯,你妈妈端上来这么一大盆蒸土豆。

甲 新姑爷第一次上门!

乙 这蒸土豆吃多了可胃酸啊。

甲 没事,那不有一碟咸盐嘛,沾着吃。

乙 新女婿第一次上门,就吃这个?

甲 我们一年四季都吃这个。

乙 好歹炖一只鸡啊。

合 家里穷,没钱买。

甲 你也会了。

乙 买什么买?那院里不是有三只鸡吗?怎么不吃啊?

甲 不能吃,那鸡留着下蛋呢。

乙 那鸡蛋呢?

甲 卖钱了。

乙 钱呢?

甲 这不都在盆里嘛。

乙 合着这土豆也是买的?你们家不种粮食?

甲 粮食早吃完了,我们这里靠天种地,粮食根本不够吃。

乙 连饭都吃不饱,就这你还说挺好的?

甲 不管怎样那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啊。

乙 太贫穷了。

甲 俗话说得好: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乙 狗不嫌家……哎!

甲 开玩笑了。那这次回去,怎么高兴成这样啊?

乙 因为变化太大了,六七年没回来,下了火车一出站就懵圈了。

甲 别懵了,你看那是谁?

乙 谁啊?

甲 (学弟弟)姐姐姐夫过年好。

乙 这是她弟弟。你这是专门接我们来了。

甲 是啊,姐夫。

乙 幸亏你来了,要不然这些东西能累死我。

甲 来,把东西放车上。

乙 哎,嘿,嚯……

甲 姐夫,你牙疼啊?

乙 不是,这汽车谁的?甲 咱家的。

乙 咱家的?

甲 赶紧上车吧,爸妈都等你们呢。

乙 你会开车了?

甲 都开了3年了。

乙 你这是带我们去哪啊?

甲 回家啊。

乙 这怎么成了柏油路了?没坑没泥没地雷了。

甲 地雷?

乙 就是羊粪蛋啊。

甲 羊粪蛋啊?现在那玩意儿可是稀奇的东西,轻易见不到的。到家了,下车。

乙 真快啊。

甲 (学妈妈)女婿回来了?

乙 妈,过年好。

甲 过年好,过年好,好几年都没回来了。

乙 是啊,哎,嘿,嚯……

甲 你牙疼啊?

乙 妈,你们换洞了?

甲 这孩子,怎么说话呢,我们是耗子啊还换洞?

乙 不是,以前那都是土,现在怎么都是砖了?

甲 现在日子好了,有钱了,把土窑改成砖窑了。

乙 有钱了?

甲 快进屋,和你爸说说话,饭马上就好,我给你炖了两只鸡呢。

乙 别宰啊,留着下蛋卖钱啊。

甲 鸡蛋有的是,这鸡也有的是,你就放开肚子使劲吃吧,快进屋吧。

乙 哦哦,辛苦您了,那我进屋。

甲 (学爸爸)女婿来了。

乙 爸,过年好。

甲 好好好,快坐。

乙 哎,嘿,嚯……

甲 你牙疼啊?

乙 没没没,我是说这屋真暖和。

甲 那当然了,有暖气。

乙 暖气?

甲 土暖气,自己烧的,比不上你们城里的热。

乙 您这儿热。我记着原来这屋里可黑。

甲 现在想黑也黑不了了,抬头,看。

乙 哎,嘿,嚯……

甲 你就是牙疼。

乙 没没没,这么大的吊灯啊?通电了?

甲 对啊,这灯还节能呢。

乙 哎,嘿,嚯……

甲 你絕对牙疼。

乙 没没没,我是说您穿的这唐装……

甲 好看吗?

乙 好看好看。

甲 这不过年吗,我和你妈一人一件。你摸摸,这面料是那个……可贵了。

乙 还可贵了!

甲 来,坐这儿,坐着大沙发看电视。

乙 沙发?电视?哎,嘿,嚯……

甲 你牙疼啊?

乙 没有。这几年没回来,咱家是大变样啊,您是不是买彩票中奖了?

甲 彩票中奖?

乙 啊。

甲 哈哈哈。

乙 对了?

甲 不对。

乙 不对您笑什么啊?

甲 这几年不光咱家变样了,村里每家每户都变样了。

乙 怎么回事啊?

甲 你知道精准扶贫吗?

乙 精准扶贫?

甲 这是咱们党中央和政府给我们农民们制定的好政策,给我们带来了最大的实惠啊。就拿咱家来说:如果没有精准扶贫,咱家住不上这亮堂的新房;如果没有精准扶贫,咱家也建不了那个养鸡场;如果没有精准扶贫,想都不敢想还能买个大汽车;如果没有精准扶贫,我还得穿网状大棉袄。

乙 您就别提那棉袄了。

甲 你看现在咱们村,路也平了,房也新了。养鸡的、养羊的、种菜的、种粮的,人人干劲足,家家好日子。

乙 这得感谢伟大的党,感谢精准扶贫的干部们啊,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扶贫干部们辛勤的工作,怎么会有如今这样的好日子,此时此刻我想放声歌唱。

甲 老公,你要唱什么?

乙 就唱回娘家。

甲 (唱)风吹着杨柳刷啦啦啦,小河的流水哗啦啦啦。

乙 (唱)我家的媳妇她走呀走得忙,原来她要回娘家。

甲 (唱)我爸穿新衣,我妈把鸡杀,新盖的窑洞让咱快住下呀,咿呀咿嘚喂。

乙 (唱)脱贫致富,精准扶贫,党的好政策,农民们人人夸。

甲 (唱)扶贫干部,深入农户,好日子让农民们笑开了花呀,咿呀咿嘚喂。

乙 (唱)哎呀,哎呀,哎呀,哎呀……

甲 你怎么哎呀没完了?

乙 你妈妈把鸡啊(唱)炖好啦!

甲 你馋啦。(完)

点评:

张钢是甘肃省青年相声演员当中的佼佼者,他传统功底扎实,说学逗唱俱佳。他在演唱地方歌曲时唱得非常传神,在舞台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张钢在相声创作上有独特的视角,选材新颖,包袱儿运用得比较灵活,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这篇相声《回娘家》可以说是别出心裁,他选择的主题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种题材在相声创作过程当中,可以说难度非常大,既要有包袱有笑料,又要把国家的扶持政策和农民自身生活的变化,巧妙地结合,并用相声的手法展现出来,还要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回娘家》可以说在运用“说学逗唱”的技巧方面恰到好处。在整个构思和男女相声这种独特的人物关系方面,可以说张钢是煞费苦心,独具匠心的。他用自己娴熟的相声技巧和对相声创作的把握,反映出他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对农民朋友们在生活变化之后的那种喜悦之情。作品通篇洋溢着喜庆的氛围,也容易让大家感受到农民发自肺腑地感谢党的政策,感谢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帮扶下的这种喜悦心情。通过甲乙夫妻的这种关系,更为恰当、更为巧妙地来组织包袱儿、组织笑料,从而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这是张钢在近些年中创作相声的一个突出亮点,他把最具乡土气息的人物题材事件通过相声艺术,通过相声手法,通过相声表演技巧展现在舞台上,取得了成功。

(点评人:青年相声演员 甄齐)

猜你喜欢
网状羊粪回娘家
蒋正华
蜣螂
传说
滚筒式网状收纳器
从线性走向网状的课堂教学架构
周永凤
从线性走向网状的课堂教学架构
宁夏果园羊粪腐熟方法初探
白色衬衣
千万别和丈夫一闹矛盾就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