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精读与泛读的结合教学分析

2020-11-09 03:03沈志鹏
校园英语·上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精读英语阅读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结合精读与泛读对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有重要影响。精读增加深度,泛读提供广度,都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活动。本文将对英语阅读课精读与泛读进行概述,分析英语阅读中精读与泛读的联系、作用,探究英语阅读教学中泛读与精读的结合方式。

【关键词】英语阅读;精读;泛读

【作者简介】沈志鹏(1996.12.02-),男,汉族,四川人,伦敦大学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英语阅读是泛读与精读的结合,英语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加强英语教学效果。基于此,对于英语阅读课精读与泛读结合教学的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 英语阅读课精读与泛读

1.英语阅读课精读。精读是以词语为导向,由低级逐步扩展至高级,对语言进行针对性的解码。英语阅读课中的精读表现为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学习人员通过英语阅读课的精读学习方式依照字母、单词、短语的次序增强辨认和感知,使用学习到的语言知识解释并理解接收到的信息。精读课中的“精”指的是精雕细琢、精讲多练、精耕细作、精益求精、精心施工、精心设计。英语阅读课的精读模式依赖学习人员的主动性,其优点在于对教学条件的需求较低,能够充分发挥学习人员的认知优势和意识优势且学习效率较高;缺点在于过于依赖学习人员的自制力和智商,可能会使得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对于听说能力的培养较为滞后。静心苦读是英语阅读课精读的主要模式。

2.英语阅读课泛读。英语阅读课的泛读指的是对大量文章进行快速阅读,不分析词语只找出关键信息,抓住文章大意和中心思想。泛读是对学习到的短语、单词及语法进行练习与巩固,是知识的实践,也是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英语阅读课泛读模式能够增加学生的词汇储备,巩固学生英语知识,提升学生阅读速度,扩展学生英语知识面。泛读的文章大部分都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充实巩固并验证所学的英语知识,增强自身语感,提升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准,培养判断力与洞察力。泛读强调的是信息的获取,其根本目的在于把握文章中心,其优点在于能够将英语技能化,不会让学生产生较大的压迫感和焦虑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商的要求标准不高。其缺点在于知识的掌握精度不足,需要较好的学习资源和语言环境,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二、 英语阅读课精读与泛读的联系与作用

1.精读与泛读的联系。英语阅读课的泛读与精读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也存在不同。相比于泛读,精读模式更为强调单词和语法,学生在进行精读的过程中会耗费大量时间,而泛读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信息,泛读模式并不注重对单词和语法的教学,因此能够节省大量的学习时间。精读与泛读存在显著的特点和优势,无论哪种模式都能够对学生开展英语学习产生帮助,两种英语课阅读模式也存在各自的弊端。例如,由于英语阅读课精读模式需要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但学生的课业较为繁重,无法抽出大量时间进行阅读,这就给学生增加了较大负担。而英语阅读课的泛读模式虽然耗费时间较少,但泛读模式无法使学生对文章产生深刻理解。因此,将英语阅读课的泛读与精读模式充分结合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能将这两种阅读模式的优势充分融合,并尽可能规避两种阅读模式的弊端,使学生既能够对文章内容有深刻理解,也能够在有限时间内阅读广泛的书籍内容。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论是哪门学科的教学都需要引导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学生对该学科有学习兴趣,即便没有家长与老师的监督,学生也会自主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首要工作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自主进行学习,探寻学科奥秘。在英语阅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可以坚持阅读并通过每天定期定量的阅读增加阅读量,使其感受到英语阅读的魅力。但是现阶段英语阅读课的现状是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英语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应将泛读与精读充分结合,通过新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形成英语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可以感知到英语阅读的快乐,增强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开展英语学习打开良好开端。

3.提升学生英语阅读水准。泛读与精读的结合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因此,教师应处理好英语阅读泛读与精读的关系。英语阅读课的精读模式属于基础教学内容,是一种阅读分析,主要用来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模式,帮助学生分析并过滤所学内容,进而充分了解并掌握文章作者的情感、思想以及创作背景。泛读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快速阅读的能力,但仅依靠单纯的精读或者单纯的泛读都无法培养学生形成综合性能力。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需要学习大量繁重的内容,每天能够用于开展英语阅读的时间极少,很难通过寥寥数小时精读完一本书籍,而且如果持续性地精读文章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觉枯燥和无趣。大部分的学生天性好动且思想较为活跃,很难保持足够耐心去精读大量文章,但若只用泛读模式,学生对于阅读获得的知识会很快忘记,无法感知到阅读的本质。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状况、学习能力,为其分配需要精读的书籍和需要泛读的书籍。若是為了扩展知识储备可以选择泛读,若是想要深入了解并掌握某一理念或某个故事需要通过精读模式。两者的有效结合既可以让学生满足自身需求,也能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三、 英语阅读课精读与泛读的结合教学

1.泛读与精读的结合。将泛读模式与精读模式有效结合并开展相应的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理解水平以及阅读效率。教师需要将英语阅读课的泛读模式与精读模式有机结合,使学生可以熟练运用两种模式进行英语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扩大英语词汇储备,掌握更多语法。精读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背景,掌握文章叙事内容,还可以将文章进行应用。而泛读模式主要培养学生了解文章内的重点句型和单词。多种影响因素会对学生的阅读效果产生作用,学生需要依照文章的阅读要求和文章内容选用适当的阅读模式,但是由于学生的思维还不够成熟,有可能会出现模式选择错误的现象,比如使用泛读模式对需要精读的文章进行阅读,而用精读模式对只需泛读的文章进行阅读,这种错误的应用方式会大大降低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如果仅靠学生自身来把控分析哪种文章适合哪类阅读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目的。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对于英语阅读课泛读与精读的标准为自身是否对文章内容感兴趣,对于兴趣较高的文章就采用精读模式,对于兴趣较低的文章就采用泛读模式,对于这种标准,不能完全认为是错误的,但也不完全正确。

2.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有着显著差异。一篇经典的英文作品或优秀的英语篇章需要细细地品读,才能与文章作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进而悟出文章中蕴含的众多道理。若学生只是依照兴趣的高低来选择英语阅读模式,就很有可能错过优秀的英文作品,甚至有较大部分的学生只对自己兴趣较高的英文作品进行阅读,对于兴趣低的英文文章甚至完全不翻看。在学生学习和成长期间,会运用和接触到大量自身并不感兴趣的技能与知识,如果学生的综合素养不过关会严重阻碍其后续的成长和学习。因此,英文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充分指导,不能单纯依照學生的兴趣爱好制订阅读标准,应充分结合教学需求,对于兴趣较高且教学要求较高的文章,可以选用精读模式;对于兴趣较低且教学要求较低的文章,可以选用泛读模式。当然,英语教师也不可对学生进行过多干涉,不能替学生决定何种文章采用泛读模式,何种文章采用精读模式,需要学生剖析自身的实际兴趣爱好并开展相关的英语阅读,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若将这种选择权充分交由英文教师,那么由于教师并不十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需求,会使得学生逐步对英文阅读丧失兴趣,甚至出现抗拒学习的现象。一切的教学工作和英语学习都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明确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而自发进行阅读。

3.增加学生词汇储备 。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需要大量的词汇,若学生英文词汇量储备不足就很难进行英语阅读;且阅读质量与阅读速度对于学生的阅读进程也有着重要影响,英文词汇对于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一个大难题,大多数学生借助词典背诵提升自身的词汇储备,但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并不明显。通过阅读来记忆单词是较好的方法,在英文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掌握文本的含义能够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进而对词汇产生更深的印象。在精读时,教师会明确、细致地讲解词汇,通过活动加深学生记忆。一般这些词汇是高频常用词,除了需要理解含义外,还需要讲解搭配、构词法、语用功能等。而对于出现频率低的词汇,更适合在泛读中学习。英语阅读课的泛读模式就能使得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词汇的整体含义,极大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一个词汇在各类英文文章中会展现出不同含义,学生借助泛读模式大量阅读英语作品,既能够了解到大量词汇,又能够接触到单一词汇的不同含义,有效增强学生对单词的记忆。与此同时,学生借助泛读模式能够对文章的背景产生一定程度的理解,而英文作品的文章背景通常也涵盖了一定程度的西方文化,学生通过这种逐渐递进的层次化学习能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泛读与精读模式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学生减少对英文辞典的运用,让学生将原本用于查阅词典的精力用于精读文章,加强学生对于长句、语法及词汇、文章结构的理解,扩充学生英语词汇储备,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4.完善教师教学模式。精读与泛读的结合性教学也为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和要求。两种阅读都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进行读前和读后活动,让学生有兴趣读、读完有收获。精读与泛读的作用,除了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的字面信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还有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语感。英语思维和英语语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朗读英文作品,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感。在输入性的阅读活动后,还应该进行输出性的活动,让学生应用刚学到的语言。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小组中分享自己的阅读内容。在分享过程当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凝练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内容,增强在该文章领域的词汇量,同时这种阅读分享模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进而让学生自主自发阅读英文作品。

四、结论

英语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探寻知识并积累的过程,英语阅读课能够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但同样不能操之过急,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要将泛读与精读模式相结合,并在保障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开展英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朱丽华.防止假期阅读量流失,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混合式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实证研究[J].国外英语考试教学与研究,2019, 1(01):2-12.

[2]刘明绪,黄彦玲.以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为导向的英语报刊阅读教学[J].新闻传播科学,2019,7(01):1-5.

猜你喜欢
精读英语阅读
浅谈如何研读合唱作品
新国标下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商务英语精读课堂的合作学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