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建立数感

2020-11-09 03:15吕晓兰
文存阅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对数数感数学课程

吕晓兰

摘要:数感作为中小学数学课程十大核心词之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关注的内容,同时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也是数学学习内容的基础,因此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应当从小学低年级开始积极渗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熟悉、加深理解、关注估算,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为学习其他部分的课程内容奠定基础,为接下来愈加复杂的熟悉课程学习做好准备。

关键词:数感;第一学段

数感,如果将字面直接拆分来理解,便是“对数的感觉”,数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即使对一个没有学习过数学的人来说,在生活中也无处不在地要接触到数。那么,对小学生而言,到底要对数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数感这样阐述:数感主要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的估计等方面的感悟。也就是说,这里的“感”,不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感悟,在有感觉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学生建立数感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对于小学生来说,数感的培养应当从一年级就开始渗透,贯穿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一、在熟练中建立数感

对于孩子而言,数感是在熟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年级的孩子,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涉及到数与代数的部分,可以感觉到孩子们的数感似乎“与生俱来”了,孩子在数数的时候,都已经非常熟练,可以轻松快速的用数表示物体的数量,再举出用这个数表示的例子,数序也不会有孩子出错。这也是学生数感的体现,那么刚进入小学,刚正式开始学习数学的孩子怎么能拥有这么好的数感呢?其实是因为所有孩子,在学龄前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教孩子数数,生活中也难以避免的要去数物体的数量。所有的孩子都能获得“拿一个物品数一个数的能力”。所以一开始即使孩子不懂得数是什么,也会在生活中的耳濡目染下一遍遍重复1、2、3、4、5、6、7、8、9、10。在这样一遍遍数的过程中,感觉就跟着来了,孩子自然懂得用数表示物体的量,数序也自然记住了。而这时候教师的作用便是引导学生在产生感觉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比如借助计数器理解数序。所以,数感是建立在足够的熟悉基础上形成的。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在足够熟悉的基础上稍加引导,使得学生获得对数的进一步理解,是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际意义。

二、在理解中建立数感

在曹培英的《跨越断层,走出误区》一书中提出了“数感是数的抽象意义与数的具体意义的统一,是一种基于数学的或现实的问题情境,解释数和应用数的意识与能力”。学生要获得解释数与应用数的意识与能力,就要建立在对数的理解上。数感就像是对一位朋友不断深入了解之后,不管他穿了什么衣服,你也能在人群中认出他:“哦,原来是你!”在数与代数的内容中,为了避免简单的呈现数太过于抽象与枯燥,经常会将它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这些情境就像是数的外衣,只有对数的知识深入理解了,学生在不断变换外衣的数中,才能一眼识出本质。

在教学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认识数时,要引导学生,不仅能够认、读数,还要懂得数的含义。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不是通过一遍遍的练习,或者告诉学生十位上是几就是几个十、个位上是几就是几个一,而是要结合图示,如摆小棒、正方体图、计数器等,帮助学生获得数的直观感受,帮助理解。

三、在估计中建立数感

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也是学生数感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生数学学习中有重要作用,能帮助学生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要求出具体的结果,存在着许多不一定需要用准确数来表示的情况。学会估算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在二年级下册,孩子第一次遇到用估算解决问题:电话358元,吹风机218元,买这两件商品,500元够吗?有些孩子看到这样的问题,马上想到要两个数相加,再和500元比较一下够不够,但是当他在运算这两个三位数相加的时候会发现有些艰难,因为还没有学到。这时候,数感好的孩子就想到了,不需要计算出实际结果也能判断够不够,因为电话三百多,吹风机二百多,300+200=500,所以带500元肯定不够。在学生解释出为什么不够的时候便是学生数感的体现。当问题升级到,那如果带700元够吗?有的学生是进一步考虑后面两个数位,58和18,即使将他们看成60和20,合起来也就80,再和前面的500元合起来肯定也比700元少,所以一定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还可以进一步发现把358看成400,218看成300,在估得这么大的情况下,结果才700,那么实际结果一定比700小。这样的方法比前面的思考更快更简单了。其实学生不管利用什么样的方式,只要能做出合理的判断,就说明了学生的数感已经在这样一次次的思考中得到了发展。当然也需要在一次次熟悉,优化方法的过程中,才能一步步建立。

培养学生的数感,有赖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正所谓“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加深学生对数的熟悉度、理解度以及重视估算,学生的数感就能得以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曹培英.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S].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对数数感数学课程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利用绘本优化大班数学课程之浅见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明晰底数间的区别,比较对数式的大小
比较底数不同的两个对数式大小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活用对数换底公式及推论
神奇的对数换底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