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

2020-11-11 13:05
报刊精萃 2020年1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德育工作心理健康

叙州区高场职业技术学校

中职班主任在中职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德育工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肩负着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的多重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学生德育工作中出现的种种困难让班主任都无奈。那么,影响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因素有哪些呢?又如何做好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呢?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关于德育工作我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所有从事中职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呢?简单的说,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被社会认可的、有利于个体人健康成长的正确行为。就学校教育而言,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具体体现在学生守则与日常行为规范上面。能正确理解学生守则与日常行为规范的内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条件。从目前中职学生的现状来看,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内涵不能正确认识的问题,已经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了。为此,对教育工作者来说,首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守则与日常规范的真正内涵。再结合自己对抽象的思想品德教育部分应该尽量予以具体化形象化。对学生方面来说,应努力培养其认识问题的高度与自觉性。将文字化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师生双方都能在教育过程中,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习惯养成教育没有模式,我认为顺势引导,督查强化较为重要。在此过程中,不可忽视家长的作用,与家长多沟通,多配合,学生就会在家校两方力量作用下,由被迫行动转成主动行动,再到习惯行动,日复一日,良好的习惯就养成了。

二、在中职学校应加强安全和法制教育。

做好学生安全工作,是包括学生本人、学校、家庭、政府在内的全社会的责任。任何一方的疏忽失误,都将形成学生安全工作环节的断链,给学生安全埋下隐患,甚至造成实际损害。我们认为,要有效防范学生人身安全事故发生,必须将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法制化。通过法制、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法制、安全意识,为防范学生安全事故奠定基础。

中职教育承担着建设和谐社会与创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使命。社会对于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也为中职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面对着这一机遇,中职学校教育工作中尚有大量的薄弱环节有待提升,其中,法制教育就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的职校生大多是未成年人,尽管各中等职业学校普遍设置了德育课程,但职校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所获得的法律知识毕竟较为有限。再加上部分学校对于职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律教育形式过于单调,内容显得僵化,而且针对性不够强,由此而造成一部分职业学校的法律教育成效不佳。因为受到传统应试教育以及就业观念等影响,中职生们大多注重于专业课学习,但是对于法制类课程却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因为没有真正做到防微杜渐,导致少数学生的自觉性变得愈来愈差,其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变得愈来愈薄弱,十分容易突破道德之底线,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另外这个年龄阶段的中职生有较强的自我表现要求,这个自我表现有时就外化为义气。“打群架”,他认为是为朋友两肋插刀,我在处理这个问题时,结合了法制教育。作为班主任,应给予他们适时的关怀,贴心的教育,把曾经迷失方向或正处于迷茫中的学生引领向美好的未来。学生的安全教育,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优先,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对自身安全健康的关注度。

三、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德育上的衔接。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一个人心理素质的优良与否,直接决定其各项能力和潜力能否充分地得到发挥,从而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来自社会影响、家庭环境、教师的教育方法和中职生自身等因素:1.社会影响。社会上种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以及人们对中职生的偏见,使得中职生出现了许多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2.家庭影响。家庭教育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家长文化素质较低,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或家庭关系紧张,缺少温暖和爱,使学生性格畸变。而溺爱造成的危害则日趋严重,更成为一个重要因素。3.学校教育不当。除了中职教育体制不能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普遍存在以普教方式管理职教的情况外,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4.学生自身心理因素。由于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松散,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不断地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因此,在过渡期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除了要加强日常教育外,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也十分必要。通过心理咨询,学生的情感可以得到宣泄和沟通,教师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和心理特点,多给他们“打气”,告诉他们“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使其树立信心,勇于接受自己,然后开始一种崭新的生活。

四、在中职的学生更要注意正确评价学生,唤起学生的自信。

学生很在乎教师的评价,在意教师能否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一视同仁地对待自己。因此,班主任必须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学生的所思所感所为,给予学生同等的关注。欣赏和信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尽量给予鼓励和热切的期待。爱心投入,多与学生交心谈心,使之觉得老师在乎、关心、信任他们,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自我管理。因势利导、以情动人。用真诚和鼓励,唤起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感受进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提高抗挫折的能力,等等,走出自卑的阴影,体验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愉悦和幸福。

尽管中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但是要秉承与时俱进的思想,创新教育手段,适当改变教育理念与方法,最重要的就是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遇到问题应有耐心、有责任心、有爱心地分析,全面、理性、辩证地处理。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德育工作心理健康
公益性家庭教育服务中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研究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小学大德育工作模式的实践研究
多维度助推幼儿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