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音乐传承视角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

2020-11-11 13:05
报刊精萃 2020年1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育资源民族

浙江省杭州市金沙湖实验学校 浙江省 杭州市310000

导语:民族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不同的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被赋予了浓厚的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民族音乐更是遭受重创,很多民族的音乐濒临灭绝。近几年来,在全世界保护民族非遗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守护受到各行各界的重视,民族音乐也迎来了转机。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各中小学应该将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中小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此文就民族音乐传承视角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浅薄的分析,对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提出些许建议。

一、民族音乐传承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发展现状

多元文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色,音乐文化也是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流行音乐和网络音乐的崛起和流行之后,民族音乐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民族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的教育这种面临着诸多的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民族音乐的保护、传承意识不够强烈。伴随这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日韩欧美音乐文化不断涌入我国,给民族音乐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据统计,只有百分之十二的中小学喜欢民族音乐,绝大多数学生对音乐的喜好更倾向于流行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从中可以看出,民族音乐在中小学生的日常音乐教学中面临着各种的阻碍。在整个市场环境的影响下,很多的家长和老师都严重缺乏对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2.系统的民族音乐教育资源严重匮乏。我国地域广阔,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这种丰富性也体现在民族音乐中。就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资源来看,我国民族音乐的丰富性反而成为了保护和传承的阻碍。我国的民族音乐都有自己的语言、发声方法,且数量非常的庞大,现有的教学资源很难系统、规范的将其用同一个标准纳入教学工作中。同时,民族音乐中包含的民族语言、发声方法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要让一个老师音乐老师在短时间掌握如此之多的知识,在现实中很难实现。

3.教育工作者本身的民族文化素养制约着教学工作实施。传承和保护民族音乐文化,要求音乐教育工作着除了基础了音乐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以外,还要对民族音乐文化和作品有一定的储备和掌握,比如能演唱一定数量的民族音乐作品,或是精通一门或者几门民族乐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的音乐教育从业者对这方面都比较缺乏,致使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成效不明显。

4.民族音乐难以融入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虽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很多学校都开始强调音乐教育的多元性,但是这更加挤压了我国民族音乐的生存空间。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外来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严重影响了我国自有民族音乐的展示空间,更多的时候,我国民族传统音乐都是以书面、理论性知识的形态出现,学生对于这些理论知识兴趣不大,难于接受,使得民族音乐难以融入日常的音乐教育活动中。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对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是青年一代最先接触的系统性音乐教育,只有让孩子们最直接的感受和接触民族音乐,才能让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产生兴趣,才能在之后的生涯中从被动接受转化到主动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比起更高更全面的音乐才能培养,中小学音乐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发展规律,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只有他们对民族音乐产生了兴趣,才有可能进一步的学习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三、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传承意识

1.创造良好的民族音乐文化氛围。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视角出发,中小学音乐老师应该在教学工作中,积极的将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列为重点,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适当的融入一些本地区或者类似的民族音乐文化的知识或作品,让学生能够感受或者接触到优秀的民族文化作品,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兴趣,引导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3.开发优化民族音乐教育资源。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老师落实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教材的选择和教育资源的整合开发,各地去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比如人文风情、地域特色等,既要能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相关知识点有所覆盖,又要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理解能力,让音乐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作为老师来说,及时的将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作品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直观的接触到多元化的民族音乐作品,加深学生最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提升学生个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持续不间断的接受更为系统专业的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为之后的传承和发展奠定更好更扎实的基础。

3.巧妙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审美。在现实教学工作中,老师需要学会运用各种手段,比如通过影视片段音乐配乐的赏析、传统乐器的学习等灵活多变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式的接触民族音乐文化,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从音乐审美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升学生感知民族音乐文化魅力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从而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与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融合,促进他们传承和保护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结束语:

民族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我国文化自信和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传承和保护民族音乐文化,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提升自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和了解,才能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意识。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教育资源民族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重视城乡教育资源调整 保护农民家庭发展希望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育见未来共创美好——2019未来学校行业年会暨教育资源交流会圆满落幕
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