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2020-11-11 13:05
报刊精萃 2020年1期
关键词:信息管理校企专业

重庆市綦江区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綦江 401420

1 校企合作内容

1.1 软硬资源

教育合作项目资源有软、硬件之分,前者包括师生团队、科研团队及教学资源等的建设,后者通常对应的是基础实验室、应用示范区、培训中心等资源体系的构建。

1.2 项目职能

可以通过建设创新基地的形式,促进企业与学习进行教学、科研、孵化等多层次性递进合作项目,将企业、学校各自优势整合其中,力争打造结构及功能更为完整的产教研创新合作生态链条。

1.3 合作运营

创新基地中学校与企业组建运营团队,学校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发挥辅助效能以促进运营过程,在企业平台的支撑下首先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定期进行学习、教学、实验、培训、就业、创新等活动。

2 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2.1 功利性较强、形式化显著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与用”接轨的社会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要求学校积极和企业及经济市场相接轨,也把其作为评价学校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现阶段,我国很多中职院校为实现更长远的生存与发展目标,积极进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但是企业方和学校主动合作的情况少之又少,此时校企合作模式多局限在学生毕业实习、参观考察、企业导师讲座等层面上,难以迎合信息时代发展需求,当然也不能为企业提供优秀的储备人才。

2.2 财政和政策支持不足

现代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的经济实体。经济市场对会计类人才的素质、业务水平等均提出较高标准。企业给学校投入大量资金以培养未毕业的学生,这种可能性很小,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会计类专业的投入和工科类专业的投入相差甚远,在政策支持上存在较大悬殊性。故而,以往会计信息管理专业进行的校企合作模式难以迎合校方、企业方的预期设想与计划。

2.3 校企合作对毕业生报有过大的期许

以往校企合作的初衷是两方各取所需、互利互惠,校方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条件,企业为校方提供委培岗位和人才需求计划等。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为真正落实以上培养模式,在资金、实施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下,通常是将期许寄托在校企合作的企业实习层面上。但在实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与用”脱节的问题,造成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能较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整合,应变与创新能力偏低,很可能造成本专业学生在企业中丧失优势,逐渐使企业丧失校企合作的信心。

3 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3.1 网络化

以往,多数校企合作的形式是组织学生前往企业中实习,该种模式在现代企业中不是很受欢迎,因为实习生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网络四通八达,校企合作可以应用网络化进行,在ERP 系统等网络技术的协助下学生能实现对企业的认知实习,足不出户了解企业主要业务运行的基本状况及程序等。当然,学生也可以以企业的在线网络为支撑为其发展提供部分服务。网络化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设与实施,能降低学生实习过程的开销,也能减少对企业发展形成的不必要麻烦。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的实习具有一定特殊性,企业可把一些会计业务原始凭证经扫描上传至网络中,为维护企业商业信息的私密性,应随机扫描原始凭证,最好对应的是企业的基本业务。以上做法的落实,一方面能协助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操作完美对接,保证学生能接触到企业的原始凭证,会计信息管理过程和企业业务运行流程的统一性,而不是在教室中单一化模拟,提升学生参与实习活动的能动性。还有益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学生实习内容和企业现实业务两者统一,这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其毕业后有更大的资本使用单位岗位需求,降低用人单位的职工培养成本,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网络化的校企合作模式还有益于同步压缩学校和企业的实习成本。

3.2 外包

业务外包是最近几年中现代企业运行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管理方式,其内涵是把企业的部分业务委托给社会上他类机构、组织其在限定的期间内落实,采用降低生产成本的形式获得更高效益。外包形式同样也适用于校企合作进程中。实现外包的基础是现代企业应首先研发一个软件平台,在外包前期也要对相关信息进行碎片化处理,减少或规避泄露情况;其次,把会计业务或财务信息的处理任务外包给学校,学生在软件平台注册认证以后就可以处理有关业务,以上处理操作可以在校实验室或个人电脑上进行,时间不受限制,便于学生安排自己的时间。外包涵盖的内容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具体业务的会计信息管理、也可以是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等。在校企合作进程中,外包模式的建设与应用,一方面有益于减少企业业务运行过程的工作量,减少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也弥补了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益于提升学生处理现实问题的热情,促进企业、高校、学生的“共赢”。

3.3 应用互联网,校企建设信息交流平台

这是促进学校、企业之间信息互动的有效形式之一。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不仅体现在领导层面上的沟通,还需加强员工层面的沟通。校企间有效沟通,能促进信息的流通性,拓展对彼此了解的深度性。企业员工与教师进行交流有益于拓展员工的四维,提升理论知识水平与职业素养,进而优化现实问题处理的效果,也能加深教师对企业发展现状了解的全面性,获得更多的素材,在实践教学中更巧妙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同步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故而,学校和企业间可构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企业员工与学校教师可以将疑问上传至交流平台上,相互交流、探究及学习。该平台的建设与运行,能协助学校教师更为真切的了解企业当下业务发展对专业学生能力提出的要求,更有针对性的优化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更好的迎合市场及企业发展的主观需求。

3.4 资源共享,共同研发创新

新时期下,企业间竞争激烈,创新始终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与根本动力,研发是创新的重要体现形式,研发过程中通常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撑,这可能使企业承受不同程度的压力与风险,学校同样面对资金供应不足的情况。校企研发一般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其可以共同投资建设科研中心,企业技术人员、学校有关教师等是科研中心的成员。以校企合作为支撑,一方面能迎合现代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降低研发过程中的风险;弥补学校科研经费不足的短板,为教师创造较优异的科研条件。校企共同分享资金、人力资源,共同研发,最大限度提升了资源的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信息管理校企专业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高校就业工作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批量精装房项目工程信息管理综述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地球物理台网仪器维修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