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健康知识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2020-11-11 13:05
报刊精萃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教材

浙江省永嘉县第一中学

引言: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的心理状态正处于一种半成熟的状态,发展性较强,在这个身心巨变的时期。内外的压力使得学生变得自卑甚至不愿与人交谈的心理障碍。因此进行心理教育刻不容缓。而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因此对于语文课程来说,语文学科进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语文教育为心理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书中具有丰富的内容,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1 联系教材、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教材是语文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桥梁,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其内容大多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而得来的,每一篇的内容通常都是立意高远,文辞优美,并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非常适合开展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师应该屏蔽传统的教育模式,将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在传统的心理教育,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积极性比较低下,效果也比较差。因此将心理健康融入到语文教学工作中已经刻不容缓,这样心理健康教育就会涉及更多的内容,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十分的广博,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两者融合,能起到良好的联系作用,有效的丰富课堂。

例如:在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在第三单元中有《送东阳马生序》这样一篇文章,文章中描写了宋濂不容易的求学之旅,宋濂对于求学的意志之坚贞,是学生们应该学习的,教师可以将这篇文章,重点让学生进行阅读。作者宋濂具有信守承诺,谦卑让人、谦逊、好学、尊师重道等等优点,这些都是学生可以学习的一些优点,这样的优秀品质对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初中生来说是极为宝贵的,学生们需要树立一个优秀的学习目标,对于学生来说,宋濂无敌无疑是非常适合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学习勤奋好学的精神,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勇于正视现实,积极面对,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2 拓展阅读、感知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常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强化感知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书籍是承载人类进步的源泉,是今人对古人的传承。尤其是一些经典著作,可以帮助学生明悟道理,学习先贤们的处事方法、思维方式和成功之道,并从阅读中获得营养,形成积极的心态,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

3 结合生活、找回自我

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可见,处处可循,也是我们生活中的老师。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生活元素引入到课堂内容中,使得课堂的教学更加多元化,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有助于学生联系实际,将课堂中学到的东西进行学以致用。青春期的学生群体在面临许多问题时都会产生困惑或者自卑的心理,这都会使学生对生活和学习变得不够自信,甚至是不愿與人交谈等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为此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元素,让学生通过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来找到自己的影子,通过别人的事迹来悟出生活的道理,通过别人的事迹来提升自信,然后找回自我,积极的面对未来生活和学习。

4 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完美渗透于语文教学

教师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顺利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还应该在教学计划中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使教学计划有始有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学效果。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通常是以试卷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评价形式过于单一片面,是不科学的,也是和新课标教学指导思想相悖的,既无法检测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无法在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师应该摒弃陈旧的评价形式,在教学的同时还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个体心理健康的差异性和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对于综合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也不要厉言厉色地加以训斥,而是应该尽量采用鼓励式评语,旨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面对语文教学,并乐于接受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坚持不懈、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完美渗透于语文教学中。

5 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因此,进行心理健康与教育是当今教育的困局。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短时间的任务,是需要长期坚持下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化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摆脱自卑抑郁的心理障碍,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教材
教材精读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