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习现状和对策

2020-11-11 13:05
报刊精萃 2020年1期
关键词:历史能力教师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西苑中学

前言:初中历史这一块历来不被重视,虽然近年来由于纳入中考范围,但也只是初三重视。结果,学生在初一、初二根本就不听,认为只要到初三突击一下就可以。而中学历史教学是一个集知识教学、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系统过程。但事实上,目前基础年级的历史教学没有很好地兼顾三大功能。学生忽视知识的全面掌握,淡化了能力的培养。一些学生动口不会总结,动手不能分析,动笔不会叙述,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能作简要评价,只会识记现成的结论。知识不扎实,方法很机械。象这样的学生,一旦遇到了综合性和灵活性较强的题目,就会束手无策。

一、导致初中历史教育出现这种现象,通过分析,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传统观念在作怪,主、副科观念左右学生思想。在基础年级各阶段,历史学科在学生心目中地位不高。由于平时考试没有体现足够的能力要求,一些死记零散知识点的学生照样取得好成绩。于是“历史容易学,此无他,唯背熟尔”的观念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虽然近年来有所重视,但那种骨子里的思想却很难改变,因此教师的讲解成为徒劳。

2、分数量少。虽说现在历史已作为中考科目,但所占分数只有50 分,这使得大部分家长和学生并不在意。我记得一位家长曾说过:不就50 分吗?到考试时好好背一下就行了。更有学生当作业太多时,干脆就放弃历史作业不做,而考试范围覆盖四本书,找知识点无疑是大海捞针,这样无形中使学生的历史成绩怎么也提不上去,众所周知,欲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大展宏图,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大批素质全面和勇于开拓创新的人才。而创造性思维是未来社会建设者必须具备的,对于开拓型人才尤其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具备创造能力的青年一代就是国家发展、民族腾飞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的不断积累,通过有限的学校教育,不可能使受教育者掌握全部所需的知识。因此,要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迎接未来的挑战,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为时不我待的必然要求。因而,培养学生能力问题在中学阶段尤为重要。在诸多学科中,中学历史教学同样肩负着全面提高年轻一代创新开拓能力的重要使命。

二、中学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就应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头,需要有一些超前性或前瞻性。

鉴于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偏重于教学知识量的多少,没有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等问题,我提出一点自己的设想:把以讲授法为主的方法逐步过渡到引导、讨论法。

1、引导、讨论法的具体步骤是: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意义的主题或带有争性的问题,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阅读教科书有关部分,并到图书馆利用各种资料,如百科全书、小册子以及研究资料等,作好上课前的知识准备;然后有目的地阅读,将注意力集中于与论题有关的内容;最后准备一个提纲或报告。教师在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也要准备一份计划;设计如何开始讨论、讨论的方法、预计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可能提出的问题、希望学生回答到什么程度等。课上,可由教师作简短的发言,帮助学生了解讨论的性质、内容和步骤;也可由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可随时补充。教师在讨论完毕时,从中发现疑难或者有意义的见解,阐明自己的看法,指出讨论中的优缺点。对某些仍有争议的地方,允许保留意见,而不强迫学生接受。

2、这种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能否适用于初中教学?回答是肯定的。初中学生年龄一般介于十一、二岁——十四、五岁之间。由于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凡事有疑必问,常常能提出种种天真却不失哲理的问题。特别在大众传媒发达、普及的今天,儿童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还能获得大量的知识经验。在这种背景下,给学生大脑以足够的、合理的、丰富的、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完全有可能把他们的创造性发挥到最大限度。由于上述讨论法是由学生独立参与探究的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多向信息传递、获得创造性认识的过程,而非学生单方面接受教师提供的知识。它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以学生活动为主,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查阅参考书,可养成他们从小读书的习惯和查找、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学会如何获得知识远 比教给学生知识重要,而且能使学生从被动地回答问题发展为主动提出问题。

其次,课上师生间群体性的、自由的交谈讨论,可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寻求交流,既是学生的本能,又是现代生活的必然要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与他人思想上交流与合作,个体思维才能合成一个连贯的整体,还可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自我中心状态”。

第三,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探究问题需要学生经过动手搜集整理和动脑冥思苦想,脑力和体力高度紧张,这就要求学生有坚强的自信心、耐心和恒心。这种积极的个性心理,可以通过长期训练形成。

第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能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在和谐、自由的氛围下,相互交流甚至相互影响,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成为可能,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如:我在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先让学生画出二战中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图,进行讨论,然后由学生结合课本发表意见,从而得出英、法、德、苏各自的目的,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可见,讨论法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对学生智力、思想品德、个性心理特征的培养和形成发挥很大作用。从实践角度讲,这也是可行的。三、结语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这种理念应该体现在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历史课堂教学绝不是空洞的背诵课本,而是展现人类社会进程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的不仅仅是应试的工具,我们应该紧抓历史教学的实践性、创新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学会欣赏每个学生,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引导学生汲取知识乃至学习知识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有更大更宽的发展空间,让历史教学能够焕然一新。

猜你喜欢
历史能力教师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