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初中体育的德育功能,强化德育工作

2020-11-11 13:05
报刊精萃 2020年1期
关键词:信任原则道德

浙江省龙港市第三中学

一.德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作为一种身体健康教育,它既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种人类体育文化与文明的传承教育,学校体育与德育有着内在的联系。

伟大的体育家顾拜旦基于改革教育的愿望,从促进青少年全面、均衡、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将教育思想融入体育思想中”,指出“奥林匹克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也是一种和谐、自由、健康、积极的现代伦理,同时也是一种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这种体育精神,强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促使青少年通过自我锻炼和自我参与,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使人们身体与心灵,精神与品质得到完满的和谐,使人类的潜能与美德得到充分的开发。奥林匹克精神中的伦理价值是对人的潜能与自由创造、人类的文明与优良秩序的最大尊重与倡导,是对人类一切优良道德价值与伦理规范的继承与发扬,这种体育教育理念与德育的完美结合,揭示了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不仅是健康的教育,也是一种品德教育。奥林匹克所蕴涵的积极进取、勇于拼搏、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等体育精髓,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品质,在学校体育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二.学校体育中德育的实施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要将学科教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育人的角度,不断挖掘学科教育中内在的德育因素,以《两纲》教育为抓手,不断探索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形成积极的体育情感、价值判断和道德准则,促进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关注安全,具有民族体育思想、团队精神、个体责任和积极互助、诚实守信、合理取胜的行为,全面提高青少年的德育素养。

1.实施原则

(1)正面教育原则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判断正在形成过程中,体育学习环境的影响、个体情绪的波动、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自我意识的增强,都会左右学生的言行举止。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诚实守信,什么是合理取胜,什么是遵守公德,怎样不伤害他人,怎样不影响他人,怎样乐于助人,并在学习和校园体育生活中逐步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有利于正面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制约自己的不良行为。此外,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多从正面去引导学生,尤其是表扬、赞赏和鼓励更有助于学生克服不良行为,形成一种正面的教育。

(2)针对性教育原则

针对性是教育的基本特点,也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德育工作既要保证个人道德品德适应社会公德的需要,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个别教育来加强和影响学生集体。如在维护体操房清洁卫生教育中,保持体操垫的整洁和卫生是每位学生都要遵守的公德。针对个别同学穿鞋踩脏垫子的行为进行针对性教育,有利于教育其他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关注体育运动过程中场地的卫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并形成一种氛围和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公共意识,提高个体的道德素养。

(3)实践性教育原则

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反对教给学生现成的道德知识,主张通过师生问答、争辩,启发学生自己从问答中得出结论。17 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自然后果”原则,强调受教育者在自己的行为后果中自动对行为加以调节,反对教育的外力干涉。20 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从学校的社会化活动中进行道德教育的原则,反对设置道德课程进行直接道德教学,强调在教学中发现什么是正确的,而不是习惯于一套已知的道德原则进行说教。

(4)尊重信任教育原则

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成长。这种平等是建立在师生人格平等基础上,只有教师尊重与信任学生,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信任教师,才会在信任中学到很多基本的做人原则和行为准则。试想,在一个对立、缺乏信任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会产生怎样的学习情绪,教育的效率又会怎样?因此,尊重和信任是转变学生道德观念,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基本教育方法,也是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

(5)社会化教育原则

德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具有什么样思想品德的人,最终使人成为社会化的人。一个人要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校校规,首先要从平时遵守体育规则做起,从起码的尊重老师和同学做起。因此,体育课堂作为一个特殊的小社会,德育教育应该从学生具体的日常体育生活和行为出发,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体育环境、个人价值判断与行为规范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个体的道德修养。同时,学生的价值判断又受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多元经济和多元文化承载着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因此,体育学科中的德育教育,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对是与非有一个基本的准则和判断,在人际交往社会预习环境中逐步树立集体观念、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并制约自己的言行,对他人施以积极的影响。

2.实施内容

在体育学科中,以《两纲》教育为抓手,以学科主题内容为载体,从育人的高度,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和培养学生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良好人格的形成。

体育学科内容丰富,不同的主题内容和组织形成,其课时教学目标也不一样,教育的针对性也不一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体育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并有机地融入到具体的教学目标中。

结语:

德育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一个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领路人,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以身作则,提升教学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发挥体育教学的行为引导作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磨砺自身的品质意志,在体育活动中形成更完善的人格。

猜你喜欢
信任原则道德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信任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