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0-11-11 13:05
报刊精萃 2020年1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龙港市新城第二小学

随着我国社会背景不断变化,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很难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并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其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较为单一,通常就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这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会有一定限制,并且整体教学模式更加偏向于理论化,只是单纯的将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无法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学习的兴趣。其实,对于小学科学课程来说,与其他课程相比较,这应该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但是由于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大大降低,因此,想要保证科学教学的整体质量,首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

一、巧妙结合生活,提升探究深度

对于小学科学教师来说,在展开科学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结合,科学课程其实距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不遥远,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应该从日常生活入手,找到与学生的共同话题。但是从现阶段我国很大一部分小学教师在展开科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并没有意识到生活与科学教学课堂的内在联系,往往过分关注理论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够重视,这也是导致学生对科学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的根本原因。例如,教师在展开宇宙、行星以及太阳系等等相关内容教学的时候,教师除了要对知识点进行适当的理论解释之外还应该尽量搜寻其在现实中的对照物,这方面的知识往往离我们现实生活过于遥远,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直接找到本体,但是可以从现实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我们都生活在行星上,宇宙与我们看似遥不可及,但其实我们就在它中央。这时候学生对于宇宙以及行星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具体。此外,当教师讲解《观察动物》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安排课下任务,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与爸爸妈妈一起到动物园或者是野外环境中观察不同动物的形体、外貌以及日常习性。动物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很多学生都不会对其进行细心观察,教师可以留这样的作业,当学生开始留意身边各种各样动物的时候,说明已经开始对科学学习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教师在展开科学教学的时候,同样也应该意识到教材的重要性,将教材进行生活化的讲解可以使学生的整体接受程度得到有效提升。

二、鼓励学生表达,提升科学素养

对于现阶段我国的小学生来说,其整体科学素养还相对较差,这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科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直接关系,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师生交流,很多教师会认为学生生活经验较为有限,并且知识面狭窄,与学生进行生活化的交流教学反而可会影响教学效果,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此,在展开科学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并且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看法,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这样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对问题进行探讨。例如,教师在讲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上准备一些音叉以及鼓等等,利用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让学生对声音的产生有一定的认知。当教师为学生演示音叉如何发声的时候,观察较为細致的学生会发现音叉在发出将声音的时候其形体是有振动的,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传达一个重要的科学原理,声音是由振动而发生的,人之所以会说话是由于声带在震动;鼓之所以会发出声音是由于鼓面在振动;而音叉之所以会发出声音同样也是因为音叉在振动。

三、搭建探究平台,提升学习兴趣

教师想要有效的保证科学教学的整体效果,就应该积极搭建起探究平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使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但是我国很多小学科学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往往没有充分重视起科学探究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很少有教师会组织学生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小学科学是学生打下学习基础的关键。例如,教师在讲解《如何科学的设计桥梁》一刻的时候,在理论教学部分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展开科学探究活动,针对本节课的主题进行探究,学生可以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会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动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在展开小学科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积极应用科学探究方式,使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使学生的探究精神得到有效的培养。随着我国教育背景的不断改变,其科学教学模式也应该做出适当的转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的展开各方面的教学实践,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科学素养得到有效提升,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科学拔牙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