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研究

2020-11-11 13:05
报刊精萃 2020年1期
关键词:时政法治道德

浙江省永嘉县桥下镇中学

前言:

学校中的课程教育一般都是给学生理论和概念上的学习,但是已经进入社会上的人则认为学生在学校能够学到很多非常重要的东西,这些东西是社会所不能交给我们的。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们所学到的知识以及每次考试都会遇到的思想政治,这些都需要在学校进行学习和积累。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不管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要有道德底线和道德约束。这门课程也可以让学生们更深刻地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懂得法律,从而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能够合理地利用法律武器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视听手段,诸如,多媒体,音乐,手机等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不过,我认为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课的兴趣,还是要从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入手。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不断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自身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这是素质教育重要部分。要提高教师素质,要做到下面几点:

1、不断学习道德与政治学科的专业知识

2、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脉络

3、学习相关学科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4、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在举止上,处处以身作则,树立道德榜样,揭示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原则。

二、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总方法,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首要任务就是研究教材,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启发因素并且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问题不宜太难,要体现这节课的重难点,并且适应中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使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和求知欲,并且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以时政促进课堂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课程内容与高中相接轨,内容对初中生来说枯燥,并且中考形势下,道德与法治所占分值较小,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这个科目兴趣不大,部分学生出现抵触心理,为了使课堂更加活跃,学生积极性更高,我们倡导将时政引进课堂,通过时政教学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活跃课堂氛围,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学会用正确的观点看待世界,面对生活。为此,笔者尝试运用时政教学,让学生在体验、实践与探究的过程,了解世界政治、国家大事,做热心、负责的小公民。

四、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

一切的知识源于实践,最终回归实践,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习理论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能够学会分析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自然就能产生要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动机与兴趣。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孝敬父母》这一课的教学中,将课堂所学内容融入生活,落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回家给自己的长辈洗脚,做家务等,这样就能通过应用知识,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

五、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这门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授政知识的责任,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使命。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德育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新课程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工作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坚持德育在先的原则,渗透德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作用。例如,在讲到法律部分知识时,单纯地向学生讲述相关法律知识,只会让学生对政治课程更厌烦,教师则可通过播放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视频,学生在观看后,就如何看待视频中青少年的行为发表个人意见,他做了哪些违法的事,可能是什么理由导致他走上违法的道路……通过教师提问来一步步引导学生深思,在其中不断渗透“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律意识。这样,通过课堂教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政治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道德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作用。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使“教材”变成“学材”,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进行知识的建构与生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政治课堂真正有效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时政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时政要闻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