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基质对杏鲍菇品质及收益的影响*

2020-11-11 04:55丁翠英
中国食用菌 2020年9期
关键词:培养料生物学基质

丁翠英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人文学院,青海西宁810008)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我国目前人工栽培量比较大的一种食用菌[1],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菌类食材,因其本身有杏仁香味和如鲍鱼的口感,故称为“杏鲍菇”。杏鲍菇的营养丰富,其中蛋白含量高达25%,并含18种氨基酸,是一种零脂肪、低热量、营养价值高的健康食品[2]。常食能降血脂、降胆固醇,并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3]。

我国杏鲍菇的产地较多,以新疆、四川、山东、河北等地为主。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4],2015年杏鲍菇产量约130万吨,工厂化生产的杏鲍菇约占总产量的40%[5]。栽培基质对杏鲍菇产量、品质和企业的效益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工厂化生产对杏鲍菇栽培基质有更高的要求。适宜杏鲍菇生长的基质主料有木屑、棉子壳、玉米芯、废棉、甘蔗渣、玉米杆、麦秸、豆秸秆等[6],材料的选择和合理的配比是保障杏鲍菇品质和收益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量持续增长,整个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良好[7],杏鲍菇产量也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对杏鲍菇的品质要求日益增强,而且杏鲍菇的工厂化生产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多,因此,如何降低杏鲍菇栽培基质的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也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8]。对杏鲍菇栽培配方的研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探索使用成本更低的主料,再加之科学配比的辅料,从而形成高产量、高品质的最优杏鲍菇培养料配方[9]。如此可以为杏鲍菇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扩大我国杏鲍菇产业的市场规模和占有率。

对不同栽培基质的材料和配方进行试验研究,从中筛选出最适合的杏鲍菇栽培基质配方,以提高杏鲍菇的产量、品质和收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菌种

供试杏鲍菇菌种为“日引1号”,引自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1.1.2 试验培养料配方

适宜杏鲍菇生长的基质原料很多,如杂木屑(主要是阔叶木)、棉子壳、废棉、甘蔗渣、麦秸、豆秸秆等均可作主料;而麸皮、米糠、玉米粉、棉子饼粉、碳酸钙、白糖、石膏粉等可以作为辅料[10-11]。根据杏鲍菇菌种的生长特性,选择杂木屑、玉米芯、花生壳、豆秸、甘蔗渣为主料,辅料以麦麸、玉米粉、豆粕、硫酸钙、碳酸钙、硫酸钙、石灰等,共设计5个试验配方,各试验培养料的配方组成详见表1。

表1 试验用培养料配方Tab.1 Formulas of culture medium for test

如表1所示,按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料。试验用所有材料要求来源清楚、干燥无污染、无霉变异味,前期必须进行粉碎、过筛和杀虫处理。

1.2 试验方法

根据试验设计的5个培养料配方,将培养料中的主料(木屑、玉米芯、花生壳、豆秸、甘蔗渣等)加水预湿1天后,再与辅料按比例放入拌料机中,加水至少进行经2次搅拌混匀,含水量控制在60%~65%,根据GB 96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选用长宽厚规格为35 cm×17 cm×0.005 cm的聚丙烯塑料袋作为容器[12]。将培养料装入袋中,每个配方装5袋用于试验,袋料中央打气孔通气,上套环、塞上棉塞或用无纺布盖上,在温度121℃、压力0.12 MPa下灭菌2 h。灭菌结束后自然降压到零时再取出接种杏鲍菇菌种。注意拌料、装袋、灭菌、接种等工作流程应保持连续,在24 h内完成。

后期的出菌和栽培管理在相同的生长环境和试验条件下进行,保持温度、湿度、通风换气等条件的一致性。对5个配方采用上述试验方法进行2次重复试验。杏鲍菇子实体的出菇采摘也统一标准,以确保试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采收后统计杏鲍菇鲜菇的出菇时间、产量,计算生物学效率、投入产出比,并对每批次的杏鲍菇进行粗纤维、蛋白质、灰分、脂肪、总糖、氨基酸等品质检测。

1.3 检测标准

1)生物学效率(E,%)计算公式为:

式中:M为总产量(kg);m为干料重量(kg)。

2)品质检测:包括氨基酸、粗蛋白、总糖、粗纤维、脂肪含量的测定,均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

2 试验结果

2.1 不同配方对杏鲍菇生物学效率的影响

2次试验对杏鲍菇生物学效率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配方对杏鲍菇生物学效率的影响Tab.2 Effects of different formulations on biological efficiency of Pleurotus eryngii

由表3可知,配方1与配方5的在2次试验中生物学效率均处于前2位,而配方2、配方4的产量明显的较低,配方3处于中游水平。因此,配方1和配方5的能够提高杏鲍菇的生物学效率,适用于杏鲍菇生产。同样,整体上5种配方的第一次试验的生物学效率均高于第一次,分析可能的原因同上。

2.2 不同配方对杏鲍菇品质的影响

取两次试验测量的平均值,对杏鲍菇的品质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配方对杏鲍菇品质的影响Tab.3 Effect of different formula on the quality of Pleurotus eryngii

由表4可知,配方5生产的杏鲍菇成品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均为最高,其次是配方1,而配方4这两项的含量最低;配方1的总糖含量最高,其次是配方5;脂肪含量基本相同;粗纤维和灰份含量5种配方差别不大。综合品质检测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配方5因为粗蛋白和氨基酸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最高,最能够提高杏鲍菇成品的品质,其次是配方1,而配方4则不适合进行生产。

2.3 不同配方对杏鲍菇经济效益的影响

首先,在培养料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采用了统一的灭菌、接种等操作流程,杂菌污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各配方在2次试验中均未发生菌袋污染的情况,因此不再计入影响因素。

其次,由于在试验过程中,菌袋数量、人工、灭菌、接种直至出菇等后期的管理等成本完全一样,因此不用再计入投入成本比较。只需要考虑到原料成本的价格差异,每袋装料后重量按1.3 kg来计算,培养料的成本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仅从投入成本的角度来看,培养料投入成本的顺序是:配方4<配方2<配方5<配方1<配方3。如不考虑培养的时间成本,根据各配方的鲜菇单产量,得到各个配方每袋培养料的产出投入产出比率(不计其它成本),见表5。

表4 不同配方杏鲍菇培养原材料成本Tab.4 Raw material cost of Pleurotus eryngii with different formula

表5 不同配方的经济效益对比Tab.5 Comparison of economic benefits of different formulations

由表5可知,配方4和配方5的投入产出比较高。

最后,考虑每种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并不相同,培养时间也有差异,这也会影响杏鲍菇的生产效率和时间成本。根据试验数据记录得:配方1平均需要35.8 d,配方2为39.6 d,配方3为37.7 d,配方4为39.8 d,配方5为38.2 d。在培养时间上配方1的时间最短,而配方4最长,2个配方最多相差4天。配方4由于培养时间较长,耗费的人工成本、水电费用等成本会有所增加,这在一年多潮杏鲍菇时就更加明显。因此,考虑时间成本后,投入产出比多较高的是配方5。

2.4 不同配方的综合评判

从杏鲍菇鲜菇的生物学效率、品质和经济效益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综合性能最佳的配方。

从杏鲍菇的生物学效率来看配方1和配方5较好;从杏鲍菇品质来看,配方5和配方1的粗蛋白和氨基酸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最高;而从经济效益来看,不考虑时间成本,配方4和配方5的投入产出比较高,但如果加上时间成本,则配方5的经济效益更高。因此,综合评判得到配方5(杂木屑25%,玉米芯25%,甘蔗渣22%,麦麸20%,豆粕6%,碳酸钙1%,石灰1%)是最佳配方。

3 总结

适宜杏鲍菇生长的基质原料很多,但由于原材料的价格和用量不同,用于制备杏鲍菇的栽培基质所产生的效果也不相同。体现在对杏鲍菇品质和经济收益上也有所区别。本文选用的配方5,在不计其它成本的条件下,测算出的每袋培养料产出投入比为4.360。在品质和收益两方面均为最佳配方。

猜你喜欢
培养料生物学基质
4种不同配比基质对戈壁日光温室西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机插秧育苗专用肥——机插水稻育苗基质
金银花扦插育苗基质复配及验证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基于隧道式发酵金针菇菌渣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制备分析*
不同栽培基质对一品红扦插苗的影响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