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南方多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

2020-11-11 08:11向思璇
铜业工程 2020年5期
关键词:内涝海绵雨水

向思璇

(江西铜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96)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填塘造地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城市在开发过程中,往往“重视地上、忽略地下”,对城市排水系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地面大面积硬化,遇到特大暴雨等极端天气,大大增加了内涝概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最近短短几年内,有将近400个城市因暴雨遭受内涝,一些内涝严重的城市,不仅城市排水系统瘫痪,而且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尤其是今年7月,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及浙江等南方多雨水地区,均遭遇到特大暴雨,一夜之间,许多城市进入了“看海模式”。针对这一问题,从2015年3月起,财政部、住建部及水利部联合批准在全国30个城市,分两批试点建设“海绵城市”。

2 海绵城市概念

2.1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示方式,是新一代城市雨水洪水治理概念,就是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降雨时不断地吸水,储存水分。通俗点讲,城市像一个可以快速吸水的海绵,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当需要时,又可以将水“释放”,加以利用,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因此也被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上又称之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1]。建设海绵型城市,意味着城市开发理念和方式都在产生变化。目前,中国有100多个城市制订了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希望能够通过研究成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达到吸收和利用本地70%的降雨目标。

2.2 传统排水模式与海绵排放的区别

传统的城市建设特点是:城市路面、屋面大部分都为不透水面,当出现大雨或者暴雨等恶劣天气的时候,排水方式主要为快排模式(主要依靠下水道、渠道等市政设施排水),这种以排为主的排水方法,就容易导致城市在强降雨情况下出现内涝灾害。详见图1。

图1 传统快排模式

与传统排水模式不同的是,海绵排放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引入弹性城市设计方法,对传统快排模式进行补充和还原。全面贯彻“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通过提倡源头分散,利用雨洪雨水系统,自然循环。新理念不仅能防止城市内涝的发生,而且在遭遇水灾时,城市也可以快速恢复、顺应环境变化,有效吸收利用雨水资源。详见图2。

图2 海绵排放模式

2.3 国内外城市排水现状与海绵城市发展

近年来,每到汛期,暴雨常常造成中国许多城市成为水乡,也暴露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脆弱性[2]。自1950年以来,中国陆续建造了97000多座水坝,用于供水和灌溉,从历史上看,控制洪水的主要措施是建造堤防,由于当前我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建设,使得对下游地区的保护越来越难。在中国大多数城市中,人们过于依赖城市的排水系统,且国内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统管道宽度不能满足径流量,排水管网存在盲点或配套的蓄水池不足以承担强降雨期间的排水系统储存容量。从表1对比中可以发现,国外的排水处理方式多样化,充分利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减少了城市内涝。

表1 国内外排水现状比较

3 海绵城市建设在南方多雨地区的意义

我国降水的地区特点是:东南地区多,西北地区少,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北方地区降水少、雨季短,而南方地区则恰恰相反,降水多雨季长。南方地区年降水量部分超过1600mm,极易导致洪涝。因此,南方多雨水地区强化雨水的收集利用,是缓解城市内涝,消纳雨水的关键。2014年12月,国家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14】838号),组织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受到全国各省市政府的重视,得到相关领域人员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6]。

3.1 可以有效减缓城市排水负担

在城市开发中,大量的硬质铺装,使原有生态和水文环境遭到破坏,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对已经破坏的水体及其他自然环境进行修复和恢复,促进雨水渗透,并将渗透后储存的雨水补充至城市生活生产及景观用水。将环境保护与市政建设有效结合,统筹建设地下管网,有利于保护环境,有效吸收雨污水,缓解城市排水管网压力。

3.2 可以有效减少极端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

城市内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短时间强降雨导致大量雨水不能及时排泄和下渗,城市排水系统难以承受暴雨成行的地表径流量。而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就是降低流水量在某一范围内的过度集中,将六字建设方针有效融合,减少不透水范围,降低排水强度,缓解城市防洪的压力。

4 以江西南昌市为例,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措施

4.1 构建海绵城市基础及原则

南昌市受地域洪水影响,城市内涝频发。2017年8月16日,南昌市下发了《南昌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20)》。依据规划要求,南昌将中心城区划分为14个排洪分区,并明确要求中心城区的排洪能力要达到50年一遇的标准。将人工措施与天然途径相结合,确立为构建海绵城市基本原则,在确保防洪安全的条件下,将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系统、超标准雨水径流的排放系统和城市雨水灌渠的排水相互统筹,实现将雨水充分利用。

4.2 构建海绵城市的措施

2014年10月,住建部下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指南中指出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主要为“渗、滞、蓄、净、用、排”六字箴言,详见图3、图4。

图3 海绵城市建设六字箴言

图4 六字方针工程措施

依据《南昌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南昌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要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环境,还要积极推广运用能保护生态的雨水控制技术,例如透水铺装、雨水灌、调节池、蓄水池、植草沟等。在公共建筑与小区住宅中,采用低影响开发形式,结合建设项目实地情况,规划建设蓄存雨水的景观水体和相应设施;新建公共建筑和小区住宅,要严格执行绿色建筑建设标准(如:将传统的硬性屋面或卷材屋面改为使用绿色屋顶或屋顶花园,小区空地中挖建雨水花园);而小区非机动车道和地面停车场,则采用新型透水性铺装,以增加雨水自然渗透空间。将城市绿地与广场融合兼备开展竖向设计,以消纳自身雨水径流,并尽可能为周边区域提供雨水储存、缓释空间,提高区域内涝防治能力[7]。

5 结论

推进海绵城市化建设,意在解决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增加的洪灾风险。住建部部长陈政高要求我们,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利用好人工措施和自然恢复等方法,统筹治理。面对南方多雨水地区城市内涝问题,建设海绵城市,不仅在缓解城市内涝方面带来了非常大的成效,同时还能达到水资源循环利用。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综上所述,在治理城市内涝问题时,要全方位统筹考虑,学会给城市“留白”,把海绵城市这种新的治水理念融入城市开发建设当中,在充分考虑地下管道排水能力的同时,做好吸水蓄水研究应用工作,完善排水防涝体系,打好“渗、滞、蓄、净、用、排”组合拳,减少内涝灾害,不断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内涝海绵雨水
农事 雨水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功能探析
《城市暴雨内涝仿真模拟技术及其应用》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农事 雨水
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深入东北三省 全力推进科学抗内涝保秋粮丰收
海绵是植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