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经济:从理论到实践

2020-11-13 10:29许雪芳王旦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年18期
关键词:海洋经济对外开放

许雪芳 王旦

【摘要】向海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战略性概念,是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对孕育新产业、引领新增长,深化对外开放格局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相较于已有的“港口经济”“海洋经济”“蓝色经济”“海陆经济一体化”等而言,向海經济不仅是以海洋为载体,而且强调了以海洋为导向,在战略层面上引领经济活动要“向海上转移”,更具有明显的政策引导性和要素驱动性。

【关键词】向海经济  海洋经济  对外开放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18.016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与战略空间,是世界沿海经济体参与经济全球化、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世界银行数据统计显示,全球经济总量中约60%来自各经济体的港口海湾地带及直接腹地,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动力,由此,世界沿海国家都十分注重发展以海洋为载体和纽带的产业与经济。我国是海陆兼备的海洋大国,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海洋强国”等重大战略的部署实施和持续推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迈入新的历史起点。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西时首次提出,要“打造好向海经济”“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向海经济概念和思想悄然兴盛,较之“海洋经济”“海陆经济一体化”等概念有着更为丰富深刻的内涵和战略意义,亟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深入探讨。

向海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中国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引擎作用明显。据统计,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达83415亿元,[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3%,吸纳涉海就业人员3684万人,为国内贡献了4.75%的就业。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海洋资源采取粗放式、掠夺式的开发与利用,海洋经济发展存在对经略海洋认识有待深入,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滞后,海洋产业发展方式粗放、缺乏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海洋资源供给与环境保护压力比较大,陆海统筹缺乏统一规划与整体设计等问题。[2]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势头趋缓,国际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国内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发展向海经济极具必要性。

首先,向海经济是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新世纪以来,陆域资源开发利用趋紧,迫切需要寻找维持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源泉。与此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由海洋资源开放、利用与保护带来的海洋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发展海洋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策略和前沿领域,通过陆海资源统筹、联动协调,优化海陆产业布局,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衍生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推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其次,发展向海经济有助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随着世界各国布局海洋经济产业,全球形成了以海权与海洋资源争夺为主的地缘政治新格局,我国也迫切需要不断梳理海洋经济发展思路。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海洋维权到海洋开发视角,持续深化和丰富海洋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强调建设海洋强国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使海洋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此外,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动能的攻坚期,国家从战略层面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海洋强国”战略、对外开放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均旨在进一步扩大经济开放程度,而向海经济则成为这些政策实施的重要抓手。应大力发展向海经济,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动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最后,向海经济是维护国家安全、争取国家海洋权益的客观要求。发展向海经济必然要求提高科学基础与创新发展支撑能力,这就迫使国家不断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如海洋探测技术、卫星导航、海洋生物等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等,直接影响国防管理的现代化,同样也可以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有助于我国在公海空间利用、科学研究、国际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海洋权益维护,促进国际深度合作。

发展向海经济的对策建议

发展向海经济是国家高质量发展、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抓手和途径。当前发展向海经济,应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从以下方面予以推进。

一是增强海洋意识。美国、日本等国都非常注重海洋意识的培育。树立正确的海洋强国意识,加强海洋观念宣传尤为重要。首先,加强全民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传统与新兴新闻媒体平台宣传海洋文化、海洋知识与海洋工作,增强公众建设海洋强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加强海洋文化建设,将绿色、开放、共享的现代海洋观点根植于传统民族文化,提升全民海洋科学文化素养。最后,依托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活动来提高公众海洋意识,开展以教材、课堂和校园为载体的海洋基础知识教育,实施全民海洋科普的社会教育,依托涉海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海洋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活动等提升全民海洋意识。

二是加强向海经济战略管理。向海经济宏观战略管理有助于海洋经济向高度、深度、广度发展。首先,注重创新向海经济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由国家引导、地区差异互补发展的综合管治合作的体制机制,提升综合管控能力和创新服务水平,统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等,为向海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其次,加强顶层设计,重视对向海经济相关规划与战略决策的整体部署、制定和实施,加强对向海经济发展的指导部署与综合管理,改善政策环境,适时出台相应法律制度为相关政策落地保驾护航。再次,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不断探索涉海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安全维稳等新途径和新模式,统筹近岸、近海、深海、远洋等的发展,加强对海洋人才培育、海洋科技发展等核心海洋工作的研究与部署,促使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后,宏观上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海洋合作体系,统筹规划涉海基础设施,打造互联互通网络,推动地区间陆海合作“衔接共享”,维护海洋权益与国家安全,促进沿海地区开放开发。

三是强化产业兴海。海洋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对壮大海洋经济尤为重要。首先,加快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一方面,依托技术更新、产品创新、产业链衍生来优化升级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传统海洋产业;另一方面,培育与壮大海洋高端裝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金融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海洋产业链不断向高附加值、高效益的高端产业延伸。此外,依托培育涉海龙头企业和成长型新型企业来增强海洋产业发展活力。其次,注重海洋产业空间布局与管理。一方面,注重海洋与腹地的产业布局的互补与协同,借助国家和区域层面规划手段进行产业布局;另一方面,优化相邻沿海地带的海洋产业空间布局,突出区域海洋产业发展的差异化定位与发展,避免产生产业雷同、恶性竞争局面,依托现有临海沿海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现代海洋产业集群。最后,注重陆海统筹,推动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要素流通、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发展,通过强陆促海、以海带陆、陆海统筹、联动发展来提升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的相互拉动作用。

四是促进科技强海。创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提高海洋经济的科技基础与支撑能力尤为重要。首先,注重向海科技人才培育与引进,特别是注重培育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人才、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国际化人才等。各大高校增设海洋经济发展相关专业,走系统化培育方向。重视具有创新能力的海洋人才团队和人才阶梯建设,提升海洋经济发展人才支撑能力;加强涉海产业关键技术、重点领域等重大专项攻关,形成“政府(行业)—企业—高校”互动、产学研融合的科研攻关模式,强化交流与合作,创新海洋经济发展新技术。其次,构建海洋科技展示平台和海洋科技国际交流合作长效机制,大力推进海洋科技技术成果培育、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培育海洋新兴产业,促进向海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最后,强化涉海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涉海科技园区、涉海产业园区、涉海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等,促进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是改善发展环境,强化金融支持。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向海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搭建和整合海洋信息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海洋科技创新知识服务平台、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海洋运输联动平台等,完善相关服务体系,为向海经济提供平台支撑。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创新海洋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海洋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微观企业主体的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相应政策法规体系,特别是夯实金融支持,构建由财政拨款、海洋信托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海洋保险等多方组成的金融支持体系,实施财税信贷优惠政策,鼓励私营资本对海洋经济的投入,成立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民营资本共同参股的股份公司,共同投资海洋经济。

结语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持续加快,导致陆域资源和空间开发利用有限,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则成为当今世界各沿海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由此,各国将产业重心转向海域经济体系,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海洋经济。作为蓝色经济、海洋经济、陆海统筹、陆海经济一体化等关键概念的延续,向海经济的提出更具有时代性、指向性、目的性。向海经济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海洋强国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多重政策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开放式经济发展新模式,尚处于发展与完善的阶段,在未来发展向海经济将进一步有助于深化我国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促推国内产业经济转型升级,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陆海经济一体化与我国南海权益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VHQ013;同时系广西“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计划”、广西财经学院创新团队项目的研究成果)

注释

[1]中国海洋经济统计数据主要包括辽宁、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地区,海洋产业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运输船舶业、滨海旅游业等主要海洋产业,以及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等,而海洋生产总值由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产值组成,其中,2018年海洋产业产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63.5%。

[2]《尹中卿:目前发展海洋经济面临四个突出问题》,中国新闻网,2019年3月10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7611281841295292&wfr=spider&for=pc。

参考文献

伍朝胜,2018,《打造好向海经济 写好海丝新篇章》,《北海日报》,7月20日。

赵炳新、肖雯雯、佟仁城等,2015,《产业网络视角的蓝色经济内涵及其关联结构效应研究——以山东省为例》,《中国软科学》,第8期。

夏飞、张建中、郑铁桥等,2013,《中国南海海陆经济一体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杨鹏、陈智霖,2019,《向海经济:新时代下的战略选择》,《广西城镇建设》,第3期。

冯敏,2017,《立体“大交通”,为向海经济“铺路”》,《北海日报》,9月2日。

蒋和生,2017,《科学用海 大力发展广西向海经济》,《广西日报》,9月23日。

戴春晨,2017,《首提“向海经济”:北部湾如何向海而生?》,《21世纪经济报道》,4月21日。

戴桂林、王素,2018,《发展向海经济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中国社会科学报》,4月9日。

夏飞、陈修谦,2019,《向海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及其完善路径》,《中国软科学》,第11期。

韩增林、狄乾斌、周乐萍,2012,《陆海统筹的内涵与目标解析》,《海洋经济》,第1期。

曹忠祥,2014,《对我国陆海统筹发展的战略思考》,《宏观经济管理》,第12期。

洪小龙,2017,《落实总书记指示打造好向海经济》,《广西经济》,第11期。

王波、倪国江、韩立民,2018,《向海经济:内涵特征,关键点与演进过程》,《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6期。

责 编∕肖晗题

猜你喜欢
海洋经济对外开放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绿色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