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问题的问题》:黑白影像下的生活哲学

2020-11-14 03:31
电影文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农场小说

齐 营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不成问题的问题》是梅峰导演的处女作,由著名作家老舍发表于1943年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由范伟、殷桃、张超等共同主演。影片将背景设定在20世纪40年代的重庆,讲述了抗战时期在位于大后方的树华农场发生的故事。农场在范伟饰演的主任丁务源的管理下走向衰败,此时新主任尤大兴走马上任,却因为不通人情世故而引起不小的风波。影片带有强烈的寓言性质,共三幕,黑白画面下呈现出古典主义的气质。影片于2016年在第29届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上首映,并获得最佳艺术贡献奖,于次年在中国内地上映。

一、文本改编:两性形象的呈现

本片对于原著小说的改编是极为出色的,2016年是老舍先生去世50周年,影片的改编也是对这位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学史的真诚的创作者的致敬。为了使影片内容能够更加丰富,以支撑起144分钟的时长,影片中重点表现了尤太太明霞这个角色,原本在小说中篇幅极少的三太太和童小姐也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线索性”角色。可以看出,在影片的再创作中,女性角色是改编的重点。

对于文学名著的改编,是阅读文本到视听语言的一次艺术化重现,其中情节的删减、角色的增添都能够体现出创作者对于原作的二次解读,以及不同的时代特点映射到艺术作品身上的时代气质。《不成问题的问题》原作写于抗战时期,在特殊的年代背景下,老舍先生关注到了不同阶级之间的对立,他以一贯的辛辣讽刺的手法写成了这部仅有十余个章节的短篇小说,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圆滑世故的丁务源、虚伪的“假艺术家”秦妙斋、不懂人情世故的尤大兴三个典型的男性角色。影片以三段式剧情分别有侧重地表现这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弱化了原作中辛辣的讽刺性,却增强了整体剧情的张力与社会寓言性。而女性角色在其中更像是串联剧情的黏合剂与推动情节发展的助推剂,更为影片增添了一种忧愁的气氛。在两性形象的呈现上,《不成问题的问题》呈现出一种平衡的、微妙的生活哲学。

小说中对于丁务源有着详细的外貌描写,比较值得注意的是,特意提到了他穿着的长袍是“半新半旧”的,这样具有中间感的词语,意在打造一种“平衡性”的人物性格。在电影中,影片巧妙地运用了视听艺术的特点来表达这种平衡性,即丁务源的笑。他的笑是伴随影片始终的,仿佛是影片独特的配乐。丁务源熟练地掌握着这种克制的、礼貌的、卑微却并不卑躬屈膝的笑。这样的笑声出现在各个场合,迎来送往各样的人,仿佛通过这笑声,就可以化解一切。小说中丁务源辞退有能力的工人,在农场中安插关系户的情节被删掉了,影片有意地弱化了他“恶”的一面,转而呈现出一种似是而非的、无法用“善与恶”去简单区分的人物性格,更加符合一种“中国式”人情社会下的生活哲学。在影片的开头是一场由三太太、佟小姐、张太太等人组成的牌局,丁务源在其中巧妙地讨得了各位的欢心,给三太太送来了肥鸡肥鸭、给佟小姐带来了颜料毛笔,主动提出为许家小少爷操办生日宴……在一派祥和的欢声笑语中,没人再去苛责农场的亏损问题了,这是丁务源与上层人物相处的方式,投其所好,游走在阿谀奉承的边缘,却又带有一份体面与自尊。在与底层人物的相处上,丁务源同样“亦正亦邪”,他能记住每一个工人的名字,与他们称兄道弟,放任工人卖农场里的“猪菜”,对于工人们作风懒散的问题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俨然一个亲切而随和的领导,但私下里却将工人们的一部分工资转移到了自己的钱包中。丁务源所贯彻的生活哲学正是一种“中国式”的人情社会中的处世哲学,源自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是民族性的。正如学者孙隆基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所说,“在中国文化传统依然笼罩的地方,为自己谋利益就必须在‘人情’的磁力场中用扭曲的方式去进行。在这类情形中,放弃公然抗争的态度,往往只是‘以退为进’的手法,亦即是‘多吃一点亏’的作风,先在社会观众面前赢取自己在道德上的优越性,然后再用‘迂回’的方法去获得‘利’”。丁务源正是深谙这样的人情社会的文化,才使得许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农场便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影片弱化了对于丁务源这个人物的批判性,但是以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将批判的氛围弥漫到了整个社会之中,更具社会反思性。

与丁务源处于对立面的尤大兴是一位英国留学归来的博士,专攻农业的高手,他怀着一腔抱负来到了这个农场,刚到几天就将农场管理得井井有条。但他不通人情世故,是一个与农场氛围甚至是国内人情社会的氛围不相容的实干家,最终被丁务源挤出了农场。尤大兴的妻子是影片中重点表现的女性角色。在小说中,尤大兴“把恋爱视成一种精力的浪费,结婚就是结婚,结婚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烦”,小说中二人的婚姻充满了不耐。但在影片中删去了这些烦琐的情感关系。同时,尤大兴的人物形象也没有小说中那么极端化与冷漠化了。这点与对丁务源的形象处理采用了相同的手法,即通过削弱人物形象的极端性以淡化影片的辛辣讽刺性,但在其他支线的表达上扩充影片的内容深度。例如尤太太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了。尤太太是典型的在旧社会的影响下愚昧无知的青年妇女,在她的身上有一种可悲又可叹的情感融入。影片将小说中尤太太偷鸭蛋的情节改成了收了别人的鸭蛋,同样淡化了讽刺意味,但尤大兴凌厉的处事方式和尤太太圆滑的价值观念所产生的冲突依然是强烈的。随着尤太太迅速融入了“农场社会”中,尤大兴在农场这已然形成的完整关系链中被彻底排除了。

二、黑白影像:极简古典的影像风格

近年来,不少由小说改编的文人电影、独立电影人创作的小众电影都喜欢使用黑白影像的表达方式,如2015年万玛才旦的《塔洛》、2016年张大磊的《八月》等。黑白影像具有关注事物内在本真、揭示真实人类社会、突出画面重点从而体现艺术家的情感、心境与创造力等特点。在只有黑白二色的影像中,没有了色彩的加持,事物本身的特点被放大了。对于《不成问题的问题》这部影片来说,黑白影像所营造的历史苍凉感更符合原著小说中的非现实风格,更贴合影片的寓言气质,同时也更符合小说中的时代特点,镜头下的影像呈现出极简古典的状态,具有民国时期老电影的特色。

影片中的黑白影像、镜头表达与情节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黑白画面所带来的清淡至简的氛围,配合影片层峦叠嶂的山水景色,具有一种古典主义的水墨风格。黑白湖面与几乎不运动的镜头,远远看去冷冽清明,近则暗流涌动,在克制的氛围之下呈现出内敛式的戏剧性。正如影片对于所有冲突的呈现,也是隐忍与留白的。所有的心思都隐藏在缜密的话语中、暧昧的眼神中、会意的微笑中。问题本身是尖锐讽刺的,但影片并没有高调地指责与批判,只是娓娓道来式地呈现。影片运用了大量的中景镜头,通过对人物位置、整体形态的表达来传达事件背景和人物关系,观众与人物产生的距离感则更符合影片清冷疏离的气质。同时,远景和全景的使用呈现出农场的整体环境,营造了一种氤氲湿润的环境氛围。人物则像是被放置在“农场”这个特定的舞台当中,使得观影活动产生了一种“舞台式的想象”。另一方面,虽然特写镜头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人物神态的捕捉,但演员巧妙地通过对肢体语言的细节补充弥补了这种缺失。例如,当徒弟寿生给自己洗脚时,已经遭到了否定的丁务源不停的手指动作表达了他内心的不安。再如,影片许多富有深意的对白都十分耐人寻味,“苟且性命于乱世,有命活着就好”“我们先不问是非对错,先把事情解决了”等,还有上文所提到的丁务源极具人物个性的笑,都在细节之处让影片的内容更加丰富。此外,影片在某种程度上有意地割除了观众所熟悉的、属于当代的视觉语言,例如影片所设定的三幕剧式结构方式,在转场时使用了简洁有力的黑幕转场,配合大写加粗的文字,用人物串联起情节发展,每段各有侧重又不会断层,不断地带给观众新鲜的观影体验。

黑白影像还带来了一种“默片式”的荒诞感,配合影片中丰富的环境音,体现了一种具有民族性的美学旨趣。例如,在原著小说中,秦妙斋是独自一人路过农场后留宿下来的,而在电影中,却是和神秘的老师“吴教授”一起来的。但吴教授跟着秦妙斋下了船,说了一句“你帮我看着行李”后,就消失无踪了。直到影片的最后,秦妙斋又因为吴教授的失踪而被捕,他的到来与离开都因为一个身份未知的人,充满了荒诞感,也十分符合时代的特点。秦妙斋的出场设定也颇具深意,在水雾笼罩的树林中,他在一只小舟上缓缓驶出,突出了秦妙斋身上的神秘色彩,也传递出他虚无、随性、浪荡的性格特点。影片在空间表现上借鉴了20世纪50年代如《小城之春》之类的影片,以达到一种具有年代感的景深效果,秦妙斋在扁舟上缓慢入画的方式构成了一种有意为之的“淡入”效果,配合黑白影像的水墨之感营造出农场的“世外桃源”氛围,但事实是背道而驰的。农场中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让人无力也看不到希望。正如实干家尤大兴无法改变这个农场,时代的悲剧总是重复上演,无法规避,整个农场就犹如一个时代的缩影。在影片开始,丁务源在饭局上不动声色地给每个太太都带来了好处,在影片的结尾,重新回到农场的丁务源继续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扮演着好人的角色,依然给太太们带来了肥鸡肥鸭,又揽下了给老爷做寿的差事——农场已经形成了一种稳定的结构,事关利益的盈亏已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如何让每个人都在稳定的结构链中感到舒服,最终靠的是丁务源的隐忍与圆滑,至于农场的收益,早已“不成问题”。

《不成问题的问题》是一部处处体现着中国传统美学的影片,片中的云、雾、太阳、水流,都在黑白镜头中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范伟细致入微地诠释出了丁务源这个复杂的人物角色,分寸感的拿捏恰到好处,他也凭借这个角色获得了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项。以“好男儿”身份出道的张超也贡献了令人惊喜的演技,秦妙斋作为把控剧情节奏的重要人物为影片整体增色不少。三幕剧的剧情循序渐进,让观众层次渐进地感受到了所谓的规矩、原则、效率等现代社会的特征在人情社会中逐渐瓦解。小小一个树华农场中,蕴含的是中国的人情大社会。虽然相比于小说文本,改编后的影片的讽刺性被弱化了,但文人电影含蓄内敛又内涵深刻的特质被体现得淋漓尽致,是2016年度让人惊喜的国产电影。

猜你喜欢
农场小说
我的开心小农场
Fun on the Farm农场的乐趣
农场假期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农场
一号农场
丰收的农场
明代围棋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