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盏坯胎成型的新技术

2020-11-16 01:49吴立主魏尚人
东方收藏 2020年9期
关键词:泥料建盏器型

吴立主 魏尚人

【摘要】:建盏属陶瓷,烧制前需制坯成型。传统的制坯需泥料浸泡、淘洗、过滤、压干、腐泥、搓揉、拉坯、修坯、晾干等工序。虽然近年来现代制瓷技术的发展,机械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手工,极大地解放了劳动生產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有些手工活,并不是机器所能替代的。笔者从事建窑建盏烧制多年坚持手工制作,手工制坯成型的效果更好,制作的成品自然,有灵动感,有生命力,是机械都替代不了的。本文所述的“捏坯”技术,是笔者历经数年的探索、研究,最终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制坯成型工艺,其烧制出的建盏作品,器型釉面光洁、干净,线条流畅,生动,凸显出自然美。更关键的是成品率高达95%,极大地提高了建盏的精美度。

【关键词】:制坯,成型,拉坯,捏坯,工艺,纯手工,创新,自然美

建盏的制坯,一直是建盏业界的一大难题。由于建盏的坯胎需要含铁量较高的材料,而建盏原产地建阳的红壤、黄壤它的粘性、柔韧性差,制坯难度大,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建盏的制坯师傅。若往泥料中添加较多的粘土,虽然可以解决制坯成型率的问题,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添加过多的粘土,制坯难题是解决了,但胎骨的含铁量大打折扣,不符合建盏“铁胎”的本质和要求。

因此,建盏业界的制坯成型从上世纪90年代的机压坯和大器型的注浆成型,再到前五年逐渐开始的手工拉坯,建盏企业使用的都是机制坯,机压后待晾干再进行修坯。少量大器型采用泥浆注浆成型。由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手工拉坯在五年前开始流行。手工拉坯后再进行人工修坯。

笔者做了一个调查:无论是机压的坯还是手工拉的坯,取100个为标本,在素坯阴干过程中,会有8个左右坯胎出现开裂、变形的状况,素烧后又会有9个左右坯胎出现变形、开裂、露出大气孔等现象。施釉后正式烧制,出窑后会有10个左右变形、开裂、缩釉、露出大气孔等现象。即从100个坯,从制坯到烧制成功成品率只有73%左右,整体成品率不高。

究其原因,不管是机压成型,还是手工拉坯,这两种成型工序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泥料中的气孔这一致命问题。机压是靠滚模快速成型,泥料中的空气不易排出,积存在泥料中,压出的坯自然里面有很多的气孔存在。而在拉坯的过程中同样如果没有处理好泥料中的气孔,再加上泥料的干、湿度没把握好,拉出的坯当然就变形。再有,部分师傅在拉坯过程中多次拨弄泥料,“伤”了泥料,这种被“伤”了的泥料拉出的坯是不能使用的。更为关键的是:拉坯,它的基本要领是向上拉,在拉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扯”的动作出现,即“拉扯”。这样一来,胎骨中就有空气进入。这就是拉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坯胎在素烧之后会产生变形。至于修坯过程中,难免出现厚薄不均的情况,同时修坯中也有可能将坯胎中的砂粒带出表面,形成一个小疙瘩,或切断砂粒。这些是造成成品率低下的“罪魁祸首”。

笔者集合多年经验,经过数年研究,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制坯成型方法,笔者命名为“捏坯”。此种“捏坯”法借助捏坯机,在其上对泥料做精心处理,“刚柔并济”“以柔克刚”。运用笔者独有的一整套“捏坯法”,使成型的坯胎线条流畅,极具灵动,更关键的是捏出的坯晾干后不裂、不变形,完好率95%;素烧后,无变形、开裂或大的气孔,完好率95%;施釉后正式烧制,坯胎变形、鼓包、开裂的情况基本上不存在,坯胎完好率95%;达到了三个95%。

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分述于后:

一、手捏坯的工序和操作方法

1.练过的泥,取泥料3.5公斤左右,对泥料四面进行拍打,使其无棱角,更夯实。

2.捏坯之前,人坐好,稍往前倾,右脚踩在捏坯机的控制踏板上,左右脚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免偏移。

3.将泥料置于捏坯机的正中上方,对准中心点用些力气“砸”下去。

4.右脚踩控制踏板,控制好转速,捏坯开始。

5.双手扶住泥料,做“抱泥”状,双掌合抱均匀地向中间挤、捏,使泥料向上变长,呈“锥”状,这里使用的方法不是向上拉或扯,而是通过捏、挤来进行;如此反复两三次,第二次挤、捏时,左右手的小拇指或无名指可贴住捏坯机圆盘向泥料的中心做挤、切,使锥形更快形成;

6.锥形形成后,左手将泥料向前推,向下按,右手扶住泥料做辅助向下压,反复两三次,使其泥料中的空气尽量排出,也使泥料更紧实;同时这样做也是使泥料更居于捏坯机的正中央,这样捏出的坯才周正,这是重点和关键所在;但次数不宜过多,太多次泥料会“受伤”、变“烂”,不利于成型;

7.完成上述的准备工作后,即可正式开始捏坯;

8.根据所捏器型的大小,估约取其相应的一小段泥料;所取的这段泥料的多少,就是所捏的这个器型的用泥量;之后左右大拇指在泥料上端向下按,使其泥料呈一个小碗形状;

9.左手虎口骑住坯沿,右手大拇指控制坯的内侧,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控制坯外;左手手掌呈半弯曲状,扶住泥坯,按照预设的器型,先捏出盏型厚薄;接着用右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大拇指朝外,食指、中指朝内捏;捏过程中,泥料会更紧实,同时泥料被捏后就会向四周挤去,进而变薄,泥料中多余的空气也逐步被排出;如此一边捏一边修,直到符合所要捏的器型为止;

10.双手要始终、不断地保持“湿”的状态,双手手掌反复搓揉,保持有“化妆土”附着在双手上;所谓的“化妆土”,就是很细很粘稠的泥浆,可直接涂抹在坯的内外层,有了这层“化妆土”,捏出的坯就可以不修坯,只修底足即可;同时,这种“化妆土”也有利于润滑不会伤到泥料,也更容易成型,并使坯胎表面始终保持润滑的状态,这样也能够让坯体表面更加细腻;

11.泥料要在捏坯机上保持正中央的位置,每捏完一个坯后都要调整。若发现泥料偏离捏坯机中央,就要及时给予调正;其方法是:将泥柱捏高捏长,然后左手将泥料向前推,右手按住泥料的右侧,这样泥料即可调正;

12.在锥形泥料的上方捏出一个小柱形,两个大拇指从泥料上方往下按出一个“坑”,即碗的形状,紧接着,左手的虎口骑住坯沿口,右手的大拇指在坯内捏,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在坯的外侧或捏或辅助;大拇指捏泥料时,要捏一下,放一下,不能一直紧捏,否则,坯会被捏得太细太薄而断裂了;

13.一边捏,一边调整到想要的器型,之后处理口沿,具体方法是:右手大拇指从下往上慢慢移动,到口沿后慢慢“翻”,再沿着外口沿往右慢慢滑动一段,然后收起;

14.最后双手搓揉,制造“化妆土”,然后均匀地涂抹在坯的表面,一边涂抹,一边让捏坯机转动,以保持“涂抹”均匀;

15、完成坯体后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坯底,向下捏、挤,右手在右侧辅助,将捏好的坯从泥料上取下。

二、主要技术要点

1.双手的胳膊肘顶住双腿的内侧,使其“固定”住;

2.捏坯过程中,双手不能上下、前后、左右移动,要保持稳定不动;

3.捏器型时,右手大拇指和中指、食指必须捏一下放一下,以真正起到捏的效果,一直捏住不放就变成拉扯了;

4.在捏坯的过程中,注意把握“刚柔并济”“以柔克刚”;即在捏坯过程中,力度有软有硬,有轻有重,“刚柔并济”,互为补充。

三、技术原理

拉坯,靠的是拉、扯的力成型,拉或扯,空氣就会进入泥料中,在后续的工序中缺点就会暴露出来。同时拉出的坯要靠后面的修坯环节去弥补,但修坯过程并不能完全保证“完美”,而且有些位置是“修”不出来的,比如束口盏的注水线。而捏的坯,坯体是实的,泥料中的空气是被排出的,不会出现后续一系列的后遗症。捏的坯,修与捏是同步进行的,成型后它的器型是周正的

捏坯过程中,由于有一层“化妆土”包裹,它后期不需要修坯环节,只需修个底足。捏的坯,坯内紧实,表面干净,烧制后更肥厚、圆润,釉面斑纹更清晰。

综上所述,笔者的“捏坯法”既是对传统纯手工拉坯技艺的传承,又是当今制坯成型工艺创新型的开拓,是笔者历经数年摸索、总结的一种新式方法,它既可解决机器机压、灌浆、手工拉坯成型中的诸多缺陷,确保坯胎成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了坯胎成型的成品率和制作、烧制的精美度,更节省了人力物力,避免建盏原矿土原矿釉宝贵资源的浪费,可以说,该方法是目前建盏坯胎成型上的一次革命性地重大突破,值得在建盏业内大力宣传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水清,建盏:从功能到审美的转变[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

(2)邱力奇,明清瓷器与现代瓷器发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

作者简介:

吴立主,陶瓷工艺高级技师(国家职业一级),福建省南平市市级建窑建盏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魏尚人,陶瓷工艺高级技师(国家职业一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盏福建省地方标准起草人之一。

猜你喜欢
泥料建盏器型
慕古而怀今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建盏谣
品牌建设于建盏产业的发展
涅槃重生,土火交融的建盏之美
小羊首圆炉
福州脱胎漆器器型创新设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