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刊新媒体日常运营探索
——以党员生活杂志社为例

2020-11-17 11:51◎刘
新闻前哨 2020年9期
关键词:刊物党员融合

◎刘 超 段 曼

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传统媒体单位纷纷建设新媒体阵地。目前,湖北党员生活杂志社已形成了“两微一端, 一网多平台” 的新媒体传播格局——党员生活网、党员生活客户端、党员生活微博、党员生活微信、党员生活头条号、党员生活一点号、党员生活企鹅号、党员生活大鱼号……

媒体不断“扩张”,战线也拉长了,各平台的维护力度和活跃程度如何保持?如何将新媒体阵地建设做出新意?是媒体人共同面对的一道必答题。

一、确定融合路径

移动互联网时代, 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剧烈变化,传统的传播渠道受到极大挑战。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 使传统媒体站到了创新发展的重要关口,媒体融合。

以《党员生活》为例。 作为湖北省唯一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党刊,《党员生活》在30 多年的办刊经验中,客观上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刊本思维”。围绕办刊,要求业务人员会采更要会编、会校;围绕出刊,配备了专门的美术编辑,精心设计、排版;围绕用刊,还专设了发行部门,保证刊物的订阅、投递环节不出问题。

但在移动互联时代,这些过往的工作,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很难起到作用。一个必须要做的工作,就是在新的平台上去“覆盖用户”。

从根本上来说,传统媒体发展的关键词是“媒体融合”。从提升传播力的角度看,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就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这样的发展道路必须要走,这是主流媒体的使命——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那么这个目标和路径,对于传统媒体单位的体制机制、岗位设置、生产流程、考评方式,其实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信息互通,谁来互通? 哪些互通? 通到哪里? 比如技术应用,用哪些技术? 怎么结合内容? 比如平台终端,优先哪些?怎么定位? 又比如如何结合单位实际,既实现高质量发展,又保证最大限度的稳定?

在媒体融合的路上, 这些问题都需要媒体人重新思考并清晰作答。

二、秉持融合理念

新媒体平台要想发挥作用, 就需要运营者在战略层面的高度重视, 将新媒体平台的发布与传统平台的发布放在一个层面上来考虑。 《党员生活》就将“融合”提前到了选题环节。即在获取新闻线索或相关业务会议时,对某个选题进行讨论、研判。适合刊物出版的,按出版流程走。适合新媒体报道的,可以在相关平台上优先发布。

比如2019 年4 月,黄冈市委根据湖北省委关爱基层干部的相关要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关爱乡村干部的实施意见(试行)》,制定了更细化的措施和办法。 《党员生活》编辑记者获取相关线索后,第一时间进行了研判,可以在新媒体上进行优先呈现。 通过充分沟通, 新媒体编辑明确了《意见》 里的亮点和含金量很足的条款, 以简介+摘要的形式,总结出两三百字的提要文字,后面附上全文链接,发布了微信推文《激励关爱基层干部,湖北这个市明确岗位补贴标准》。灵活的形式,往往能带来更多的打开意愿。最后经过湖北日报客户端和人民日报客户端的依次转发, 这个消息的阅读量超过了百万次。

普通的消息报道,对新媒体而言也是“一座富矿”。仔细查找里面的新闻价值,往往也会形成很好的传播效果。

举例来说,2017 年3 月24 日,潜江市委市政府举办了一次新闻发布会,隆重发布龙虾文化节和食品博览会。这算得上是一次典型的常规工作。 媒体单位都会进行消息发布和活动亮点介绍。但仔细品味发布会上发放的材料,我们发现, 里面的一句话很有意思——“左手一只虾, 右手一袋米”。这背后是虾稻共作,是品牌迁移,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体现。于是第二天,《党员生活》新媒体发了一篇文章,叫《一只小龙虾背后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文章在一片“带你看啊,带你吃”的稿件中,报道角度是独一份,同时也被今日头条平台进行了16 万次的转发。

又如 2019 年3 月12 日, 来自全省230 个贫困村的党组织书记齐聚湖北省委党校, 参加全省贫困村新任村党组织书记脱贫攻坚示范培训班。 如果在刊物上采用, 一个月后,稿件才能和读者见面。但通过新媒体的形式,活动当天,《村支书培训,为何放在省委党校? 》的推文就发布出来了。不仅发布出来了,推文还对这次培训的特别之处,即为什么把村支书召集在省委党校课堂里培训, 以及省委组织部下一步的工作打算,进行了解释和介绍。这样短平快又不发新意的报道, 也同时获得了相关单位领导的高度肯定和用户的认可。

日常工作中,新媒体往往需要主动一点,积极探索,加强对传统平台的全流程介入,尤其是在内容策划、生产阶段的参与。

比如栏目共同打造。如2018 年,《党员生活》开设了“学习十九大精神·年轻干部谈体会”专栏,面向年轻读者征集稿件,在新媒体和刊物上择优刊发。 刊物设固定栏目,新媒体设“微观点”栏目,在提升刊物二维码的有效性上进行了优化,规避了刊物出版周期长的劣势,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明了、简便易行的互动渠道,维持了较高的参与度。

又如进行直播的尝试。 《党员生活》在主流直播平台上进行了大学生村官汪学东等典型人物、武汉盘龙城、红安董必武纪念馆、襄阳市第二届汉江创客比赛、武汉市武昌区首届党建之星竞赛等活动多场的直播尝试, 在当期刊物中再进行深度报道和呈现,丰富了刊物版面,也获得了较好的延展传播效果。其中,武汉市武昌区首届党建之星竞赛活动现场,因为提前和斗鱼平台进行了联系,争取到了频道页推荐和系统导流,同时在线关注人数最高达到了10.1 万,累计观看超过53 万人。

三、融入日常活动

新媒体平台的建设环节容易完成, 获取用户这个工作环节却较难有好的效果。一个比较可靠的办法,就是将新媒体推广融入单位的日常活动中。

因为在新媒体建设上,尤其是市场化的新媒体建设上,遵循的是拉新、促活、转化的路径。不管是哪一个行业,拥有什么核心资源,提供知识也好,提供乐趣也好,提供具体产品或者服务的团队,都会遵从这个基本逻辑。 党建新媒体,也需要按这个逻辑来建设。 而这三个环节,都离不开活动,尤其是线上活动。

如2016 年, 党员生活杂志社联合远安县委组织部,策划开展了“你关注 我捐款”党员生活精准扶贫远安行活动。远安组织部先确定了两个困难党员家庭, 党员生活杂志社上门慰问、采访,征得他们同意后公布相关信息,然后用募得的善款,资助其子女上大学。 其中公布信息、募得善款的环节,都是依托新媒体完成的——相关规则是,在一段时间内,党员生活微信订阅号关注人数每增加1 人,党员生活杂志社即捐赠人民币1 元。

活动争取到省网信办支持,由湖北日报、长江云、湖北发布等各大网站和移动端在显著位置进行转载;同时,活动还获得了腾讯公益平台的关注,民政部认证的一个基金会也提供了公募支持;在远安方面的争取下,三峡日报、远安政府网等媒体也在当地进行了宣传发动。 最终,在活动获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党员生活》新媒体平台也实现了有效推广。

2019 年年初做的2018 年度湖北十大党建案例评选,则更进了一步。 一方面,活动由湖北省委党建办和省党建研究会秘书处作为指导单位,更贴近组织工作,也增强了权威性和指导性。 另一方面,活动参与情况又上了一个台阶——投票量过180 万,访问量过110 万,相关平台一度增粉超过10 万,并获得了央视网、湖北日报网等多家媒体的关注报道。

猜你喜欢
刊物党员融合
我是党员向我看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刊物贺词
《融合》
系列刊物介绍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