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

2020-11-17 11:45申国华
当代贵州 2020年22期
关键词:硬骨头政绩观实事

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是许多干部都要面对的话题,政绩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事业兴衰成败,直接影响创造政绩的数量和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的干部应该如何创造政绩、如何检验政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并为广大干部创造政绩、检验政绩提供了重要遵循。

通常情况下,创造政绩与树立政绩观紧密相联,树立正确政绩观有利于创造政绩,反之,则不利于创造政绩。“政”乃众人之事、公共之事,“绩”乃成就、功业。干部谋政创绩,是为人民群众尽应尽之责、为应有之为。干部之所以能够创造政绩,主要是履行人民意志、得到群众支持的缘故。而政绩观是指人们对政绩总的看法,反映的是干部的修养、立场和境界。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是许多干部都要面对的话题,政绩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事业兴衰成败,直接影响创造政绩的数量和质量。

正确政绩观是创造非凡政绩的“动力源”。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正因为具有“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才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起了一座高大的精神丰碑;杨善洲在职期间坚持“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被群众尊称为“草鞋书记”,退休后抱着“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就不停止”的信念,2 0多年带领群众植树造林6万亩并无偿交给国家。事实证明:只有为人民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尽心竭力解难事,才能创造非凡业绩。

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是“为民”, 即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从井冈山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到延安时期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乃至今天的脱贫攻坚,无不包含着“为民”思想。其实,正因为始终把为人民谋利益放在首位,创造了一个个惊天动地的业绩,中国共产党才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站在历史舞台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为民造福需要真抓实干、尽责担当。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其他工作也是如此。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也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老大难”“硬骨头”,而克服“老大难”、啃下“硬骨头”既需要真抓实干,还需要尽责担当。因为真抓实干解决的是工作作风问题,尽责担当解决的是工作态度问题,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果缺少真抓实干作风,幻想投机取巧、一步登天取得骄人的业绩,恐怕到头来犹如“做梦捡个金元宝——空欢喜”,甚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没有尽责担当,很多一般性问题都难以解决,也谈不上啃“硬骨头”,为民办事、为民造福更是无从谈起。只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才能为民造好福,只有履职尽责、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才能为民办好事。

为民造福的数量和质量是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一名干部的政绩如何,不是看喊了多少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做了多少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提了多少脱离实际的指标要求,而是要看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这些好事实事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能让老百姓得实惠。并且运用这些好事实事检验干部创造的政绩,既能进行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比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能以此作为赏罚依据,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性循环。

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都要自觉为民办事、为民造福。这既是最重要的政绩,也是最大的政治优势。同时,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创造更多经得起历史、实践检验的政绩,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进一步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猜你喜欢
硬骨头政绩观实事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把实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里
为民办实事,要敢于挑硬骨头啃
实事围绕民生干 代表票决说了算
材料不能“美颜”——应当着笔干实事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2014深改元年
政绩看“观”不看“官”
应城市人社局
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