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研究
——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例

2020-11-17 11:51王聪聪
新闻前哨 2020年9期
关键词:新闻联播传统媒体受众

◎王聪聪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 大众对疫情信息格外关注,对获取信息的途径有了多元化需求。 据CSM 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疫情期间,用户媒体接触普遍走高,微信、电视揽获更多时间增长。与此同时,疫情还促进了线上社交的活跃,使用短视频、视频网站及/客户端的用户占比均超过六成。

央视《新闻联播》作为国家级传统主流媒体,“从2020年1 月1 日到2020 年2 月 22 日,其分天收视率从8%左右提高到12%左右。”这一成功离不开其对媒体融合传播方式的积极探索。 那么,在疫情期间,央视《新闻联播》对创新媒体融合传播方式主要表现在哪里? 由此带来了什么样的传播效果?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媒体融合时代下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下面笔者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央视《新闻联播》创新媒体融合传播方式的表现

央视《新闻联播》在疫情期间不仅注重其自身优势的发挥, 还联合新媒体平台, 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发声出力,加强疫情信息的传播力度,这是其创新媒体融合传播方式的表现。

(一)利用传统媒体优势,增强信息可信度

央视《新闻联播》作为主流传统媒体,其自身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对新闻内容的生产更加专业化、 有深度,从而提升信息质量,增强信息可信度。

1.品牌优势

央视《新闻联播》作为官方主流媒体,在国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具有广泛的品牌影响力。 这主要表现在其以时政热点为话题、 以宣传党和政府立场观点为职责的栏目定位,严肃、权威的栏目形象以及加强新闻质量、维护自身品牌效应、注重品牌创新发展的栏目运营。

如在 2020 年 1 月 23 日,央视《新闻联播》对“武汉封城”消息的报道,使其当天的收视率较前一天骤升2%左右。在疫情期间,全国人民密切关注武汉疫情的最新动态,特别是对“武汉封城”这一消息的报道,引来大量观众。“封城”不仅可以看出疫情的严重程度, 而且还要考虑城内居民的衣食住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基本需求是生存需求。 因此,为了得到更多有关生存问题的信息,受众会选择具有较高权威性的消息来源, 以便在自己得到准确无误的信息后,更快地适应突变的环境。

2.内容生产

在疫情期间,央视《新闻联播》从疫情初露苗头,报道国家对此次疫情的态度,到疫情开始蔓延,展示国家的防控工作,再到疫情全面爆发,呈现全民抗“疫”防疫的行为和决心,最后到疫情缓减,发布国家对企业、学校等复工、复学的指示。

如 2020 年 2 月 15 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 90 后医护专车护送白衣天使,被称为“战‘疫’中亮丽的青春风景线”。疫情爆发以来,一线的医护人员、执勤特警等都是受众格外关注的对象, 他们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全国同胞的心。但是在疫区后方也有着默默无闻,为战胜疫情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志愿者。他们并不是战“疫”中的主角,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使受众看到,在疫区不仅有一线奋斗的“战士”,也有很多的后勤保障力量。 央视《新闻联播》通过对新冠肺炎事件的深入挖掘,生产具有专业化、公信力强等特点的新闻,有利于满足观众对权威信息的需求,以增加疫情信息传播的深度,获得更多的受众资源。

(二)联动新媒体平台,拓展传播渠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央视《新闻联播》在微博、微信、抖音、央视APP 客户端等多个新媒体平台上发布有关疫情的动态消息, 满足大众对获取疫情发展详情和科学有效防疫抗“疫”知识的多元化需求。

以抖音《新闻联播》为例。 从2020 年 1 月1 日至 2020年2 月22 日,抖音《新闻联播》共发布38 个作品,其中有26 个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作品,点赞量几乎均破百万。 最值得一提的是,2020 年2 月8 日,短视频“李梓萌向李文亮致敬! 向每一位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致敬! ”获得500万+的点赞量、26 万+的评论量以及近7 万的转发量。 李文亮医生从“吹哨”开始倍受关注,在其确诊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多次登上微博热搜。 2 月7 日,李文亮医生离世,次日,抖音《新闻联播》发布了主播李梓萌对李文亮医生表达敬意之心的短视频, 正好戳中受众对失去李文亮医生的惋惜之心、对一线抗“疫”人员的敬仰之心,从而受到广泛关注。

与以往传统媒体依靠新媒体生存的媒体融合传播方式不同的是,央视《新闻联播》在疫情期间的传播方式主要是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齐发力,共同作用于疫情信息的传播。比如,央视《新闻联播》充分利用其标准化、权威性的信息生产,吸引大量受众观看,拓展品牌化内容,将其在多个新媒体平台上发布,扩大传播覆盖面,进而让更多的受众对疫情信息有了更加直观、科学的认知。 抖音《新闻联播》、央视频APP 客户端等新媒体依托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及公信力,获得较多关注;运用大数据技术,将疫区的真实面貌呈现在受众的眼前,增强受众的沉浸式体验。

二、媒体融合产生的传播效果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利用自身优势, 共同为此次疫情发声出力,产生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下面主要从信息、受众和媒体三个方面着手分析。

1.加快信息传播速度

“随着技术、文化、组织、信息和资源系统的不断升级完善,流入系统的负熵增加,信息传播的效果就会显著增强。”在此次疫情中,流入媒介系统的负熵主要是5G 技术、大数据技术的支撑,权威的信息内容,党中央的有序组织等。 这些负熵维持着媒介系统的有序运行。

作为国家级主流媒体,央视《新闻联播》重点突出疫情发展及其影响的情况,宣传力度到位,如延长播放时长,有效运用品牌效应。央视《新闻联播》的播放时长一般是30 分钟左右,但发生疫情以来,其播放时长延长至40 或50 分钟左右。 如维持对栏目品牌的定位,以时事热点为话题,报道党中央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和疫情期间出现的重大民生问题。 2020 年1 月30 日,央视《新闻联播》播报李克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

上述举措将准确度高、权威性强的信息输入媒介系统中,使得媒介系统内对与疫情相关的信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导致媒介系统内的负熵增加,信息熵值变小。这表明与疫情相关的信息出现的概率提高,向外波及的范围更加广阔,从而加快疫情信息传播速度,提升疫情信息的传播效果。

2.提高媒体的关注度

央视《新闻联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不仅提高了其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栏目收视率, 而且带动了其在新媒体平台上各个衍生品的繁荣生长。 收视率方面,央视《新闻联播》从 2020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2 月 22 日,在全国上星频道新闻节目收视排行榜中位居第一。 此外,抖音《新闻联播》 有关疫情信息的短视频几乎均获得100 万+的点赞量,央视频APP 客户端“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的慢直播观看人次更是累计超过8000 万。

在加强传统媒体渠道信息传播的同时,还要注重新媒体渠道的输出与发声, 以此满足大众对获得疫情信息的多样化需求,增强媒体公信力之外,进而获得大众更多的关注。

3.加深受众对信息的认知

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将信息接连抛入媒介系统中,使得媒介系统内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媒介系统内的信息认知度越来越清晰, 以此来保持媒介系统的有序运行。随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传播,相关信息的传播范围变得越来越广,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信息的传播,扩大了信息传播的受众群体。

这一背景下, 受众更加注重传统媒体网站或客户端发布的疫情动态信息, 这使得更多的受众接触到传统媒体发布的权威疫情信息,加深其对疫情信息的理解。受众通过对权威信息的存储,来帮助自己厘清新冠肺炎的概念、学习防疫抗“疫”知识、了解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态势,以致对有关疫情的相关信息有了全方位的认知, 从而出现全民防疫抗“疫”的情景。如央视《新闻联播》对抗疫医护人员、志愿者和在家隔离的居民的报道等。

三、在媒体融合时代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关系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下,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凭借自身优势,谋取自我发展的同时,又相互依托对方的长处,以期得到更好的发展。

1.从传播效果上看:对立关系

在疫情期间, 传统媒体依托自身具有的权威性和生产的品牌化内容,赢得受众的高度关注。央视《新闻联播》通过对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数、 疑似病例数以及死亡病例数的报道,有利于减少网络虚假信息对受众的干扰,使受众了解到国内肺炎疫情的真实现状。因此,央视《新闻联播》凭靠其具有的品牌效应,传播可信度高的疫情信息,获得越来越多的受众资源,赢得受众的高度认可。

新媒体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高效、多视角地传播疫情信息,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受到更多受众的欢迎。 央视频APP 客户端运用“慢直播+5G”技术,对疫情战地进行的全景式传播,打破信息传播的时空距离,直观、立体地呈现出疫区真实状况,使受众获得一种沉浸式的体验。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没有依附对方的前提下, 凭借各自的媒介优势获得大量的受众资源, 表现出两者各自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可以依赖自身优势在肺炎疫情的浪潮中生存下去。“CSM 全网数据显示,疫情以来,15-34 岁的年轻观众的收视率增幅高达89%。”这表明年轻群体受疫情影响开始主动回归电视荧屏, 而新媒体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年轻群体,因此,新媒体的受众群体被传统媒体大量吸引,显示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存在一种对立关系。

2.从传播方式上看:互补关系

“媒体融合要真正有效果,传统媒体在融合中的主体作用不应被低估和忽视, 更不能使传统媒体成为新兴媒体的附庸。 ” 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品牌优势,汲取新媒体高效的传播速度及直观、立体的观看体验等优点,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产生较强的传播效果。 在媒体融合的发展中,新媒体也要吸收传统媒体的营养,改善自身具有的局限性,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点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媒体融合的发展。

央视《新闻联播》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拍摄武汉医院内的照片、视频以及现场直播,连线专家解读疫情和报道官方权威信息等方式, 进行社会性的互动, 形成更大范围的传播。 抖音《新闻联播》、微博《央视新闻》、央视频APP 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均是央视《新闻联播》的衍生物。依托其品牌优势,央视《新闻联播》的受众群体愈发强大,如微博《央视新闻》开启对“小石榴”的“云守护”,在 2020 年 2 月 17 日,其对 “宝爸与小石榴隔空对话” 进行的直播, 观看量达到116 万;2020 年 3 月 15 日,微信《新闻联播》推送 1 条有关“小石榴回家”的消息,阅读量达3.8 万;央视《新闻联播》对有关“小石榴”的信息进行多次报道。在“小石榴事件”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对其报道、传播,使得该议题在网络上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受众纷纷加入对“小石榴”进行“云守护”的行列中。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相借鉴,共同发展,“达到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

结语

央视《新闻联播》在此次疫情期间,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的优势,扩大疫情信息的传播范围,增强疫情信息的权威性。在疫情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发力,既表现出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又突显出新媒体高效、透明、立体的传播优势,从而加强了对疫情信息的传播力度,增强对其的传播效果,使得受众对疫情信息获得全方位、多角度的认知,进而呈现出更好的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新闻联播传统媒体受众
“抖”起来了!央视《新闻联播》入驻短视频平台的分析与思考
《浙江新闻联播》 一路坚守 一路蜕变
热血奔跑的十年 浙江新闻联播团队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