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渝利铁路》创作谈

2020-11-17 11:51郎维雄屠赟涛王少军
新闻前哨 2020年9期
关键词:铺架韩家长江大桥

◎郎维雄 屠赟涛 王少军

《渝利铁路》纪录片已经拍摄制作播出近五年了,这部小制作、 小范围播出的纪录片, 是我们耗费了三个春秋心血,险些付出生命代价的作品,用著名纪录片导演张以庆的话来说,这也是我们的“骨血之作”! 拍摄这部作品,我们有得有失,今天回顾一下,把创作中的心得整理出来,与同仁们共勉。

一、立题与立意的突破

2013 年12 月28 日开通由重庆到湖北利川的渝利铁路,全长264.4 公里,在湖北省境内长约28 公里,是建设在古盐道上的一条铁路,它是当时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最长的一横——沪汉渝蓉快速客运通道的最后一段。它的建成通车,意味着西南地区途经华中到达东部的出海快速通道彻底打通, 饱受交通困扰的川渝鄂西地区,从此告别巴盐古道挑工背夫的生活,迈入高铁时代,融入经济高速发展的氛围之中。

这部作品,是命题作文,是应相关铁路建设部门之邀,由湖北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承制的纪录片。 这部铁路建设题材的纪录片,投入少、战线长、时间跨度大、不可控因素多, 摄制组硬是凭着决心、 毅力和对纪录片创作的热情,靠相关部门的协作和朋友们的支持资助,按时完成了摄制任务。

节目组接手《渝利铁路》纪录片项目时,渝利铁路建设线下工程已近尾声,建设队伍已经转战其他战线,有的农民工已经回乡,失去了联系,更要命的是,建设队伍注重建设,不太愿意配合采访,挖掘铁路建设中的故事、寻找筑路架桥的典型人物,成了采访拍摄过程中最棘手的难题。

这条铁路的建设,对于川渝鄂西地区,对于中国的整个交通体系,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都有着非凡的意义:一百多年前“川汉铁路”的建设,曾经引燃了辛亥革命,由此开启了清王朝覆灭的进程;这是建立在古盐道上的一条铁路,千百年来,川渝鄂西地区的人民,在崇山峻岭、沟壑纵横间,靠挑工背夫瘦弱的身躯、硬实的臂膀、坚定的脚步,扛出了无数代人的生计,支撑起了一方天地的兴盛与繁华,走出了通向四方的“盐大路”;这条铁路的建成通车,标志着川渝鄂西地区的交通,从此摆脱了大山的封锁,实现了这一地区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

如果仅仅只是拍铁路工程建设,仅仅是反映建设工人,那就是一个反映建设成就、先进事迹的电视专题了,它的内容单薄,缺乏内涵,没有文化气息,很难给人留下印象,更不谈给观众带来什么震撼和冲击了。

经过反复研读史料,分析各种信息发现,这段铁路,正好与川渝鄂西地区的古盐道路径重合, 而古盐道上依稀可见的被岁月侵蚀的老街、蜿蜒向上的石阶山道、深深刻琢在山道边岩石上的累累杖痕,无不流露出岁月的沧桑与凝重,历史的悠远与厚重。那些渐行渐远的“挑工”背夫,曾经在这里演绎了许多扣人心弦的动人故事、 流传了众多震撼人心的凄美传说! 先民们与大自然的抗争, 先辈们与命运的搏斗,建设者们与天地的较量;古盐道的辛酸史,川汉铁路的奋斗史,新中国交通发展史,交相融合在一起,这不正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奋斗史诗吗?!

盐道与铁路的交织,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梦想与奋斗交融,赋予了《渝利铁路》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题材提供给我们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挖掘出了渝利铁路的文化内涵,就把握了纪录片《渝利铁路》的灵魂,将大大提高纪录片《渝利铁路》的品质,让作品回味无穷,从而增强作品的生命力,我们准确地捕捉和把握了这一点, 这为作品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接下来是拍什么、如何拍的问题。

渝利铁路主体线下工程基本完工, 很难拍到想象中的火热施工场景,即使曾经发生过许多感人的故事,现在也只能由他人口述,无现实场景可以呈现。 这种情况下,渝利铁路,我们能拍什么?能拍到什么?这些能拍到的东西,对构建整个《渝利铁路》纪录片,能起到多大作用? 这让人十分苦恼,万分纠结!

我们遍访渝利铁路沿线的民众、勘察设计人员、工程建设者,从他们身上找故事,让《渝利铁路》纪录片有血有肉有内容。

采访沿线民众: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自己门前会修个铁路、架座大桥”;采访地方干部,他们想办法做工作,争取把铁路修到全国唯一不通铁路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采访勘察设计人员,他们看到了“六公里长的欢迎人群”,感受到群众盼望早日修通铁路的迫切心情; 铁路建设外围工作队伍为保工期耐心细致开展拆迁工作, 病倒在工作现场, 生命垂危;工人在前方日夜奋战,妻子在工棚生下了小孩等等。 这些故事,让冰冷生硬的建设题材纪录片有了血肉和灵魂。

二、零碎故事连接的探索

多次反复深入采访,我们发现,渝利铁路的铁轨,已从湖北恩施州利川市,经过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铺架到了重庆市丰都县, 即将在重庆市涪陵区跨越韩家沱长江大桥, 这座大桥是渝利铁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 它的铺架完成,就标志着渝利铁路全线贯通。这是渝利铁路铺架的最后一段,也是最重要最有象征意义的一段,错过了这一段,再用什么方式记录和讲述《渝利铁路》的故事,我们不敢想象!于是,我们把纪录片记录的重点,放在了韩家沱长江大桥铺架施工的环节上。

韩家沱长江大桥最后铺架施工场景拍摄, 是 《渝利铁路》纪录片能否立起来,能否拍摄制作完成的关键所在。 如果不能完整的记录最后这一段铺架的故事,那么,前期所有的素材,没有主线串联,没有主干故事,零零碎碎,只能是一盘散沙,顶多只能凑一部电视专题片,根本不可能形成一部纪录片。

为此,摄制组按照施工的进度,把全部力量投入到韩家沱长江大桥的施工现场,全方位记录铁路建设工人生产、生活场景。 为了保证施工进度, 工人们采取三班倒的作息方式;摄制组为了保证全方位圆满的记录施工场景,采取了全程不间断地跟踪拍摄:工人施工我拍摄,工人休息我记录,工人倒班我不换班,这种高强度不休不眠的拍摄工作,从铺架开始施工一直到完成,整整7 个昼夜。

四月底五月初的重庆涪陵,白天闷热,晚上微凉,铺架施工期间,正赶上几场雨,时大时小,时停时歇。 夜晚,长江上高耸的大桥上,施工工人在湿滑的桥墩上翻上爬下,在蚊虫扑面的架桥机上来回穿梭, 桥下百米是汹涌奔腾的长江水,不能有半点闪失!摄制组和施工工人面对的是同样的环境,他们要完整地记录这些场景,记录这些细节,但忙碌中,却忽视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忘记了脚下汹涌奔腾的江水。

正因为我们摄制组抓住了韩家沱长江大桥的铺架贯通这个主要事件,盯紧了最后一段铺架贯通这个时间窗口,全天候、全方位、全流程不间断地拍摄记录了大桥铺架贯通这个主要事件,使纪录片有一个进入《渝利铁路》的切入点和故事主线,进而把渝利铁路众多的信息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有机地整体。

在记录整个大桥的铺架过程, 摄制把镜头对准铺架团队,挖掘团队的故事,不放过铺架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因为这是《渝利铁路》纪录片的骨架和肉身,没有这些,《渝利铁路》纪录片的灵魂将无处安放。

中铁23 局渝利铁路项目部是大桥最后的铺架团队,我们把镜头聚焦在他们身上, 从他们黑夜中挺进韩家沱长江大桥,铺架大桥最后一段桥梁开始,保持全方位的立体跟踪记录:他们闪烁的头灯此起彼伏交错射向黢黑的夜空;他们瘦小的身躯坚毅稳健地攀爬在夜空中高悬细长的机臂上;他们疲惫的肉身躺卧在高低不平的坚硬道砟上; 黑暗中撕开夜幕刺向长天的闪电;昏黄灯光下串飞的飞蛾蚊虫;倾盆大雨中建设者挺拔的身躯和坚定的眼神; 隆隆机声中一往无前向前伸展的大梁。我们忠实地记录了这些细节,而正是这些细节,给《渝利铁路》纪录片这株绿树,点缀上了片片繁花,使它有了绚丽耀眼的色彩。

以上这些素材,是《渝利铁路》纪录片骨架、血肉和灵魂,它们的组合,使《渝利铁路》纪录片成为一个硬朗、饱满、鲜活的生命体,由此可以承载更丰富的信息。

但仅有以上那些内容,《渝利铁路》 纪录片还不足以撼人心魄。 我们在拍摄中,又跳出渝利铁路施工建设这条线,沿着古盐道,溯源探踪,力求找到两条线的精神、文化、思想内涵的交织点。

我们踏访盐道踪迹,探访“挑工”传人,寻访背夫故事,挖掘古盐道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 阐释渝利铁路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发现古盐道、古盐道从业者,渝利铁路、渝利铁路建设者身上文化的沿袭、精神的传承,找到渝利铁路建设者崇高精神的动力来源,这是《渝利铁路》纪录片冲出平庸、丰富内涵、升华思想境界的关键。

三、出奇制胜的结构和恰当合理的布局谋篇

电视艺术,是结构的艺术,结构能否出奇制胜,布局谋篇是否恰当合理,是一部电视片能否成功的关键。

遵循这个原则,《渝利铁路》 在结构和布局谋篇上下了很大功夫。因为前期采访拍摄工作做得比较细致,成功拍摄到了韩家沱长江大桥铺架施工的完整过程, 使我们克服了介入施工晚, 没能拍摄到渝利铁路主体工程施工场面的窘境,找到了纪录片的最佳切入点。

由此, 我们从黑夜中进入大桥铺架施工开始, 设下悬念,以韩家沱长江大桥的铺架为故事主线,以大桥铺架团队为主角,以渝利铁路建设的方方面面为主要内容,以倒计时时间为主轴,正式开始对渝利铁路的全面阐述。

但仅仅是由韩家沱长江大桥铺架而谈渝利铁路建设,显然比较单薄,没有底蕴和内涵,很难引起共鸣和深思。 为了突破选题本身的局限,在片子的结构上,巧妙地加入了古盐道这条文化线,让主线始终和古盐道文化交织在一起,把沿线交通环境的恶劣,千百年来人们与自然的抗争,对改善交通状况的期盼,自然而然地融入作品中,把渝利铁路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很好地表达出来, 同时也赋予了作品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加强了纪录片的可看性和耐看性。

《渝利铁路》纪录片已经制作播出近五年了,现在看来,要感谢崎岖险峻的“盐大路”和世世代代的挑工背夫,它给作品带来无穷的回味;要感谢铺架时的狂风骤雨,它显出了工人的崇高和伟大;要感谢施工中的电闪雷鸣,它勾勒出铁路工人勇往直前的立体群像; 要感谢那些忘我工作的工人们,是他们铺就了一座座大桥,贯通了一条又一条铁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最后,要感谢我的团队、一路帮助我的朋友, 是他们帮我建设了这条铭刻在灵魂深处的路——纪录片《渝利铁路》!(湖北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铺架韩家长江大桥
互联网使用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
一图看懂沪苏通长江大桥
赤峰市敖汉旗韩家窝铺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八仙的手持
透水模板布在公安长江大桥的应用
韩家礼书法
既有线提速改造铺架施工组织研究
达成线扩能改造铺架临时过渡施工方案和工程造价
普速铁路建设项目铺架方案对工期的影响
武汉第八座长江大桥主跨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