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通讯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以《新疆人大》期刊为例

2020-11-17 11:51◎张
新闻前哨 2020年9期
关键词:通讯员新闻宣传刊物

◎张 璇

做好新闻宣传,关键在人。提高期刊质量,关键在稿。这两个因素都离不开新闻宣传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讯员。他们是刊物伸向社会的神经末梢,在新闻报道和编辑之间架起了一座重要桥梁,是民意的“感应器”,是民心的“收集器”,给刊物提供了准确丰富的信息。 如何能打造一支稳定的、优秀的通讯员队伍,为稿件质量引来源头活水,使刊物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下去?笔者结合多年的《新疆人大》期刊编辑工作实践经验,谈一些个人认识。

一、影响:建强通讯员队伍是刊物发展的保证

人大宣传工作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专业性, 人大期刊承担着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助推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新疆人大》作为全疆人大系统唯一的省级刊物,在宣传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搭建人大代表交流平台、打造人大工作理论研究阵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这本行业性期刊已经成为全疆各级人大工作者互通信息、经验交流、学习借鉴的首要资源,也成为推进新时期人大工作的有力抓手。

人大工作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很强,是新闻宣传的“富矿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方立法工作、社会热点问题的监督、人大代表履职故事……有价值的内容淘选不尽。常年工作、生活在基层的通讯员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群众优势,他们作为群众的“代言人”,是基层新闻的“开拓者”,是新鲜选题的发现者、传递者。

因此,人大期刊要想在全疆众多的刊物中脱颖而出,办出行业特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通讯员队伍,将基层的人大工作反映上来,将刊物的触角延伸下去,这是办好刊物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刊物质量接续提高、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现状:队伍不稳、专业不足,难引稿源“活水”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编辑们经常会发现:通讯员兼职不专心、专业知识不足、写作热情不高……这些问题经久存在,难以彻底解决。 但是若任其发展,不管不问,迟早会把“小问题拖大”,终将会成为掣肘刊物质量提升、期刊社高质量发展的大问题。

1. “兼职”难以专心。 人大期刊的通讯员大多是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人员,他们的“主业”是做好人大工作,“副业”才是新闻宣传。兼职难以专心,有些通讯员认为做好“主业”就好,常常图省事直接将工作报告、工作简报发送给编辑,有些则热衷于摘抄、转发当地媒体的信息,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很少有突出地方人大工作特色、生动鲜活的新闻素材。编辑如果不采用这类稿件,势必会造成这一地区的人大工作宣传空白, 在刊物上难以客观全面地宣传报道好全疆各级人大工作亮点。

2.人员更替衔接不畅。 编辑约稿时常会遇到原先的通讯员调整岗位了,新闻宣传工作处于无人接替的状态,或者新接替的通讯员对宣传工作一头雾水,不知如何采写稿件。由于交接工作不畅, 新接替的通讯员还要重新摸索如何与编辑建立联系、挖掘新闻素材、采写稿件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供稿质量、数量双双下降。

3.宣传经验不足、意识欠缺。 “好酒也怕巷子深”。 不少地方人大工作有新探索、新亮点、新经验,却因为有些通讯员宣传经验不足、宣传意识欠缺,不能及时总结、报道出去,等到被其他地方抢先宣传了,又痛惜错失最佳的宣传时机,没有了新闻价值。

4.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人大期刊的通讯员主要精力在本职工作上,多数没有专业的新闻宣传知识,也没有经过系统的新闻培训,导致在挖掘素材、采写新闻时专业水平不足。提交的稿件既没有鲜明的工作亮点,也没有鲜活的实例支撑,难以吸引编辑眼球, “上稿率”必然不高,难免使通讯员产生“写了也白瞎”的想法,长此以往,就自生自灭,稿源流失了。

三、对策:搭建平台、提升水平,共同激发队伍创作活力

通讯员是人大期刊编辑最亲密的“战友”,与编辑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办好刊物。优秀的通讯员会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坚持不懈捕捉新闻,采写出最鲜活、最生动、最真实、最感人的稿件,为编辑工作提供“新鲜血液”。 因此,激发通讯员队伍创作活力,提高宣传、写作水平是办出高质量、高水平期刊的根本保证。

1.以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抓手”,搭建数字化、信息化的通讯员通联平台

虽说期刊以内容为王, 但好的平台会使期刊发展如虎添翼。 近几年,随着国家网络基础设施不断更新,网络资源高速发展, 各种即时通讯系统的应用使得开展编辑工作更加高效。 期刊社逐渐告别了信函来稿、电子邮件、编制通讯录等低效通联方式,逐渐向搭建互动型的交流平台转变,通过建立QQ 群、微信群、钉钉工作组,及时与通讯员联系、实时传递新闻、在线讨论稿件,通过开发文稿传输处理系统,为通讯员交稿、编辑加工提供便捷服务。

2.发挥自身编辑力量,“以点带面”凝聚通讯员队伍

搭建好交流平台容易,可管理好通讯员队伍不容易。以《新疆人大》为例,固定下来的通讯员有上百人,每名编辑与其全部保持密切联系比较困难。 期刊社可将通讯员队伍划片分区,每名编辑负责一个片区,从选题策划、约稿、培训等多方面进行深度联络。 特别是及时掌握某区域通讯员变更信息,保持队伍人员始终在线,避免区域新闻宣传工作出现“空窗期”。 另外,充分利用期刊社搭建的互动交流平台,将期刊编辑会议中学习讨论出的业务成果和编辑工作中总结出的实践经验集结成册,向通讯员队伍传授知识。使编辑们在横向相互学习中提高自身编辑水平, 在纵向交流中提高通讯员队伍综合能力。

3.加强策划约稿,注重写作指导,引导通讯员懂宣传、会宣传

编辑的工作立足刊物内容全盘, 最了解每期策划的重点和稿件需求。如果来稿不尽人意,可以尝试与通讯员建立视频连线“云约稿”,在工作群中提出有价值的新闻选题一起探讨,启发不同地域通讯员深入挖掘同项工作的特色、亮点,针对同类素材形成不同地域各有侧重的主题宣传,打好各逐步积累宣传经验、提高宣传意识,真正成长为人大宣传工作的“中坚力量”。

此外,编辑还要注重给予通讯员更多的写作指导。一是举办通讯员培训班或线上写作讲座。 从如何选题、 拟定标题、编写采访提纲到基础新闻知识、字词符号使用规则、人大工作专业术语规范等方面, 帮助解决通讯员下笔难的问题。 二是重视沟通退稿及修改意见。 如果决定采用稿件,编辑会对通讯员提出修改意见, 这无疑是帮助通讯员提升写作水平的最佳方式。但是现阶段,由于稿件量大且不符合刊发要求的居多, 编辑对决定不予采用的稿件可能持置之不理的态度。其实,写好退稿意见,针对性的提出改进要求,也是培养新人的有效手段。 充满鼓励和关爱的退稿意见可以使一些自身素质较强,暂时没有“入门”的通讯员树立信心、继续努力,极有可能发展出写稿风格更多样、报道内容更广泛的通讯员队伍。 三是固化培训制度、制定相关培训方案,由编辑定期牵头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引导通讯员通过岗位自学、平台交流、网络授课等形式,进一步提升新闻素养,提高上稿率、好稿率,写出精品,创出佳作。

猜你喜欢
通讯员新闻宣传刊物
红领巾小记者 “幸福”通讯员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虽是深秋,“热”度不减!
通讯员专栏
刊物贺词
系列刊物介绍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方法的创新实践
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思考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