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学习倦怠和幸福感对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

2020-11-18 03:05张凤梅马翠丽王淑云
关键词:负性幸福感智能手机

张凤梅,马翠丽,王淑云

一、引言

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占据了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带来新的心理困扰:手机成瘾。手机成瘾是个体因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生理、心理与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1]。手机成瘾不仅可以导致视觉听觉功能下降、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躯体心理健康问题,还可能导致人际关系弱化、社会支持下降、学业拖延等社会功能的缺损。大学生是智能手机使用的重要群体,手机成瘾在大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2-4]。既往研究发现手机成瘾与学业拖延呈显著正相关,是造成大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因素[5-7]。手机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下降,具有更低水平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7-9]。学习倦怠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消极学习心理,学习倦怠降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和生活满意度,导致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10]。智能手机是大学生压力与情感释放的有效途径[2-3],大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情绪低落,幸福感降低,可能通过手机使用寻求成就感和认同感。既往关于学习倦怠、综合幸福感与智能手机成瘾的研究较少,本文拟探讨学习倦怠、综合幸福感对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为手机成瘾干预工作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9年课题组采用以班为单位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高校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976份,收回有效问卷910份,问卷有效率为93.24%,其中男生487人,女生423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18~24岁。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为匿名制。在学生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由经过培训的教师使用统一指导语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和问卷填写方法,学生独立填写。现场发放问卷,现场回收。

2.调查工具

工具一,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martphone Addiction Scale for College Students, SAS-C),苏双、潘婷婷等2014年编制[11]。该量表包含戒断行为、社交安抚、突显行为、消极影响、App使用、App更新6个因子22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非常不符合至非常符合5级评分,分别计1~5分。SAS-C得分≥77分界定为手机成瘾,66~76分界定为手机成瘾倾向,≤65分为手机使用正常。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工具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连榕等编制[12]。量表包含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3个因子20个项目,采用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级评分,量表总分为20~100分,总分60为中等水平,得分越高学习倦怠程度越严重。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工具三,综合幸福问卷(Multipie Happiness Questionnaire,MHQ),苗元江编制[13]。该问卷包含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心理幸福感(Psychology Well-being,PWB)2个维度50个条目,SWB包含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3个因子,PWB包含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6个因子。采用7级评分,得分越高,幸福感越高。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x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手机成瘾水平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比较

调查中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检出率为15.93%(145/910),成瘾倾向检出率为26.59%(242/910),57.47%(523/910)的大学生手机使用正常。学习倦怠检出率为32.42 %,智能手机成瘾、成瘾倾向大学生学习倦怠检出率显著高于手机使用正常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学习倦怠均分为55.63,低于理论中值(60分),学习倦怠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智能手机成瘾、成瘾倾向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各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手机使用正常大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手机成瘾水平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比较

(二)不同手机成瘾水平大学生综合幸福感水平比较

大学生综合幸福感总分为227.63±30.53,处于中等偏上水平。SWB 3个因子中“生活满意”“正性情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负性情感”处于较低水平;PWB 6个因子中“友好关系”“健康关注”“自我价值”“利他行为”4个因子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友好关系”因子水平最高。不同手机成瘾水平大学生综合幸福感及各因子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智能手机成瘾、成瘾倾向大学生综合幸福感水平及“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自我价值”“生命活力”“友好关系”“利他行为”“健康关注”7个因子水平均低于手机使用正常大学生,“负性情感”水平高于手机使用正常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说明智能手机成瘾、成瘾倾向大学生综合幸福感水平降低,“负性情感”水平升高。

表2 不同手机成瘾水平大学生综合幸福感水平比较

(三)大学生学习倦怠、幸福感与智能手机成瘾的相关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学习倦怠总分与手机成瘾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得分与手机成瘾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学习倦怠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见表3)。说明学习倦怠水平越高的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越严重;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水平越低的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越严重。

表3 大学生学习倦怠、幸福感与智能手机成瘾的相关分析(r)

(四)大学生学习倦怠、幸福感与智能手机成瘾的回归分析

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了解学习倦怠、综合幸福感与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以手机成瘾总分为因变量,分别以学习倦怠各因子得分、综合幸福感各因子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学习倦怠正向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其解释率为20.6%;学习倦怠三个因子均进入回归方程,各因子对手机成瘾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综合幸福感负向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其解释率为18.6%;综合幸福感5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各因子对手机成瘾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负性情感、友好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生命活力,见表4。

表4 大学生学习倦怠、综合幸福感与智能手机成瘾的回归分析

四、结论

智能手机成瘾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行为成瘾”[14]。章群[3]等研究发现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并非单纯的兴趣和诱惑所致,人格特征、人生追求导致的压力和情绪是造成手机成瘾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还有如下发现。

(一)大学生学习倦怠与智能手机成瘾呈显著正相关,学习倦怠正向预测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智能手机成瘾、成瘾倾向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和检出率显著升高

学习倦怠是大学生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表现为持续的负性情绪和低水平的动机。学习倦怠不仅影响学业成就和学习效能感,使大学生产生挫败感、沮丧、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还会导致挂科、留级、退学等压力事件。对大学生来说,学业是影响其生活满意度和情感的重要因素,高学习倦怠水平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较差,负性情感较多[15]。智能手机具有易得性便利性以及社交、娱乐、游戏、生活、贸易等强大功能,已成为大学生缓解压力、消除孤独、沮丧、倦怠不良情绪的重要工具。智能手机带来的愉悦感、满足感和成就感极易使大学生过度使用而不能自拔。

(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与智能手机成瘾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幸福感水平负向预测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智能手机成瘾、成瘾倾向大学生综合幸福感水平显著降低

幸福感是衡量大学生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既往关于综合幸福感与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研究较少,陈艳[16]李宗波[8]等研究发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手机成瘾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支持上述观点,同时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幸福感与智能手机成瘾也存在显著负相关,综合幸福感水平负向预测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低幸福感水平的大学生容易手机成瘾。一方面,低幸福感群体生活满意度较低,常常体验到较多的负性情感,通常借助于手机向他人倾诉自己的烦恼、宣泄不良情绪,获得他人的关注和支持;另一方面低幸福感群体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淡化、社会支持较少[17],常常难以融入现实交往群体,现实的情感支持和归宿感得不到满足。使用智能手机社交软件能够促进新的人际关系形成,在网络空间中获取一定的社会支持。因此,低幸福感群体可能借助于手机在网络空间中寻求归属感和认同感。再者大学生正处在自我同一性确立的重要时期,成长过程中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当自我设计的人生理想在现实世界难以实现时,就会产生痛苦和迷茫,体验到较低的生命意义感,可能会通过手机在虚拟世界中寻找理想的自我,获得心理安慰和情感支持。长时间沉迷于手机,极易导致过度使用产生成瘾。

综上所述,大学生学习倦怠和幸福感对智能手机成瘾有显著影响,高学习倦怠水平和低幸福感水平的大学生容易手机成瘾。因此,增强大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倦怠水平和提高大学生幸福感水平能够有效预防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

猜你喜欢
负性幸福感智能手机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智能手机数据或将拯救生命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使用智能手机增大肥胖风险?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