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峨口铁矿边坡工程地质特征稳定性的探讨

2020-11-18 07:16赵双平赵光宇
矿业工程 2020年4期
关键词:片岩岩组采场

赵双平 赵光宇

(1.太原钢铁(集团)代县矿业有限公司峨口铁矿,山西 忻州 034207;2.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岚县矿业公司,山西 吕梁 邮编033000)

0 引言

峨口铁矿矿区露天开采已经进入后期,逐步进入地下开采阶段。转地下开采后的矿体开采大多为挂帮矿体开采,矿体开采后直接引起原有露天边坡的不稳定,其模式与边坡坍塌破坏一致。矿区矿床由山羊坪断层和楼羊爬向斜(从南至北,从东到西)共分成南东区、南西区和北西区三个采区。随着矿山持续的开采,平均每年12 m的采矿下降速度,同时边坡加高,将使地质构造、岩性、结构面等不断揭露。因此,地形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矿山的采掘。为了保证矿山在露天转地下开采后正常生产,结合开采边坡实际监测数据分析预测一定范围的稳定性波动估值。

1 矿区地层及构造特征

矿区位于华北陆台中部,五台凸起的西北隅。区域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太古界的桑干群、阜平群、五台群及元古界滹沱群等中深变质岩系。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前震旦系含铁绿色变质岩系,属太古界五台群铺上组文溪段。岩石主要有云母石英片岩(Mg)、绿泥石英片岩(Ma)、绿泥角闪片岩(Am2)、铁英岩(Fe)、角闪片岩(Am3)和浅层侵入体角闪岩(δ)等。

矿区内褶皱十分发育,如图1所示,含铁建造因多期褶皱叠加,致使同一层位的铁矿层多次重复出现,总体呈现为一马蹄形的复式向斜构造(即山羊坪复向斜)。该复向斜的轴部为次级的山羊坪背斜,轴向为北东东70°~80°,该复向斜分成南北两翼,南翼自北向南出现有老脊尖向斜、万年冰倒转背斜、马鬃山倒转向斜、上近荒背斜和白庙乌塘向斜,统称山羊坪复向斜南翼次级老脊尖复向斜。北翼为次级楼羊爬倒转复向斜,总体走向为北东60°~90°,东端扬起,至44线以东消失,南翼为倒转翼,倾向南东东至正南,倾角40°~70°。北翼较平缓,次级褶曲及断裂发育。

图1 峨口铁矿矿区构造图

2 工程地质岩组

矿区工程地质岩组可划分为角闪片岩岩组、云母石英片岩岩组、绿泥石英片岩岩组、铁英岩岩组和岩浆岩岩组五类。峨口铁矿采场主要出露于古老的前震旦系五台群,矿体主要为条状含铁石英片岩。它的上部为角闪片岩,下部是云母石英片岩和绿泥石英片岩。每一类岩性段均有其岩性、结构以及构造的变化。据此,可划分为四个工程地质岩组:

1)角闪石片岩组

主要为角闪石,在矿化与构造作用下,有绿泥石角闪片岩和云母绿泥石片岩。角闪片岩岩质坚硬、致密、耐风化,该岩组绝大部分不构成边坡,而被剥离。

2)条带状含铁石英片岩

矿体处于该岩组中,主要为石英,含铁铁矿物。岩体灰,白色条带相间,微层理清晰。岩质坚硬,抗风化性强。该岩组上部致密,厚层,条带状明显;中部为板状层理,其间夹有绿泥石片岩;下部绿泥石片岩夹层增多,层间错动更为明显。

3)云母石英片岩组

以板状云母石英片岩结构为主。夹有薄层云母绿泥石片岩。岩质较为坚硬,石英条带醒目为本岩组的一个重要标志。垂直岩层的节理比较发育。在褶皱区段X型节理发育。其层面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4)绿泥片岩组

该岩组为灰绿色,薄层,层理很发育。夹有较大石英透镜体或细脉,岩层强度低,抗风化性很弱,对边坡稳定不利。

3 岩层褶皱

整个矿区处于以老脊尖向斜为主的复式向斜构造中。贯穿矿区的复向斜作为一级褶皱的话,则万年冰背斜,马鬃山向斜,上进荒背斜,白庙坞塘向斜,南I、南II背、向斜等均为二级褶皱,层间褶曲则为三级褶皱。

边坡的破坏,必须是切断若干背向斜,才能形成。从现场地质调查、定向钻孔勘探、工程地质勘测的工作过程中,尚未发现有切断整个边坡的与边坡走向大体一致的断层。因此,从大边坡破坏的前提条件来看,整体破坏难以形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复向斜的褶皱构造对大边坡的稳定性是有利的。

二级褶皱的两翼在边坡上是有显著变化的,褶皱轴的方向大致与边坡走向一致。但具体而言,褶皱层面走向是波状变化的。这样,有时是切边坡,有时是顺边坡。二级褶皱控制边坡破坏的范围或规模。

三级褶皱既是层间错动,又控制着层间错动面,是构成边坡破坏的主要滑动面。其破坏规模大致为1~3个阶段边坡(平台)。

4 断层的分布及发育

矿区内断层主要有北西向断层和北东向断层两组,皆属燕山期形成的成矿后断层。

到目前为止,经各种地质手段历次调查,证实了山羊坪正断层的存在。其性质与形状十分清楚,在调查期间,还看到一些次生南北向的断层,如采场西端,与山羊坪断层相比,规模较小,它们对局部边坡起到切割作用,对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由于强烈构造作用,不仅褶皱强烈,而且层间错动作用明显,并有切层和顺层的层间断层。有些层间断层,初步确定是走向断层。视其规模大小,须有针对性地予以统计调查了解。

节理分布与二级褶皱关系密切。在褶皱轴部的层面X型节理比较发育,远离轴部的两翼层面上,近垂直层面两组近直交的节理比较发育。在岩组内,由于层间错动,也产生斜切岩层的X型节理。有时见到顺坡倾斜的情况,但延长有限,受岩组和褶曲所控制。

5 露天采场工程地质分区

根据采场的地形,褶皱构造的变化以及开采工艺,可将采场分为六个地质工程区。以36勘探线为界(山羊坪断层西侧),北帮分1、2区;南帮分3、4区。在这六个工程地质区中,西端帮区和南帮4区为高边坡区,加之构造作用强烈,相对来说存在着明显的不稳定性问题。

西端帮边坡,包括自然斜坡,总高度为680 m,是采场中最高的边坡。边坡主要破坏形式为长条形的楔状体滑动,可斜切几个平台,这主要是二级、三级褶皱共同组合形成,其滑面为层面或层间错动面。

4区最高边坡境界位于白龙王庙山顶,标高2 100 m,坑底标高为1 612 m,最终边坡高度为488 m。边坡的破坏形式主要决定于二级褶皱在边坡上的出露状况。当褶皱一翼与边坡倾向一致时,易造成边坡破坏(即顺层滑落),破坏范围可波及到3~4个平台,1~2个平台失稳是不可避免的。南帮3、4区常见在重力作用下的倾倒。

6 边坡破坏的几种类型

峨口铁矿边坡破坏主要有三种类型。在边坡工程调查中可见,边坡破坏主要受二级褶皱的控制,实质上是层面的控制。二级褶皱的不同,层面在坡体上的出露状况是变化的,即层面与坡面的关系极为重要。

1)马鬃山西端帮的楔状滑动破坏,主要是二级褶皱所控制的层面和断层面构成滑体。

2)采场南帮二级褶皱所控制的层面,决定着边坡的失稳,往往成平面滑动,一般规模较小,只波及1~2个台阶的边坡。

3)薄层、板状、层理比较发育的岩组,层面陡倾或向坡体内倾斜倾角较陡,在长期风化和重力作用下,形成倾倒破坏。对阶段平台影响较大,不会构成大边坡的破坏。倾倒破坏有二种情况:一是在较硬岩层段,发生折断;二是在较软弱岩层段,发生弯曲。从北帮的工程地质条件看,主要为向南倾的顺坡面的层面发育,顺层滑动可能是主要破坏类型。对此还有待进一步证实及全面分析。

7 结语

1)边坡、土场在线监测系统,共设置67个观测墩(南区边坡44个,北西区边坡14个,土场9个),通过近期跟踪观察,边坡、土场状态稳定,未发现异常情况。随着采场的降深,通过近几年边坡地质调查工作,未发现采场及周边较明显的滑体位移变化以及对采场边坡二、三级褶皱的变化规律有进一步得了解,即二级褶皱着重于褶皱两翼层面沿倾向方向的变化。三级层间褶皱沿层面走向方向的变化。据对矿体开采过程中围岩的变形的监测和信息反馈,可预测可能产生的灾害。

2)通过采场边坡统计调查证实层间错动面(或断层)和节理分布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主要是层间错动面或断层,节理与褶面不同部位的关系与发育程度。节理统计应在褶曲的不同部位进行,如若再结合岩性,就能有效的认识一些规律性变化情况。

3)今后应着重于调查在采场剥离过程中,边坡变形破坏的规律性。选择代表性强的典型剖面(以勘探线为准)设置了长期观测点:一是定期测量位移;二是结合开采的进度进行测量。以进行岩层和褶皱变化的预测,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猜你喜欢
片岩岩组采场
不同种类片岩耐崩解特性试验研究*
基于FLAC3D的采矿方法优选及采场结构参数优化①
反倾边坡风化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北厂-架崖山矿段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
窄长采场胶结充填体强度要求及结构设计
安徽庐江地区某铅锌矿床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石英片岩路基填料适用性分析
云母石英片岩强度的各向异性特征研究
张家口市崇礼区地质灾害与岩土体类型的关系
内蒙古固阳大老虎店中太古代乌拉山岩群地质特征